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威縣袁家莊村,80后的袁武棟是村民眼中的手機達人,而他的手機店也是當?shù)孛撠氈赂坏囊粋縮影。
今年5月,在現(xiàn)代快報記者蹲點調(diào)研期間,也感受到了袁家莊村手機的高普及度,在村里五六十歲的人玩智能手機是非常常見的。手機成了很多村民脫貧致富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又讓當?shù)鼐用裼辛烁嗟臋C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增加了更多的收入
父親的堅強
一年只掙200塊,再苦也讓娃上學(xué)
“手機達人”袁武棟生于1980年,是家里的老大,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在他的記憶里,兒時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困難。他記得自己8歲那年,爸爸拖著三輪車在街上賣青菜,他周末就會去幫忙。
父親袁振保今年60歲,他的回憶有著更多的辛酸。那時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全家十來畝地,種棉花一年到頭也收不到多少錢。孩子們還小,上面又有老人要照顧。
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袁振保之前還去邢臺做過一年多的煉鋼工人,又去山西做過兩年多的建筑工人。
“一天就掙一塊八毛錢,一年才掙200多塊!痹癖Uf出這個數(shù)字時,記者簡直不敢相信。
“就只有這么多。那時候想自己做買賣,又沒本錢,只能干苦力了!彼^續(xù)說道。
但家里離不開人,錢又掙得少,袁振保在外漂泊幾年后又回到村里。愛人在家種地,他開始拖著三輪車出去賣菜,“勉強能夠家里人吃喝,能夠孩子們上學(xué)!
“從來沒想過不讓孩子上學(xué)嗎?”記者問他。
袁振保點頭:“再苦也要讓三個孩子讀書。我小時候就是因為窮上不起學(xué),鉛筆5分錢一支我都買不起,讀到初中就不上了!
脫貧的人多了,袁武棟的手機店生意也因此迎來了高峰
袁武棟在手機店里忙碌著
兒子的堅持
上技校學(xué)技術(shù),回老家開了手機店
但對于上學(xué)這件事,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袁武棟初中畢業(yè)后,就和爸媽說:“我不想讀書了。”他感覺到了家里供三個孩子讀書的負擔(dān),作為大哥,首先提了出來。
但袁振保不同意,認為即使不繼續(xù)上高中,也要上技校學(xué)門技術(shù)。袁武棟覺得學(xué)手機維修不錯,所以他去了石家莊的一所技校。
那時很少有人用大哥大,袁振保還不知道手機為何物,但他支持了這個想法,借錢給兒子交了學(xué)費。袁武棟告訴父親:“以后手機肯定會有發(fā)展!蹦鞘沁b遠的1998年。后來第二年,袁武棟的弟弟也讀了技校。
知道家里的情況,兄弟倆學(xué)習(xí)十分刻苦,兩人技校畢業(yè)后,在石家莊實習(xí)了一年,就一起回村了。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看到了手機的潛力,二人決定要在老家開一個手機店。
袁振保是有些擔(dān)心的,他不知道這個新興玩意會有怎樣的發(fā)展,但看兄弟二人很堅持,他就拿出了全部的積蓄,又四處借錢,幫助兒子們開店。2003年,袁家兄弟的手機店在威縣縣城開業(yè)了,最初只做銷售和維修。
也是那一年,袁振保擁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機。那是袁武棟在剛開始進貨時,給父親買的一部諾基亞。
“那會兒村里還沒幾個人用手機,都很羨慕你吧?”記者問。
“那還不羨慕?”袁振保如今回憶起來還很得意。
袁武棟和父親在一起
袁家三代同堂,日子越過越火
這五年的改變
村里買手機的人多了,手機店一年能賺十萬
手機店剛開的那幾年,生意并不算好,因為那時候貧困人口眾多,手機還是奢侈品,大多數(shù)生意不是買新手機,而是手機維修。但好歹憑著兄弟倆的個人能力,也能自給自足。
袁振保也因為兒子們有了穩(wěn)定工作,又回來種地了。自己的地加上租別人的地,一共種了20畝。
2004年,袁武棟和鄰村的楊書蘭結(jié)婚。婚房是袁振保早就借錢替兒子蓋好的。他們婚后生了兩個兒子,一個13歲,一個兩歲零八個月。楊書蘭原以為嫁過來要過苦日子,但沒想到日子越過越甜。
袁武棟一家人的日子開始真正好過起來,也就是最近五年。
2013年,威縣縣委、縣政府著力西沙河流域沙化土地開發(fā),謀劃建設(shè)10萬畝梨產(chǎn)業(yè)帶。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村的袁家莊村,成了縣里第一個種植梨樹的村子。
村民的耕地,經(jīng)過土地流轉(zhuǎn),租給梨園,每年領(lǐng)取租金,一畝地一千塊錢左右。村民們告別了種棉花為生的生活。袁武棟家的十幾畝地全部流轉(zhuǎn)了出去,靠地就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
也因為這五年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脫貧的人多了,買手機的人越來越多,袁武棟的生意也因此迎來了高峰。他把手機店也從縣城搬遷到了賀營鎮(zhèn)上。
“這五年,和別的村相比,袁家莊村的手機發(fā)展很跟得上時代。村里幾乎人人都有手機,特別是智能機發(fā)展起來之后,店里平均每天銷售五六臺,修手機的人少了,大多是買新手機!
