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17:09
創(chuàng)事記 微博 作者:
梅花園陳述 我有話說
文/陳述
近日有文章談到小米的成功是一種非理性繁榮,頗不認同。非理性繁榮應用語境多形容整體市場而非具體企業(yè)。整體市場沒有決策機構,由“無形的手”來調節(jié),很容易出現非理性狀態(tài)。企業(yè)有明確的決策機構或者決策人的,做出決策往往是在當前情況或者可預見的情況下的最優(yōu)選擇。就企業(yè)而言,基本是理性的。第三方站在不同角度,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所以,用“非理性繁榮”來審視企業(yè)并不恰當。倒是在互聯網手機市場,的的確確存在著兩次非理性繁榮狀態(tài)。
兩次非理性繁榮的主角不是平臺商,平臺商發(fā)展比較穩(wěn)定。表現在:線上手機銷量、銷售額穩(wěn)步增長,B2C始終占據主導位置,占70%以上份額。這其中,各個平臺玩家的份額雖有變化,但并不劇烈,銷售集中度比較高,京東一家獨大,占據半壁江山;天貓有四分之一的份額。
兩次非理性繁榮主要針對手機廠商的變化。或多或少對網絡手機銷量有一定影響,但更多的是體現在參與者數量及表現行為上。
第一次是互聯網企業(yè)“做機潮”:從2011年8月到2012年底,互聯網企業(yè)看到智能機換代機遇,懷著理想主義主動去爭取,試圖顛覆傳統(tǒng)手機廠商。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
2011年8月小米手機正式接受預定開始,一股互聯網企業(yè)“做機潮”被掀起。到2012年10月,百度、360等傳統(tǒng)互聯網巨頭,以及盛大、小辣椒等不下100多家互聯網公司相繼提出制造手機計劃。
互聯網企業(yè)做手機,有其“理性的考量”:2011年到2012年是功能機向智能機更新換代之際,為移動互聯網業(yè)務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部分互聯網企業(yè)都有與手機廠商、渠道代理商合作定制的經驗,加上小米探路成功的吸引,以及部分互聯網企業(yè)向資本市場講故事的訴求,就出現了蜂擁而上的局面。
說其不理性,是大部分互聯網企業(yè)只看到了“顛覆”傳統(tǒng)企業(yè)的可能,只為發(fā)展自有業(yè)務,而忽視了用戶體驗,卻低估了操作的環(huán)境及復雜程度,這其中包括軟硬件融合、供應鏈管理、產品品質控制、渠道拓展及售后服務。于是有了2012年7月網易手機團隊解散、9月360停止特供機合作、11月果殼電子CEO郭朝暉辭職以及諸多不知名企業(yè)的退出。
到2012年底,這場非理性繁榮泡沫基本破滅,市場回歸了理性。在這場繁榮之后,剩下寥寥無幾,繼續(xù)探索自己的道路。
第二次是傳統(tǒng)手機廠商“觸網潮”:從2013年下半年到現在,傳統(tǒng)手機企業(yè)認識到互聯網企業(yè)帶來的沖擊以及傳統(tǒng)渠道的乏力,懷著現實主義被動去選擇。盲從之后,正在回歸理性。
傳統(tǒng)手機廠商一直在做電商,只不過,把電商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渠道。不是首發(fā)平臺,更多時候是尾貨處理場所。互聯網企業(yè)“做機潮”退卻之后,成功者代表小米發(fā)展依舊迅猛,尤其是2013年Q4市場份額進入TOP5后,觸動了傳統(tǒng)手機廠商的敏感神經。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互聯網手機市場格局混亂非凡、熱鬧非凡。既有從線上起步的小米、魅族類,樂視、土豆類,一加、百加、錘子列等,也有線下起步拓展線上市場的中華酷聯等。
(一)繁榮背后,我們看到了一些非理性的因素。
1、傳統(tǒng)手機廠商都認識到做電商渠道的緊迫性,需要快速抉擇。一方面,運營商渠道的規(guī)模在逐漸縮小,電商渠道是提升份額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通過電商渠道可以壓縮中間成本,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更有競爭力,電商渠道肯定要走。
2、知道緊迫性卻不知怎么走好,是最大的問題。金立電商品牌IUNI總經理何驍軍曾表示,“對于小米的成功,傳統(tǒng)手機廠商們很長時間其實都是半信半疑的。”傳統(tǒng)手機廠商們對于“軟性”的部分一直認識不足,包括界面UI、經營社區(qū)和粉絲等。但都紛紛采取跟隨策略。
一是推出電商品牌。華為推出榮耀,酷派推出大神,中興有紅牛,聯想有黃金斗士,金立有IUNI,天語有Nibiru等。走在前面的是榮耀和大神,先后獨立出來。
二是在宣傳和價格上,簡單的模仿小米,圍攻小米。典型的例子是:小米推出紅米Note宣傳語是“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fā)生”;華為榮耀加進來,聲稱“更美好的事情已經發(fā)生”;聯想黃金斗士S8也不示弱,提出“美好的事情才真正開始”;北斗青蔥“更美好的事情還會發(fā)生”;中興推出紅牛最直接,“除了互掐,你們還會點別的嗎?”
