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大學生入學都會成為熱門話題。2013級大學生開始陸續(xù)報到了。而在入校前,很多新生及家長都會做好精心準備,iPhone、iPad、數(shù)碼照相機,一樣都不能少。去報到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坐飛機、坐高鐵,或者開車送孩子入學……
回憶當年的入學經(jīng)歷,很多人都會感慨萬千。1977年我國恢復
高考(
微博)以來,36年間新生們報到時所帶行李,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展示著國人物質生活、文化精神的變遷,也使我們從中看到時代發(fā)展變化的印痕。
無疑,這個時代的大學生,物質、精神方面都很豐富,他們是幸福的。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1977-1987】
最讓人幸福的
是每周一次的露天電影
那個時代,學生報到裝備很“簡陋”
1977年恢復高考,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楊德東便是其中之一。他回憶說,在那個物質貧瘠的時代,新生們的行李都很簡單,多是一床被子、兩套衣服,但對“天之驕子”們來說,盡管物質匱乏,幸福度卻很高。
路費“昂貴”,極少有父母陪同
1979年7月,信陽羅山小伙楊德東考入河南農學院(現(xiàn)河南農業(yè)大學,當年校區(qū)在許昌市),F(xiàn)在,他已是河南農業(yè)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教授。
楊德東說,那時,能考上大學并不容易,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他清楚地記得,去學校報到那天,親戚還有村里的鄰居,都來給他送行。
從信陽坐綠皮火車到許昌,要走8個小時,這是楊德東第一次出遠門和坐火車。三四元錢的火車票,對農村家庭來講,有些昂貴。在他記憶里,極少有同學是父母陪著報到的,“一是路費太貴,有同學家里賣雞蛋才湊夠路費;二是那時家里孩子都多,孩子沒那么金貴!
兩毛一包的雪花膏已“很上檔次”
書在當時算稀缺品,一套《紅樓夢》需要三四元。楊德東回憶,有同學帶有小說,但他帶的,全是資料書。楊德東說,報到手續(xù)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將“糧油關系”轉到學校。按照國家當時的政策,讀大學沒有學費,而且包分配。此外,學校根據(jù)家庭狀況有分級補助,最低每月10元,最高每月16元。
楊德東的同班同學蔣媛媛,出身知識家庭,條件相對好些,報到時父親陪著。如今,她是河南農業(yè)大學離退休職工工作處黨總支書記。
蔣媛媛回憶,那時帶的衣服,就是現(xiàn)在電影中能見到的綠軍裝、黑褲子、白色回力鞋。帶的冬天的衣服,就是棉襖加碎花外套。她說,那時雪花膏0.2元一包,算是上檔次用品。
他們說
物質很匱乏,但幸福度很高
在那個年代,讀大學意味著跳出農門。楊德東說,他們都很珍惜!澳阆氚,到學校后用上了電、自來水,吃的也比在家好,經(jīng)常能吃上豆腐,所以只想著學習!睏畹聳|回憶,晚上搬著馬扎到路燈下學習的同學非常多,到后半夜才會少一些。在學習之外,最讓人幸福的娛樂活動,是每周一次的露天電影,還有打排球、踢足球。
“雖然物質很匱乏,但幸福度很高!睏畹聳|用這句話,總結那時的大學生活。
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
【1988-1997】
腰上掛著BP機
是件很拉風的事
從免費到收費,從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天之驕子”的光環(huán)漸失。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恰逢政策轉變,多了份時代獨有的焦慮,和對新生活的思考與追求。他們的行李里,電子產(chǎn)品開始走俏。
