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體驗:
作為承載著安卓系統(tǒng)一起成長的元老之一,在當年安卓系統(tǒng)還尚未羽翼成熟的時候, HTC的Sense系統(tǒng)笑傲江湖。而后,隨著MIUI等國內一大批第三方OS的崛起,使得以HTC為首的許多品牌因為系統(tǒng)本地化不夠深入而逐漸在使用體驗上落后。似乎HTC也察覺到這個問題,在15年,將HTC Sense改名為ChinaSense,在內地發(fā)售的產品都會預裝ChinaSense。而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來看看HTC U Ultra的系統(tǒng)使用體驗如何。
雙屏幕:
![](/attachment.php?aid=355537)
此次HTC U Ultra在功能上最大的亮點就在于搭載了一個雙屏幕,在主屏的右上方還有一塊2.05英寸的副屏,與LG V20一樣,顯示內容與主屏幕分離。對于這塊屏幕,HTC希望能成為用戶的“第二空間”。功能方面,在這塊副屏上能夠查看重要的信息和通知、添加日歷、常用聯(lián)系人、顯示天氣、一個播放音樂的Weiget、以及各種自定義應用的快捷開啟。由于副屏內容與操作與主屏分離,筆者猜測兩塊屏幕也是有不同的IC控制。
副屏目前只能承載六個功能
對于這塊副屏,很多網友都非常關心其實用性如何。目前來看,HTC U Ultra的副屏暫時只能夠支持以上這六個功能,可以自定義顯示的排列順序。因此這樣其實就已經顯示了這塊副屏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實用性。比如經常需要查看天氣、喜歡聽歌、手機重度用戶,經常在不同的應用之間切換的,那么這塊副屏還是有著不錯的體驗和實用性。而如果恰好你對這些操作和功能都沒什么需求,手機就拿來打電話、上網發(fā)微信、追電視劇,那么可能這塊副屏對你的價值可能就于熄屏(主屏)狀態(tài)下的信息顯示(類似各家的AOD功能)。
另外,這塊副屏與LG不同的是,無法常亮(AOD),HTC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雙擊屏幕或抬手亮屏。而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設計應該是針對于電池容量所設計的優(yōu)化。畢竟無論是看信息還是需要操作,抬手亮屏這個手勢與操作本身需要拿起手機基本是同一動作,所以并不會顯得多此一舉。
而對于筆者這樣的手機重度用戶,由于主副屏幕之間操作相互獨立,因此副屏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提升操作效率,相當于一個弱化版的One Step。還記得老羅在發(fā)布會上如何介紹One Step嗎:把一段文字從微信復制到其它應用中一共要用多少步。而副屏也是如此,在幾個常用的應用范圍內(HTC給了六個自定義選項),切換應用需要分幾步。絕大部分手機都需要2-3步,HTC U Ultra則只需要一步。當然你也可以說我不怕麻煩,但科技的進步,不就是為效率(生產力)服務的嗎?
Sense體驗:
![](/attachment.php?aid=355539)
系統(tǒng)外觀上,新的Sense UI化繁為簡,取消了臃腫的應用抽屜,僅保留一級桌面,所有的應用和游戲均會全部呈現(xiàn)在桌面當中,圖標風格逐漸精致扁平化,雖然許多界面均延續(xù)原生Android設計,但特色的Sense天氣插件Sense首頁插件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attachment.php?aid=355540)
除此之外,ChinaSense的本地化功能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基礎功能,例如撥號鍵盤拼音首字母查找等最常用的功能:ChinaSense相比之前的版本,還是有了不少的進步,比如支持撥號界面的首字母查詢,甚至增加了微信多開這樣非常本地化的功能。但仍然有些遺憾,比如缺少了全局搜索這樣的功能。
二是擴展性功能,比如音樂、應用商店等服務:在這方面,HTC選擇了與網易云音樂、騰訊安全管家等第三方應用合作的方式來補齊,這也是手機廠商當前普遍采用的一種形式。尤其對于HTC這樣的非內地手機品牌,盡管可能在個性化服務上沒有國產OS來的接地氣,但這也是最快速直擊目標的方式。二者之間的差距就在于:有,就是1,沒有,只是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