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來自
手機的
射頻輻射會導致大鼠罹患某些類型癌癥的幾率上升。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毒物學項目主導,結果于上周發(fā)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判斷使用手機是否會帶來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的結果已在各大社交網(wǎng)站上引發(fā)了激烈討論,但研究結果并非最終定論。如果希望了解射頻輻射的潛在風險,長時間暴露在射頻輻射下會帶來什么影響,以及人類如何保護自己,那么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國家毒物學項目率屬于美國衛(wèi)生和公眾服務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員將大鼠終生置于射頻輻射環(huán)境中,而射頻輻射來自兩種系統(tǒng):
GSM和
CDMA。這兩個群體又被進一步細化,以接受不同的射頻輻射強度。

在了解射頻輻射的影響時,研究人員只關注兩種類型的腫瘤。其中一種為神經膠質瘤。
腦瘤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GSM輻射的雄性大鼠群體中,罹患惡性腦瘤的“幾率很低”。在每個群體中,只有2%到3%的大鼠出現(xiàn)了腦瘤。一小部分雄性大鼠還出現(xiàn)了異常的神經膠質細胞生長。這些細胞存在于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
在接受CDMA輻射的雄性大鼠中,只有接受最強輻射的雄性大鼠出現(xiàn)了腦瘤,在這一群組中占比約3%。有4只大鼠,包括兩只接受最弱輻射和兩只接受最強輻射的大鼠,出現(xiàn)了異常的神經膠質細胞生長。
在控制組中,沒有雄性大鼠出現(xiàn)腦瘤或是神經膠質細胞的異常。
而在雌性大鼠中,只有一只接受最強GSM輻射,以及兩只接受最弱CDMA輻射的大鼠出現(xiàn)了腦瘤。有一只接受GSM輻射的大鼠出現(xiàn)了異常的神經膠質細胞生長,而在接受CDMA輻射的雌性大鼠中,接受不同程度輻射的每個群組中都有一只出現(xiàn)了神經膠質細胞的異常。
在控制組中,也沒有雌性大鼠出現(xiàn)腦瘤或是神經膠質細胞的異常。
心血管腫瘤風險
研究人員還關注了所有群組中雄性大鼠罹患心臟神經鞘瘤的情況。接受輻射強度最高的雄性大鼠群組換神經鞘瘤的可能性最大。例如,在接受最低GSM輻射的雄性大鼠中,只有兩只出現(xiàn)了心臟神經鞘瘤,而在接受最高GSM輻射的群組中,這一數(shù)字為5只。一小部分雄性大鼠還出現(xiàn)了許旺細胞的異常。
在控制組中,沒有雄性大鼠出現(xiàn)心臟神經鞘瘤。
雌性大鼠患上此類腫瘤的可能性同樣較低。總體來看,6只暴露在輻射之中的雌性大鼠出現(xiàn)了心臟神經鞘瘤。而在接受CDMA輻射的雌性大鼠中,有一只出現(xiàn)了許旺細胞的異常。
在控制組中,也沒有雌性大鼠出現(xiàn)心臟神經鞘瘤,或是許旺細胞異常。
研究結論
需要指出,研究人員僅僅關注了兩種類型的腫瘤,而大鼠罹患腫瘤的風險并不等同于人類。不過,這一成果對這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將于明年發(fā)布更多的研究成果。
盡管在這項研究中,暴露在輻射中的大鼠出現(xiàn)腫瘤的幾率并不是很高,但研究作者指出:“即使暴露在射頻輻射中只導致患病幾率小幅上升,這也會對公眾健康造成廣泛影響。”
不必恐慌
我們已經知道,來自手機的射頻輻射可能與癌癥相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所(IARC)已經將來自手機的電磁場歸類為可能的致癌因素。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使用手機一定會致癌。這只是說,當暴露在一定程度的射頻輻射中時,罹患某些類型癌癥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需要回答的問題在于,這樣的風險究竟有多大,暴露頻率、年齡和其他因素會帶來什么影響,以及如何解決可能的健康問題。
多倫多大學Dalla Lana公共健康學院教授安東尼·米勒(Anthony Miller)表示,加拿大衛(wèi)生部應當評估射頻輻射的風險。目前加拿大衛(wèi)生部網(wǎng)站上顯示,“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科學研究并不認為”,射頻輻射和癌癥之間存在關聯(lián)。米勒表示,這項最新研究,以及IARC的分類應當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告知民眾更多信息。
他表示:“我認為民眾應當知道,這里存在風險!
研究存在缺陷
多倫多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吉姆·伍德蓋特(Jim Woodgett)指出,這項研究存在某些缺陷。一方面,總體來看,控制組中的大鼠死亡速度要比接受輻射的大鼠更快。實驗組的大鼠并沒有很快因為癌癥而死亡。癌癥在老年動物中很常見。如果控制組的大鼠生存時間較長,那么很可能其中某些會出現(xiàn)腫瘤。
Occupational癌癥研究所所長保羅·德莫斯(Paul Demers)則表示,大鼠中的情況并不直接對應至人類的健康風險!皩⑦@樣的研究結論拓展至人類身上總是很微妙!
此外,研究樣本也不是很大。每個群組中只有90只大鼠。伍德蓋特表示,這一數(shù)字聽起來很多,但如果想用這樣的樣本得出可靠的結論,那么仍遠遠不夠。他認為,總體來看,手機導致的患癌風險非常小。實際上,如果人們在開車時用手機,那么面臨的風險要大得多。
德莫斯表示,無論如何,在表述這些研究結果時,人們應當很謹慎!斑@仍是個開放的問題!
如何減少受到的輻射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其他專業(yè)組織表示,人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減少受到的輻射。你距離手機越近,受到的射頻輻射就越強。因此,你可以使用耳機去打電話,從而離手機稍遠一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建議,控制手機通話的次數(shù)和時長,同時確保在信號較好的地方打電話。在信號較好時,手機的射頻功耗會降低,從而減小輻射。
米勒的說法很簡單:“距離是你最好的朋友!
世界衛(wèi)生組織表示,盡管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宣稱能減少射頻輻射,但目前無法證明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