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1章 加載加擾方式和好中差點的選取1.1 加載加擾方式1.2 好中差點的選取第2章 用戶面時延測試(Ping)2.1 測試目的:2.2 測試條件:2.3 測試步驟:2.4 測試步驟說明:第3章 單用戶吞吐量3.1 測試目的:3.2 測試條件:3.3 測試步驟:3.4 測試步驟說明:第4章 開機附著成功率(Attach)4.1 測試目的:4.2 測試條件:4.3 測試步驟:4.4 測試步驟說明:第5章 第5章 尋呼成功率(paging)5.1 測試目的:5.2 測試條件:5.3 測試步驟:5.4 測試步驟說明:第6章 連接成功率&掉線率6.1 測試目的:6.2 測試條件:6.3 測試步驟:6.4 測試步驟說明:第7章 相關軟件的使用說明7.1 FileZilla的使用7.2 DUMeter的使用
7.3 jperf的使用
第1章 加載加擾方式和好中差點的選取1.1 加載加擾方式外場區(qū)域分為(若干)主測小區(qū)與非主測小區(qū),主測小區(qū)加入真實終端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稱為加載,而非主測小區(qū)引入的真實終端干擾或模擬干擾均稱為加擾。對于上行:主測小區(qū)上行加載方式:采用真實終端進行加載;鄰小區(qū)上行加擾方式:采用真實終端進行加擾,最終需對主測小區(qū)達到相應干擾級別所要求的上行干擾水平(IOT)。對于下行:主測小區(qū)下行加載方式:采用真實終端進行加載;鄰小區(qū)下行加擾方式:采用OCNG方式(模擬加擾),或采用真實終端進行加擾。加擾級別:對業(yè)務信道的干擾,目前定義有三種干擾級別:● 干擾級別一:下行50%加擾 + 上行IOT抬升12dB● 干擾級別二:下行70%加擾 + 上行IOT抬升12dB● 干擾級別三:下行100%加擾 + 上行IOT抬升12dB建議下行使用模擬加擾,上行需要真實終端加擾,上行加擾的點位需要進行選取并控制加擾水平至少抬升12dB。1.2 好中差點的選取對主測小區(qū)的周邊小區(qū)進行下行70%的加擾,然后在主測小區(qū)通過SINR的數(shù)值來選擇點位。相應的點位對應的SINR區(qū)間如下:極好點:>22dB好點:15~20dB中點:5dB~10dB差點:-5dB~0dB第2章 用戶面時延測試(Ping)2.1 測試目的:用戶面時延測試是考察單用戶在好/中/差點的Ping包時延(包括小包/大包),判斷TD-LTE時延能否滿足用戶需求。2.2 測試條件:測試區(qū)域:選擇一個單小區(qū),小區(qū)周圍至少5個小區(qū)且開啟;測試點:主測小區(qū)內選擇4個測試點:1個“極好”點、1個“好”點、1個“中”點、1個“差點”;測試資源:測試UE 3部;2.3 測試步驟:步驟1:鄰小區(qū)開啟,但不加載加擾;步驟2:測試終端處于主測小區(qū)內覆蓋“極好”點;步驟3:測試終端接入系統(tǒng),分別發(fā)起32Bytes、1500Bytes ping包,連續(xù)ping 100次;步驟4:測試終端處于覆蓋“好”點、“中”點、“差”點重復步驟3;步驟5:測試小區(qū)周邊小區(qū)進行加擾等級一(下行50%,上行NPI抬升15dB)的加擾,重復步驟2~步驟4。2.4 測試步驟說明:Ping包使用DOS下的命令進行,打開windows開始菜單→運行,輸入“cmd”后回車。對某個服務器進行Ping包,輸入命令如下:ping 192.168.0.1 -l 32 –n 10 >C:/ping1.txt對服務器192.168.1.1進行Ping小包32 Bytes(ping大包,則改為1500),共10次,保存文檔于C盤并命名為ping1的TXT文檔中。Ping好后打開C盤下的ping1.txt文檔會有ping包的結果。結果打開如下:Pinging 192.168.0.1 with 1000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Reply from 192.168.0.1: bytes=1000 time<1ms TTL=255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1: Packets: Sent = 10, Received = 10,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在結果中會自動統(tǒng)計最小、最大及平均時延。 第3章 單用戶吞吐量3.1 測試目的:考察在空擾/加擾情況下單用戶吞吐量。在小區(qū)不同地理位置/SINR下(10個室外點)進行測試。3.2 測試條件:測試區(qū)域:密集城區(qū)選擇一個單小區(qū),周圍至少19個基站且開啟。周圍19個基站需要在測試中配置為空擾/干擾級別二;測試點:主測小區(qū)內選擇10個測試點:1個“極好”點、2個“好”點、4個“中”點、3個“差點”。測試點應盡量均勻分布于主測小區(qū)內。測試資源:測試UE 1部;3.3 測試步驟:步驟1:鄰小區(qū)開啟,但不加擾;步驟2:依次在選定的各個測試點進行測試,將測試終端放置在預定的測試點;步驟3:測試終端進行滿buffer下行FTP業(yè)務,穩(wěn)定后保持30s以上;記錄應用層吞吐量;記錄RSRP、CQI、SINR、MCS、MIMO方式等信息;步驟4:測試終端進行滿buffer上行FTP業(yè)務,重復步驟3;步驟5:在不同測試點重復步驟3~4;步驟6:采用第1章中所述方式進行上下行干擾級別二加擾,重復步驟2~步驟5。3.4 測試步驟說明:測試前需要先進行好中差的選點工作,根據(jù)第1章的要求進行點位的選取。點位選取盡量不要有對天線遮擋的位置,會對吞吐量有一定的影響。測試中進行上下行FTP業(yè)務時建議使用FileZilla軟件,該軟件的使用請參見第7章。測試中統(tǒng)計30s業(yè)務的平均吞吐量建議使用DUMeter,該軟件的使用請參見第7章。 第4章 開機附著成功率(Attach)4.1 測試目的:通過終端不斷發(fā)起Attach操作,測試網絡中終端接入的成功率及接續(xù)時延。4.2 測試條件:測試區(qū)域:密集城區(qū)至少19個基站且開啟;測試點:測試路線應盡可能遍歷測試區(qū)域內的主干道、次主干道、支路等道路,遍歷測試區(qū)域內所有小區(qū);測試資源:測試UE 3部;4.3 測試步驟:步驟1:測試車攜帶測試終端三部、GPS接收設備及相應的路測系統(tǒng);測試車應視實際道路交通條件以中等速度( 30km/h左右)勻速行駛;步驟2:三部終端進行如下操作:開機小區(qū)搜索-隨機接入-RRC連接建立-附著與EPS缺省承載建立;步驟3:附著與EPS缺省承載建立信令交互完成后能傳送用戶面數(shù)據(jù)(能Ping通網絡服務器),則判做附著成功;步驟4:如果從開機起,兩分鐘內未完成附著與EPS缺省承載建立,則判做一次失敗。步驟5:終端關機,然后重新開機,進行步驟2~步驟4。測試車至少跑完測試路線一圈,并且每部終端至少開機100次。4.4 測試步驟說明:該測試需要在CDS軟件設置好循環(huán)
………………
LTE路測優(yōu)化指導書三(測試項解釋說明篇).pdf
(勾選中文件為要刪除文件)
您即將訪問的地址是其它網站的內容,MSCBSC將不再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負責,請自行判斷是否繼續(xù)前往
繼續(xù)訪問 取消訪問,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