袁武棟告訴記者,五年前手機店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兩三萬元,而現(xiàn)在手機店一年的收入大約是10萬元。這個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村民的消費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村支書鄭繼奎表示,袁家莊村的手機普及度格外高一些,也跟袁武棟這個手機達人分不開。使用手機時遇到什么問題,都會去店里找袁武棟幫忙。而寬帶網(wǎng)絡(luò),袁家莊村也有70%-80%的人家有,在家里手機無線上網(wǎng)也不成問題。
篤定的未來
未來五年,手機銷量會更高
這五年間,袁振保的生活也在發(fā)生改變。因為為人本分、辦事牢靠,他被推薦到梨園做管理工作,一年有兩萬多塊錢的收入,他把這些年為孩子上學(xué)、蓋房子、開店、結(jié)婚借的錢全部還清了。
在袁武棟談起手機時,袁振保也在一旁忍不住插話!艾F(xiàn)在沒有手機根本不行,我在梨園都靠微信向公司匯報工作。”而發(fā)紅包、淘寶這些技能,他也近水樓臺,早就跟兒子學(xué)會了。
隨著貧困村里脫貧的人越來越多,袁武棟的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奮斗。覺察到手機銷售在鄉(xiāng)村的潛力,他的愛人也在鄰村開了一家手機店。加上家里還開了一家農(nóng)機合作社,袁武棟現(xiàn)在的家庭年收入有20萬元。弟弟的手機店也開在賀營鎮(zhèn),也生了兩個兒子。
從父親做苦力200塊錢一年,到兒子做老板20萬塊錢一年,這改變絕對是天翻地覆。
現(xiàn)在,袁振保白天在梨園工作,晚上沒事就到袁武棟家溜達,含飴弄孫。奮斗了半輩子,他終于過上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
盡管袁武棟不善言辭,但還是說出了對父親的感激:“是我爸堅持要讓我念書,堅持讓我學(xué)一門技術(shù),才有了我的今天。我爸這輩子很辛苦!绷硗,他需要感激的還有精準扶貧的成果。袁家莊村人脫貧了,生活越過越好,他的生意才因此越做越大。而且,對未來五年的發(fā)展,他也很有信心。
“未來五年,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手機的銷售也會更好,F(xiàn)在大家買一千多塊錢的手機多,以后就會買兩三千塊錢、更好品牌的手機!痹錀澱f。
袁振保日漸彎曲的脊背,是過往艱辛生活的印記。但他眼里看到更多的是這五年的改變。他不止一次說:“今天這日子,我想都不敢想!”
像父親當年一樣,袁武棟這個年紀也開始為兩個兒子的未來打算了,他對孩子的未來毫不擔(dān)憂。“他們以后絕對不成問題。”他說,車子早幾年就買了,還在縣城里買了房子,但還沒有交付。
“以后你要去縣城里住大房子嘍。”袁振保把孫子抱在懷里,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