三是加大與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力度。中興五款手機先后加入京東JDPhone計劃,并與京東簽署35億元戰(zhàn)略合作協議。華為也加入JDPhone,榮耀3C更是在京東商城獨家首發(fā)?崤膳c京東達成100億元戰(zhàn)略合作協議,酷派大神F1聯通版在京東商城首發(fā)。聯想與京東達成120億元戰(zhàn)略合作意向,電商品牌黃金斗士S8在京東商城獨家首發(fā)。在中興與聯想上,也有“不知怎么走”的體現。中興品牌及努比亞品牌沒有明確的誰走線上、誰走線下,都在走著。聯想有互聯網產品系列及款型,卻沒有專門的品牌,對于互聯網方式銷售,楊元慶很長時間都有不認同的地方。
3、學習了卻沒有學到關鍵點。每個手機廠商的產品都差不多,來自相似的供應鏈廠商,不同的是品牌定位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講故事的能力上,或者稱情懷。錘子手機學習互聯網銷售模式,卻沒有學到關鍵點上,高估了對產業(yè)鏈的控制力,高估了情懷的力量。
(二)這種非理性的狀態(tài)持續(xù)并沒有很久,當前已經出現回歸理性的趨勢。
1、在玩家變化上,有成功者有失敗者,有先知者有后覺者,在試錯或者觀察中思考再進行選擇,是理性的體現。華為榮耀、酷派大神做起來了。根據艾瑞發(fā)布的今年Q3國內B2C網站手機品牌市場份額,排在國產手機前三位的分別是華為、小米、酷派,而華為以榮耀為主,酷派以大神為主,僅從B2C網站銷售來看,國產手機電商“大小榮”格局已經形成。金立IUNI承認失敗了,掌舵人何驍軍悄然辭職,電商品牌產品U2平均月銷量不到一萬部,總量不超過5萬部。錘子手機T1降價,認識到做手機的難度,認識到情懷的價格,也給走情懷路線的廠商以警示。聯想在互聯網品牌方面始終猶豫,終于在今年10月下定決心,要成立全新的子公司,基于互聯網的模式推出互聯網終端。
2、在產品布局上,主要玩家通過實踐鋪開產品系列,進行更精細化的規(guī)劃,是理性的體現。開展精細化的產品布局,勢必牽扯到更多的資源投入,前提就是已經找到了發(fā)展方向,明確了發(fā)展路徑。榮耀推出榮耀和暢玩兩個子品牌,以1500元為界,向上是榮耀,與小米品牌形成競爭,向下是暢玩,與紅米品牌形成競爭。并且榮耀提出了2015年的銷售目標是4000萬部。大神確立了X、N、F三大主力產品系列,F系列價格在1000元左右,X系列價格在1500元左右,N系列價格在2000元左右。
3、在渠道模式上,認識到線上渠道的邊界,發(fā)展形成O2O模式,是理性的體現。線上銷售空間的增長速度取決于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以及網購習慣的養(yǎng)成,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支撐不起眾多玩家想要快速增長的規(guī)模,于是O2O成為必然選擇。當前形成了兩種典型模式:一種模式以小米為代表,分銷零售一體化,線上炒作控節(jié)奏,線下加價出規(guī)模。如1999的產品,30%在線上銷售,70%在線上銷售,線上價格1999元,線下價格可能再加價300元左右。這其中主要是分銷商的力量,即線上同時做零售與分銷。華為榮耀、酷派大神,甚至小辣椒等小廠商都是這種玩法。另一種模式以魅族為代表,線上線下同價,線下更注重對產品的體驗。中興、聯想、華為等都有部分產品采取此種模式。
4、在粉絲經營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是理性的表現。電商品牌要有講故事的能力,尤其是獲得粉絲的認同。小米強調的是粉絲發(fā)燒主義。華為榮耀粉絲經營理念是理性社群主義,突出“勇敢做自己”的理性、共鳴性的年輕人價值認同,堅守對極致產品的追求,對性能和質量的不妥協?崤纱笊窨偛米7己圃谖⒉┲姓勑∶住胺劢z經濟”誤區(qū),也表達了自己對粉絲經營文化的思考。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