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界面新聞 梅嶺ML
樂視旗下樂風移動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樂風移動)因貸款欠息遭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申請資產保全一事,將苦苦掙扎的酷派(02369.HK)又一次拉回公眾視野。
11個月前,樂風移動成為酷派單一最大股東,擁有28.83%的股權。樂風移動入主并未改變酷派的困局,反而使其加速滑落。這家昔日中國手機業(yè)巨頭最新傳遞出的信息是,巨額虧損的2016年年報將繼續(xù)延遲刊發(fā)。
5月底,酷派發(fā)布2016年年度業(yè)績預告顯示,期內酷派全面虧損42億港元(折合36.8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遠高于酷派此前公布的30億港元的虧損預警。
年報遲遲拿不出來,加上業(yè)內流傳著多個關于酷派的傳言,外界對于酷派不穩(wěn)定的擔憂日漸增大。有行業(yè)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已經有機構人士在動員酷派CEO劉江峰離開酷派!睂Υ,劉江峰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并沒有這回事!贝送,手機業(yè)內關于“酷派前老東家郭德英會回購酷派股票,將再次歸來”的傳言眾多,劉江峰也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消息也是假的!
剛離職酷派的員工劉雨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酷派中國區(qū)裁員已經80%了,并且聽說因為成本太高,北京總部要搬到深圳!睂τ谥袊鴧^(qū)裁員80%以及酷派更為詳細的信息,劉江峰并沒有給予更多透露。
裁員
酷派42億港元巨虧后,該如何活下去?樂視進入與自身自顧不暇,是否進一步加劇了酷派的衰落?兩個問題的答案都異常嚴峻。
酷派的沒落始于2014年。此前酷派出貨以依賴運營商為主,2014年,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取消了此前占比極高的手機終端補貼,各大手機廠商,特別是酷派等嚴重依賴運營商的品牌急需轉型。
但從2014年起,酷派就卷入奇虎360以及樂視股權之爭中。在與奇虎360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之后,酷派原董事長郭德英向樂視出售了18%的股權,2016年,樂視再斥資9億元人民幣,以持股28.9%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酷派與360分道揚鑣。
酷派離職員工王明提到郭德英出售酷派股權時表示:“其實樂視進入酷派之前,酷派是不缺錢的,但是老板套現(xiàn)走人,樂視接盤!
樂視入主酷派后,酷派開始人事變動,賈躍亭出任董事會主席,酷派創(chuàng)始人郭德英退居幕后;劉江峰出任酷派CEO,原酷派總裁李斌2017年3月宣布從酷派辭職。目前酷派集團執(zhí)行董事共計6人,執(zhí)行董事除蔣超一人是原酷派成員,剩下5位董事均來自樂視體系。
人員的大變動,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分走了酷派原有資源,如運營商、渠道,分流給了諸多酷派原高管加入的ivvi品牌。
隨著樂視資金鏈問題爆發(fā),自身尚且自顧不暇,酷派并未獲得大力支持。且樂視手機與酷派存在市場重合,樂視收購酷派被獨立TMT分析師付亮視為敗筆。
王明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酷派之前出貨主要依賴運營商,后來市場發(fā)生了變化,國內智能機競爭比較厲害,轉變整個公司并不容易。大公司內部效率都很低,以前活得太舒服了,運營商突然補貼減少后,酷派自身的產品相對于互聯(lián)網品牌其實沒有什么優(yōu)勢,競爭太殘酷了,努力并不一定會成功。樂視自己都顧不了自己了,哪里還能顧得上酷派呢?”
剛離開酷派一個月的劉雨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酷派現(xiàn)在海外發(fā)展比較好,中國區(qū)不行了,我聽說北京總部要搬離到深圳,但這次裁員我覺得可以接受,因為都有賠償,和郭總以前在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是用業(yè)績來逼迫員工離職,這次都是賠錢了的。并且從待遇上來說,我覺得酷派算是同業(yè)中偏高的了!