“天之驕子”光環(huán)漸失
1977年高考恢復后近20年的大學生,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寵兒”。當時,高校錄取率極低,讀大學有津貼、工作包分配,還享受“國家干部”的待遇。
但在上世紀90年代,接踵而來的一系列政策改革,讓“天之驕子”們走下“神壇”。
1993年,國家發(fā)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提出不再區(qū)分兩種計劃形式,取消“統(tǒng)招統(tǒng)分”制,同時建立相應的獎學金、貸學金以及專項獎學金制度,學生上大學需自己繳納部分培養(yǎng)費。次年,全國37所重點院校試行并軌制收費,逐步建立起“學生上學自己繳納部分培養(yǎng)費用、畢業(yè)生多數(shù)人自主擇業(yè)”的機制。
再到1997年,中國高校實行全面招生“并軌”,上大學就有“鐵飯碗”成為過去。
電子產(chǎn)品開始走俏
自1988年到1997年,新生的行李里,多了不少時髦玩意兒,像錄音機、BP機等電子產(chǎn)品。
1992年考入鄭州某高校的李女士說,那時的錄音機要幾十元錢,一半新生都帶有,主要用來學習
英語!坝袝r播放流行歌曲,都是港臺明星,四大天王是我們的共同偶像!崩钆空f,她報到的時候還帶有劉德華的專輯磁帶。
此外,小風扇、電暖壺等生活小電器,開始出現(xiàn)在大學生們的行李中。李女士說,當時宿舍條件比較簡陋,“這些小物件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
此外,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有的同學家庭奔向小康,個別條件好的同學還購置了BP機這種高檔貨,在校園里非常拉風。
他們說
報到當晚聊的是體育和愛情
1997年徐永輝考入大學。他說,90年代的校園里,詩歌和音樂,是最風靡的。有名舍友入校時就帶著一把吉他。最終,他成了寢室最早談戀愛的人。
那時,校園的旋律,流行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激情,則源于齊秦的《北方的狼》。
報到當晚,舍友都很靦腆,但說起美女,似乎都很起勁。聊起體育,寢室?guī)讉哥們從貝利到巴喬,從喬丹到皮蓬,久久沒有入睡。
【1998-2007】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手機、電腦漸成“標配”
不懂網(wǎng)絡你就徹底Out了
這10年,物質豐富,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這時的新生報到,多數(shù)會抱臺電腦。先是QQ、百度,再后來是校內網(wǎng)、開心網(wǎng)……
BP機從熱門到落伍
于謙家在信陽,學校也在信陽。1998年,他獨自背著被子、床單、暖瓶等行李,就去報到了。
他說,報到時,班里有極個別同學帶著電腦,只有小部分帶有BP機,但第二年,BP機就多了起來,當時,父母花3000多元錢,給他買了部摩托羅拉漢顯BP機。
這在當時算是稀罕貨,他格外愛惜,F(xiàn)在,這部BP機還在他的書柜里藏著。
沒過幾年,BP機開始落伍。2000年入學的吳豪說,當時,班里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報到時已經(jīng)帶著手機!敖憬阋步o我買了部諾基亞,當時手機功能還很簡單!
IC卡、201電話卡,用的人越來越少!坝型瑢W報到當晚,就窩在被窩里偷偷給女朋友發(fā)短信!眳呛勒f,后來幾年學弟學妹報到,帶數(shù)碼相機的也多了起來。
入校時,他帶了6000元錢,除去3000元學費,余下的做生活費,“不少同學都是拿的銀行卡,拿現(xiàn)金的也有!
