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114.net ( 2013/6/4 16:26 )
更高,更快,更強,這不僅僅是一句奧林匹克格言,也是對移動通信技術不斷升級換代的形象描述。
近日,一系列5G消息接連公布:工信部、發(fā)改委、科技部等牽頭組建IMT-2020(5G)推進組,歐盟啟動5G項目METIS,三星進行5G技術測試,愛立信發(fā)表5G相關看法……而此時,4G在全球啟動不久,在中國4G牌照何時發(fā)放仍是未知數(shù)。
那么,此時此刻談論5G是否為時尚早?對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10年商用一代,10年預研一代,在4G即將走向商用之際,開啟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序幕正當其時。”
宜早不宜遲
聞庫司長的看法是從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速度來談的,從歷史規(guī)律來看,幾乎每10年都有新一代技術出現(xiàn),而每一代新技術從研究、論證、測試到商用,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GSM技術的研究始于1985年,直到90年代中期才投入商用;就在GSM部署之后,國際標準化組織就馬不停蹄地開展了對WCDMA的研究,到2001年左右開始商用部署;而LTE從研發(fā)到商用也經歷了近10年時間。目前,LTE已在全球加速商用,依據(jù)歷史節(jié)奏,現(xiàn)在部署TD-LTE正當其時。
除了移動通信自身的演進節(jié)奏之外,現(xiàn)在預研5G也是市場發(fā)展之所需。雖然通信技術已經升級到了4G,網絡性能相比3G時代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現(xiàn)有的4G技術仍存在一些缺陷,無法滿足用戶的部分業(yè)務需求!艾F(xiàn)有4G網絡處理自發(fā)業(yè)務能力有限,難以實現(xiàn)任何地點的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信,無法支持部分高清視頻、高質量語音、增強現(xiàn)實、虛擬現(xiàn)實等業(yè)務。引入5G技術則有望解決上述問題!币晃灰苿油ㄐ偶夹g專家表示。
此外,人們對移動網絡的需求也在相應增長,如同現(xiàn)在的3G網絡無法滿足人們對于超高速、超密集業(yè)務的需求,10年后的4G網絡同樣無法支撐某些應用場景。
歐盟METIS 5G項目總體負責人、愛立信大師級研究員Afif Osseiran向記者解釋了這種需求:“網絡社會的發(fā)展將帶來移動數(shù)據(jù)流量的激增,預計在未來10年數(shù)據(jù)流量將增加1000倍;與此同時,互聯(lián)設備將呈現(xiàn)巨量增長,物聯(lián)網和其他新型創(chuàng)新應用的出現(xiàn)將催生數(shù)百億個互聯(lián)設備出現(xiàn),到2020年將有500億的設備連接,并產生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要求和與無線連接性相關的應用場景。”
而設備數(shù)量的增加、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多樣性必然要求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具有更多更先進的功能,需要更有效、舒適以及安全地接入和共享信息,并進一步提高容量、能效、頻譜使用效率等。
“上述市場特點和需求,使得面向未來無線通信環(huán)境和需求的5G研究應運而生!盇fif Osseiran表示。
中國從跟隨到引領
5G關乎未來移動通信技術走向,誰能夠及早動手,在5G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這關系到設備商的市場地位、運營商的用戶份額,更關系到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技術競爭力。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政府,愛立信、華為、三星、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諾西等廠商,以及中國移動、NTT docomo、法國電信、意大利電信等都已經動手研發(fā)5G。其中,比較快的如愛立信,“早在兩年前,我們就開始談5G!盇fif Osseiran透露,而在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對5G感興趣。
到了2012年,關于5G的消息就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2012年6月,德國開始5G的研究;10月,英國政府決定向5G投入巨資;12月,有消息稱,美國紐約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投入了5G網絡的研發(fā)。
在2G時代追趕、3G時代突破的我國,在5G方面已經提早動手。2013年2月,由工信部、發(fā)改委、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IMT-2020(5G)推進組,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為顧問,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為組長。小組將作為5G推進工作的平臺,組織國內各方力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共同推動5G國際標準發(fā)展。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工作組下設技術組、需求組、頻譜組和標準化組,對5G領域的主要課題進行研究。
