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智能手機市場的發(fā)展速度令世人矚目,終端設備保有量基本達到了人手一部智能機的水平。而在這之中,三防手機作為一個特殊的手機品類,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仍然在行業(yè)里屹立不倒,擁有著一定的市場份額。
生活防水將成旗艦機新標配
其實在各家主流手機品牌當中,三星和索尼算是兩個長期將三防理念貫徹下來的廠商,索尼更是早就在自家的旗艦系列手機上支持三防功能。不過從去年iPhone 7加入IP67防塵放水能力后,開始有一系列國產手機廠商在防水性能上做了跟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生活防水。
在談及生活防水這個概念之前我們有必要把IP三防標準拿出來明確一下:IP代碼全稱異物防護等級(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它定義了機械和電子設備能提供針對固態(tài)異物進入(包括身體部位如手指、灰塵、砂礫等),液態(tài)滲入、意外接觸有著何等程度的防護能力。代碼內的數字表示符合下表中的情況。而當不符合任一種情況時,該位數字被字母“X”替代。我們經?吹降腎PXX中第一個數字代表著防塵等級(等級為0-6,7種),第二個數字則代表著防水等級(等級為0-8,9種),這意味著IP68是目前最為嚴苛的防塵防水等級。具體的防護標準如下圖:
異物防護等級及各檔標準
還記得幾年前市面上曾經出現過的那種大塊頭三防手機么?這種手機的標志性設計就是黃色硬質塑料機身+四角硬質橡膠+背部大鉚釘。通常而言這種手機都擁有至少IP67級別的防塵放水能力,我在數年前也對其中的一些代表做過測試,結果確實令人滿意。但問題是,這些手機為了加強防塵放水能力通常設計得非常笨重,機身重量普遍都在200克以上,實在是不便攜帶,另外對散熱能力也是一大考驗。
橡膠+鉚釘=前幾年人們印象里的三防手機
這時候廠商開始琢磨在保持手機正常使用和觀感的前提下為手機增加防水功能,這就是日常防水手機的雛形。早些年的日常防水手機通常采取下面幾種設計理念:
1。為所有裸露在外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3.5mm耳機插孔、USB接口、SIM卡槽等)配備防水膠塞。
2。在手機內部設計防水硅膠圈將液體與電池等重要元器件做隔離。
但上述兩個方法也有弊端,首先接口配備防水膠塞雖然令防水性能提升,但人們日常使用的時候也增加了撥開膠塞的操作,徒增麻煩。而防水硅膠圈在電池可拆卸的年代還有些用,后來隨著幾乎所有手機都做成內置電池的設計,防水硅膠圈也就派不上用場了。
納米涂層的制造流程(圖片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后來納米鍍層技術開始逐漸興起,這種斥水性的納米鍍層可防止液體進入或侵蝕,大大減少液體與手機內外部易損組件的接觸,同時還不會影響產品外觀和性能。
與傳統(tǒng)的物理密封相比,納米鍍層足以滿足日常的防水需求,且價格更低效果更好不影響散熱性能。但事實上它一開始并沒有被主流手機廠商廣泛采用,直到去年iPhone 7和iPhone 7 Plus推出后,手機廠商對斥水納米鍍層的興趣才開始明顯上升。這也就是今年不少旗艦手機開始支持生活防水的原因。
iPhone 7加入防水功能帶動了防水手機的風潮
雖然增加納米鍍層會提高手機的制造成本,但如果看了下面這組數據相信你也愿意為這一點增加的成本買單: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歐洲每天有超過10萬部智能手機因為水或者其他液體進入設備而損壞,每年造成的損失超過107億美元。全球范圍內由于液體進入而導致設備損壞已成為智能手機僅次于屏幕摔碎的第二大殺手。
即便不看上面這段冰冷的數字,日常生活中手機防水的重要性想必不少朋友也有體會吧。比如夏天常見的陣性降雨連氣象局都難以琢磨,本來出門時候還大太陽,走沒半小時就掉雨點。這個時候,不要說IP67/68這種等級,只需要手機支持生活防水,它的安全系數都會比完全不設防的手機強很多。
另外就是完全不經意的進水,我記得6年前我使用的諾基亞6303C就是一次尿尿的時候掉馬桶了,當時是瞬間撈起來的。因為早就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我是直接摳掉了電池然后在20分鐘內送到了手機維修店才保住了這部功能機?涩F在的手機基本上都是一體式設計,進水了你連摳電池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防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年的索尼手機曾以水下拍攝作為賣點
即便我們忽略手機日常的進水風險,如果一部手機支持防水,其實變相而言也為它增加了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水下拍攝。早年的索尼Z系列旗艦就曾經以水下拍攝作為賣點,雖然在水下電容屏幕會失靈,但如果有一枚實體的拍照鍵這就不再是問題。如今不少廠商把拍照作為自家產品的重要賣點,或許加入防水功能能為這些拍照手機增加點睛之筆。
如果說前一兩年雙攝像頭是手機廠商競逐的目標,那么生活防水甚至是高等級防水現在有成為下一個熱門賣點的趨勢。而消費者顯然是樂見這一變化的悄然發(fā)生,畢竟有句俗話叫“藝多不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