網(wǎng)絡成為新生間的話題
1997年以后,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在中國快速發(fā)展,并滲入大學校園。
“1999年有的QQ,當時的名字是OICQ!眳呛勒f,他是計算機系的,高考后就注冊了QQ,“那時注冊號碼非常容易,并且都是5位的。”
入學第二年,班里多數(shù)同學都配了電腦!昂髞韺W弟學妹帶電腦的,電腦安裝好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和親人、好友視頻。”吳豪說。
吳豪說,他第一次用百度,在網(wǎng)上搜索美國總統(tǒng)華盛頓,出現(xiàn)許多鏈接,“都看入迷了;ヂ(lián)網(wǎng)像知識的海洋,所有東西都觸手可及”。
加QQ,聊CS、傳奇、魔獸世界等網(wǎng)游,成為男生們入校報到后晚上的話題。而女生們則聊HOT、F4、周杰倫。
旅游專業(yè)的王麗說,2003年她入學后,電腦已經(jīng)普及,報到前,她就在網(wǎng)上查詢學校的資料,報到后第一天裝好電腦,她就和父母、男朋友QQ視頻。
對2007年入學的郭凱來說,報到前他就在“校內網(wǎng)”關注了很多學長,詢問選課秘籍及大學生活應該注意的問題。
他們說
奮斗的生活更充實
這個時候的大學生,對待戀愛也不再躲閃。2005年入校的東北女孩高媛媛和老師戀愛了!八菚r也剛畢業(yè)不久,現(xiàn)在我們馬上要結婚了!
易楠說,2006年她到上海一所“私立貴族”大學報到,父親告訴她,18歲就算成年了,想要什么東西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買。
“開始覺得比較辛苦,但漸漸的開始喜歡這種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毙∫渍f,第一次靠自己能力買到的是一部1300多元的索愛手機,生活費每月700元到1000元,都靠自己打工和獎學金。母親給的生活費都會存起來,用來去各地旅行,“奮斗的生活更充實!
【2008-2013】
微博報到,微信海聊
有女生錢包里藏著安全套
這幾年新生報到,裝備不斷升級:蘋果手機、平板電腦、單反相機。微博、微信,加好友只需“搖一搖”。
微博直播開學過程
2008年,不少新生入校時,還帶著國產(chǎn)手機、MP3。2011年,不少新生已經(jīng)用上了蘋果手機,帶著iPad,甚至還背著單反相機。開學之初,不少家長反映,“被孩子狠狠地‘宰’了一把”。
2011級的小安,是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學生,他父親說,除了3700元的學費和1100元的住宿費,為小安買手機、電腦、相機等,花費近2萬元。
電子設備的更新,使得社交軟件普及。2012年入校的
鄭州大學(
招生辦)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小王收到通知書后,就發(fā)微博:“你好,通知書!”
到了鄭州后又發(fā)一條:“Sorry,IdonotknowwhereIam!避娪枙r微博吐槽:“軍訓第一天就下雨了。”
新生首次見面,可能不問電話號碼,而是說,“你微信號多少,來搖一搖!
為了社交練酒量
除了備好電子產(chǎn)品,練就一身特殊的技能也越來越被人重視。
2013級的新生張同學,是帶著“酒量”來上大學的,“方便拓展人際關系”。
17歲的她說,高考之后,她被親屬建議,練練酒量。“一個女孩子有點酒量是有好處的,一來可以方便大學里的社交,二來可以自保。”
而之所以練喝白酒,張同學說,大學聚會比較多,同學聚餐、生日Party免不了要喝酒,自己練了酒量之后,不會出“洋相”。而且在以后的擇業(yè)過程中,會喝白酒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優(yōu)勢。她說,現(xiàn)在能喝4兩白酒。
他們說
開學前在錢包里放了安全套
2009年步入鄭州某大學的丹丹,入校前在錢包里放了一只安全套。那年她18歲。
丹丹的男閨密王同學援引她的講述:當她的父親發(fā)現(xiàn)時,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問,但又不放心。最后還是提醒女兒,“發(fā)現(xiàn)你包里有東西呀”。
她并未因此害羞,而是向父親傳達一種性防護的觀念。她說,“這都什么年代了?安全套是一種防衛(wèi)的東西,以免發(fā)生意外,受到更大的傷害。”
在丹丹看來,時代變化,年輕人的性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是不敢談論性,現(xiàn)在則是主動了解性知識、做好性防護。 (統(tǒng)籌:河南商報記者 段艷超 執(zhí)行:河南商報記者 段艷超 張君瑞 孫科 郭丁然 實習生 高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