推進組在4月19日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近日召開了包括主要運營商和廠商在內的峰會,在會上,曹淑敏表示,IMT-2020(5G)推進組將組織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先期開展5G需求、技術、頻率的工作,與國際企業(yè)一道,盡早形成全球5G愿景的共識。
在5G研發(fā)熱潮中,中國移動作為國內移動運營商的帶頭大哥,自然不會落下。內部人士透露,中國移動及中國移動研究院目前已著手研發(fā)5G,同時也加入了IMT-2020(5G)推進組,并且和主要的設備商進行了交流和溝通。
我國的設備商在5G方面表現(xiàn)也非常積極。據(jù)悉,華為不僅是國內IMT-2020(5G)推進組的參與單位,參加了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以及各次研討和workshop工作,與各個成員單位共同推進5G的目標和計劃的制定,而且還參與了歐洲的5G項目小組METIS。
為了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對于5G研發(fā)的啟動宜早不宜遲。相比較于過去的跟隨和突破,這一次我國走在了全球前列。
歐盟METIS已起步
作為2G時代的GSM、3G時代的WCDMA的大本營,歐洲國家面對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自然也不甘落后。2012年11月,由歐盟出資2700億歐元支持的5G研究項目METIS正式啟動。
METIS全稱是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即構建2020年信息社會的無線通信關鍵技術。METIS項目目前由29個成員組成,包括愛立信、華為、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諾西五家主流設備廠商,德國電信、NTT docomo、法國電信、意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五家運營商,此外還有歐洲眾多的學術機構以及大約80名專家全職參與該項目。
據(jù)悉,METIS共劃分了8個工作組(WP)。其中,docomo負責WP1,主要側重于場景、要求與KPI;華為負責WP2,側重于無線鏈路概念;阿朗負責WP3,側重于多節(jié)點/多天線傳輸;諾西負責WP4,側重于多無線接入和多層次網絡;諾基亞負責WP5,側重于頻譜;愛立信負責WP6、WP7和WP8,分別側重于系統(tǒng)設計與性能指標、標準制定與發(fā)布,以及項目管理和監(jiān)管。Afif Osseiran介紹,每個工作組又分成多個任務,每個任務還有一些子項,METIS通過逐漸分層的組織結構來進行工作,而所有的公司也都參與了大多數(shù)其他工作組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自己負責的小組。
在時間進度上,METIS第一階段計劃運行30個月,也就是從2012年11月到2015年4月底。Afif Osseiran表示,在此期間,各成員將探索新架構、基本原理和系統(tǒng)概念,實現(xiàn)為2020年以后的5G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的目標,并達成早期全球共識,在概念、雛形、關鍵技術組成等方面形成統(tǒng)一意見。
國際交流合作成趨勢
一項通信技術和標準要想在行業(yè)內得到廣泛使用,那么標準在行業(yè)內的接受度非常重要。為此,各個國家和組織在制定自己的5G標準時,也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并且積極與國際化標準組織溝通,以爭取將自己的標準輸入到國際化標準組織機構。
對于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面對新一輪的技術變革與挑戰(zhàn),5G推進組要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和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既要注重自主研發(fā),也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據(jù)悉,目前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電信研究院等都在5G方面和國外公司及組織進行密切交流,其中,就包括歐盟的METIS項目小組。
除了在與各國政府組織、運營商、廠商交流外,對于5G標準制定最重要的是,與國際化標準組織溝通,爭取自己的提案被采納。
眾所周知,國際電聯(lián)(ITU)是制定通信標準的國際化機構,5G的標準是什么,最后都需要ITU來確定。從2G、3G和4G來看,無論是一國政府,還是運營商、廠商,爭取被ITU采納都是提升其標準話語權的基本途徑。為此,5G研發(fā)伊始,各方都已開始了游說工作。
據(jù)悉,ITU-R中設置了一個名為WP5D的特殊小組,專門負責5G相關事宜。目前,該小組主要起草兩個文件,一個是5G的2020年愿景,另一個是5G的2020年系統(tǒng)技術,不過這兩個文件目前還比較空白,只有一個框架而已。這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無疑是個機會,而ITU-R也希望主要的設備商能夠為5G建言獻策。
瞅準了這樣的空白期,METIS已經與ITU-R建立了聯(lián)系,希望成為兩個文件的重要貢獻者!拔覀冋诜e極爭取將METIS的技術輸入到ITR-R,使其成為全球共識!盇fif Osseiran表示。此外,他透露中國的廠商在WP5D小組中也非;钴S,會有所貢獻。
2020年之后或商用
5G研發(fā)大幕已經開啟,那么真正的商用部署何時到來?