離職酷派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李明則稱:“雖然離職了,但是我認為換了東家后,還是有不少變化的,比如原來的環(huán)境是酬勤文化,就是要求加班,以前一個月加一百多個小時班的人大有人在,現(xiàn)在已經變成彈性工作制,沒有加班要求了。”
但同時也有不少員工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離開酷派的原因一是因為裁員,二是因為“酷派不行了”。
今非昔比
中興、華為、酷派、聯(lián)想曾得益于運營商強大的終端補貼,成為當時國內手機市場四巨頭,在2014年以前,酷派80%以上的銷量均來自于運營商。但運營商紛紛取消終端補貼后,酷派曾一度與京東牽手,線上銷售其30%以上的產品。
然而OPPO、小米等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的加入,并沒有給到中華酷聯(lián)太多的調整時間。
有運營商人士感慨到,酷派人事與業(yè)務變動后的今非昔比:“2010、2011年老E9套餐時,高額終補之下的酷派5830、5860,是一箱箱的往外發(fā)的,現(xiàn)在老品牌已經漸行漸遠。”
使用酷派十幾年的一位消費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是酷派的老用戶了,一直堅持用酷派是因為酷派的通訊錄板塊設計得非常好,因為工作原因我手機里有2000以上的聯(lián)系人,分類、使用、日常管理等就體現(xiàn)出了酷派的優(yōu)勢。但是現(xiàn)在酷派手機,光通訊錄板塊我就可以給不及格!
“記得早些年酷派售后也是一流的,很早的一次給酷派客服打電話談了一個設計上建議,沒想到的是幾天后接了酷派工程師電話,之后我的淺薄意見居然部分在手機后續(xù)版本里看到了些許采納,F(xiàn)在酷派的產品如果不大量的采納使用者的體驗是沒有長遠大市場可言的!鄙鲜鱿M者這樣說。
在界面新聞記者此前采訪中,諸多業(yè)內人士對酷派的未來都表示了類似觀點——即酷派需找準特定市場,不要再堅持“大”的打法。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駐臺北分析師呂俊寬(CKLu)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酷派現(xiàn)在需要通過運營商把國內的盤子穩(wěn)下來,將零售通路做起來,這樣可以讓它活下去。
酷派現(xiàn)在發(fā)展還不錯的是海外市場。根據酷派方給到的數據:酷派海外業(yè)務已覆蓋全球33個國家,2015年到2016年,酷派海外業(yè)務出貨量有150%的增長,達到500多萬臺。海外市場目前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尤其是印度、東南亞的市場容量還有增長潛力。
對此,呂俊寬(CKLu)有很多疑問:“有策略很好,但是海外市場基本盤如何保證?比如開拓印度市場,其他品牌可以說把點都踩好了,花了很多錢耕耘,沒有錢的酷派怎么打呢?”
劉江峰也承認酷派當下是活下來的時候,他表示:酷派遇到困難是因為從傳統(tǒng)模式轉互聯(lián)網,從運營商轉向公開市場時轉的太急所致。目前酷派并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做大規(guī)模廣告投入,酷派將聚焦產品,爭取每款手機都有一個顯性的、與眾不同的賣點,在設計感和品牌理念上下工夫,最后做出全新的品牌。
酷派2016年發(fā)布了cool品牌和改變者S1手機,用戶定位年輕群體,音樂和游戲成為了最大的賣點,今年低調發(fā)布的酷玩6同樣延續(xù)了這一新路線。但分析人士認為:這兩大賣點,市場上的其他產品也有涉獵,酷派實際上并不具備優(yōu)勢。
2015年,酷派出貨量約為3800萬臺,到了2016年年底,酷派出貨量僅為1500萬臺。2017年,酷派希望出貨量能達到2000萬-2500萬。
對于如今的酷派,這并不是一個小目標。
(文中劉雨、王明、李明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