原帖由
精靈王偉 于 2012-11-26 16:51:44 發(fā)表
![](http://gg1fic3.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資料名稱】:關(guān)于Ec/Io的詳解
【資料作者】:WW
【資料日期】:2012-11-09
【資料語言】:中文
【資料格式】:DOC
【資料目錄和簡介】:
關(guān)于Ec/Io的詳解關(guān)于Ec/Io的詳解關(guān)于Ec/Io的詳解關(guān) ...
就這幾段話,貼出來不就OK了嗎?還搞個附件,賺積分。
Ec/Io,是一個衡量接收到的導頻(Pilot)信號質(zhì)量的參數(shù)。
Ec 即 Energy per Chip,平均碼片能量。
Io 即 the total Interference density,總干擾功率譜密度。
Ec/Io,是接收到有用的導頻信號與接收到的總信號(含干擾)的比值,僅僅用來表示有用導頻信號的比例,沒有單位,或者說單位為dB。從Ec和Io可以理解:Ec,碼片能量,單位為J;Io,總干擾功率譜密度,單位為W/Hz(亦即J)。
Ec/Io始終為負值。不妨這樣理解,Ec是接收到的有用信號,Io為接收到的總信號(有用+無用),即Io包含Ec,所以只有在理想的純凈環(huán)境中無任何干擾,Ec=Io,在實際環(huán)境中總存在無線電磁干擾,Ec<Io。故,Ec/Io的純數(shù)字比值,小于1,再對其取對數(shù)(10log),小于0dB,即得到以dB為單位的負值。注意,Ec/Io的負值是以dB為單位的。
實際上,Io的成分主要來自于除主導頻(Pilot)的Ec以外的多路軟切換狀態(tài)中的鄰導頻。因此,Ec/Io實際反映,處在多個導頻重疊覆蓋區(qū)域的MS,在測試點位置上多路導頻信號的整體綜合覆蓋質(zhì)量水平。
Ec/Io的大小,反映可用導頻信號在所有信號中的比例。值越大,即越趨近于0,則有用導頻信號的比例越大。
在某測試點上,Ec/Io值大,有兩種可能性:一、Ec很大,占主導水平;二、Ec不大,但Io很小,即來自其他基站的雜亂干擾性導頻信號很少。前者,屬強覆蓋,也許對自身小區(qū)覆蓋很好,但是Ec過大,又有可能造成對其他小區(qū)的干擾;后者,屬弱覆蓋,因為Ec小,Io也小,所以Rx也小,又有可能出現(xiàn)掉話的情況。因此,有人曾言,CDMA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系統(tǒng)。筆者認為CDMA是一個“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系統(tǒng)。
在某測試點上,Ec/Io值小,也有兩種可能性:一、Ec小,Rx也小,屬弱覆蓋;二、Ec小,Rx卻不小,即Io總信號強度并不差。后者情況,經(jīng)常是BSC切換數(shù)據(jù)配置出現(xiàn)問題,沒有將附近較強的導頻信號加入相鄰小區(qū)表,致使MS不能識別附近的強導頻信號,將其誤作為干擾信號處理。路測中,此情況的典型現(xiàn)象是,MS在移動中Rx始終保持一定的水平,但Ec/Io水平急劇下降,前向FER急劇升高,并最終掉話。
一般而言,Ec/Io >= -12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