根據(jù)目前各方的觀點,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是2020年以后。Afif Osseiran透露:“2012年到2015年,METIS將探索5G網絡新架構、基本原理和系統(tǒng)概念;2015年到2018年,METIS將進行5G系統(tǒng)優(yōu)化/標準化/試驗,以及5G基本原理的進一步研發(fā);2018年到2020年,進入實施階段,5G進入試商用;預計2020年以后5G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商用。
而我國IMT-2020推進組的時間進度也與此大致相同。一位IMT-2020推進組人士告訴記者:“2014年和2015年前后,推進組將完成技術方案的評估;2017年左右形成技術框架,之后進行標準化工作,預計2020年左右進入商用!
此外,多家廠商也都認為5G將在2020得到商用。由此可見,對于2020年這一時間節(jié)點,目前已經在業(yè)內達成了共識。
從現(xiàn)在開始到2020年,5G還有8年的時間窗口,從歷史規(guī)律看,這一時間足夠讓5G標準化確立和成熟。而現(xiàn)有的移動通信技術也還有8年發(fā)展的好時期,尤其是對于已經成熟的3G和剛剛啟動的4G而言,現(xiàn)在的8年更是他們的黃金期。8年之后,在某些移動通信發(fā)展較快的國家,2G技術可能會因為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而謝幕。
一次可能的洗牌機會
分析人士認為,5G標準的啟動,有可能帶來一次提高設備商在國際標準領域競爭力,從而促使設備商格局洗牌的機會,這對于國內設備商而言是個巨大機遇。
一位來自設備廠商的專家認為,隨著無線技術的發(fā)展,國內通信設備廠商在研發(fā)能力、基礎制造能力、市場推廣能力上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新的一代無線通信的研發(fā)將給國內通信設備廠商提供很好的機會,在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上依托已有的積累,以及國家在科技上的大力支持,將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市場格局上將進一步調整。
不過,伴隨機會而來的還有巨大的挑戰(zhàn),5G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研發(fā),將在研究、標準、產品制造、市場拓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帶來全面的競爭和挑戰(zhàn),如何應對這些挑戰(zhàn)是個艱巨課題。而積極參與標準化組織、加大標準的研發(fā)和制定力度,則是國內廠商的惟一選擇。
華為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保護市場準入、實現(xiàn)專利防御、構筑全球品牌、支持互聯(lián)互通、提升研發(fā)質量和促進多邊合作,華為一直將行業(yè)標準視為一項戰(zhàn)略性工作。
據(jù)悉,華為引領著3G和4G演進系統(tǒng)的標準制定,同時探索未來十年無線技術新方向,目前已在各種國際組織中擔任90多個核心職務,還主導并參與了3GPP、APT、ETSI、IEEE、IETF、ITU、TIA、WWRF等系列標準化工作。
從2010年至今,在3GPP LTE標準化進程中,華為在3GPP LTE及LTE-Advanced的核心標準中一共貢獻了386件通過提案,占比約20%。從遵守規(guī)則到制定標準,華為已經在全球化競爭中逐漸變被動為主動。在3GPP Rel-10和Rel-11 LTE-Advanced標準化階段,華為還擔任了6個核心研究課題報告人職位。
這些都將成為5G標準化的基礎。華為表示,還將積極參與歐盟、國家5G項目的科研計劃和投入,并與運營商積極交流,共同促進5G的發(fā)展。
4G已來,5G注定不會遙遠。隨著5G的到來,一個新的市場格局有望開啟。
作者:舒文瓊來源:通信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