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據谷歌向venturebeat確認,將暫時停止Project Ara項目的研發(fā),并有意將其轉賣給第三方廠商。所謂Project Ara,便是谷歌獨立開發(fā)的模塊化手機,對于科技愛好者來說,想必早已傾心已久。當筆者看到這條消息,確實頗感意外。因為在年初的CES上LG便推出了第一款支持模塊化的手機LG G5,5月份谷歌也自己證實將在今年年底推出開發(fā)版的Project Ara,并于2017年第一季度面向消費者開賣。此外,就在昨天,聯想還在國內發(fā)布了第二款支持模塊化的手機,Moto Z。谷歌給出這一信號,難道真的意味著模塊化的發(fā)展前景十分渺茫?

談起模塊化手機,它最初是在2013年由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提出的設想。模塊化手機旨在將手機的各個部件模塊化,相互保持獨立,能夠自由的在機身上拆卸更換。它的益處在于降低硬件升級成本和延長產品使用壽命。而Project Ara項目由摩托羅拉公司最先成立于2013年10月,當時的摩托羅拉還屬于谷歌。當摩托羅拉出售給聯想后,谷歌并未將Project Ara項目一起打包,而是專門開設了研發(fā)部門,繼而開展相關業(yè)務。
關于模塊化手機的研發(fā)存在幾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分別是:
2013年10月28日:Project Ara項目開啟。
2014年2月27日:谷歌計劃在2015年發(fā)布僅售價50美元的模塊化手機,但只提供最基本的WIFI功能。
2014年10月29日:第一款模塊化原型機在谷歌實驗室誕生。
2015年1月14日:第二款模塊化原型機誕生,支持多款模塊部件,并且擁有豐富的色彩可選。
2016年5月20日:谷歌表示,模塊化手機將于明年正式開售,并在今年年底向開發(fā)者提供開發(fā)版本。同時還發(fā)布了一個宣傳視頻,視頻中顯示各模塊支持熱插拔。
2016年9月2日:Project Ara項目暫停。
從這幾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來看,模塊化手機的研發(fā)歷經了3年之久,研發(fā)成果頻繁跳票,并且至今還未推出正式的開發(fā)者版本?梢奝roject Ara項目對于谷歌這樣的一線科技企業(yè)來說,仍然是困難重重。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谷歌愿意冒著如此高的風險來開展此個項目呢?想必每個商業(yè)決策的背后都有 著多種因素權衡考量,筆者無法站在決策人士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僅能提供個人視角發(fā)表見解。

究其根本,Project Ara項目的開啟與暫停離不開開發(fā)模塊化手機的意義與其帶來的局限性。因此我們換個角度聊聊模塊化手機的意義和局限各是什么?
但在這之前,筆者首先需要解釋一下谷歌所倡導的模塊化手機是和LG、Moto推出的模塊化手機有著本質差別的。因為,無論是LG G5還是Moto Z都未能實現真正的模塊化,兩者僅是在手機上實現了硬件擴展,而并非將處理器、內存、攝像頭或其它部件做成單個模塊,通過簡單的插拔進行替換或重組。因此它們也沒有解決模塊化手機理念的初衷,那就是降低硬件升級成本以及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模塊化手機的意義
從宏觀來說,模塊化手機的出現有兩大意義。其一是能夠降低電子垃圾對于環(huán)境的污染。根據網易手機的報道,目前市面的廢棄手機最終的回收終點是被國家認可 的回收公司,另外就是民間的黑作坊。由于內地的回收技術尚不發(fā)達,回收效率低下,因此回收公司大多將得到的電子垃圾運往香港的相關機構進行處理。而民間的 黑作坊則是通過化學手段提取電氣元件中的貴重金屬物質進行盈利,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有害重金屬,無論將這些金屬掩埋還是填海,均會造成惡劣的環(huán)境污染。
當手機模塊化之后,一些不會對手機性能產生影響的硬件會安置的主機當中,例如WIFI、藍牙、揚聲器、聽筒、按鍵等等。當用戶覺得處理器性能不足、內存容量不足時換個模塊即可。即使屏幕摔壞了,也可自行簡單更換。這樣手機看上去更像是一臺可以自行DIY的主機箱,這樣消費者很少會因為手機配置落后或部件損壞而更換手機,減少了電子垃圾的產生。

對于消費者來說,模塊化手機最大的誘惑在于它的可定制化和擴展性。例如,當你需要外出時,你可以先把存儲器模塊先拿到,放上去一塊更大的電池模塊,這樣便能直接有效的提高手機的續(xù)航能力。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因為或許你還能暫時拿下攝像頭模塊,為手機裝上個手柄來打游戲,或者裝個HIFI模塊聽音樂。模塊化手機為用戶提供了太多可能性。
模塊化手機的局限性
模塊化手機想要實現迅速普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賣得便宜,只有提供一個較低的價格門檻,才會有大批消費者愿意去為此嘗試。但是模塊化需要將一些曾經集成在一塊主板上的零件進行獨立封裝,因此必然會產生更高的生產成本,若想要盡可能降低成本,將讓模塊化手機十分依賴3D打印技術,但這項技術還沒有在太多國家得到普及,或許當普通打印店都擁有一臺3D打印機的時候,模塊化手機就真的會出現了。

另外,擴展模塊需要第三方廠商的鼎力支持,但前提是谷歌必須為所有的第三方廠商提供一個完整的標準化硬件平臺,也就是一臺主機。但這并不容易實現,因為 要想實現每個模塊放到手機中都能用就要確保軟硬件的兼容性,否則輕則模塊無法使用,重則造成短路損壞主機。并且這一標準一旦成型就很難更改,如果第三方廠 商在生產一個模塊之后停止軟件維護,很可能造成無法與谷歌最新軟件兼容,導致無法使用。所以,未來的售后也會是個問題。
如果說這些問題未來都能解決,那么最終制約其發(fā)展的便是同質化問題了。雖然用戶可以通過模塊的不同顏色以及圖案來形成差異化,但相比于目前輕薄靚麗的大眾手機來說,一成不變的造型勢必會帶來消費者的審美疲勞;蛟S被喜歡嘗鮮的極客們買來沒幾天,就要放到柜子里吃土了。
總結
當然,其實在模塊化手機局限性的背后還有谷歌精簡硬件業(yè)務,聚焦核心競爭力的市場戰(zhàn)略有關。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以技術研發(fā)困難來解釋谷歌為什么放棄了堅持三年的Project Ara項目。同時,模塊化手機未必沒有未來,短暫的項目暫停或許能讓谷歌尋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或從新定義模塊化手機的核心價值。也許隨著LG G5、Moto Z這樣的簡化版模塊化手機的迭代,技術積累日趨成熟之后,終有一天真正的模塊化手機會誕生。而那時,或許谷歌便徹徹底底的將蘋果革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