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2日01:53 北京商報 收藏本文

今年是iPhone手機發(fā)布十周年,隨著新款iPhone 8出貨時間臨近,果粉們都卯足了勁兒,想第一時間拿到新產品,這也為黃牛帶來一份收益。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線上線下暗中調查后發(fā)現,黃牛們似乎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坐地漲價,他們均表示,要看競爭對手價格才能給出準確定價。而據蘋果官方渠道消息,iPhone 8型號產品備貨量相比往年充足。有經驗的消費者認為,如今購物渠道眾多,一件商品無論有多愛,也不過一兩年熱度,不值得為早用幾天就去做冤大頭。
線上
iPhone 8備貨充足渠道多
9月13日凌晨,蘋果在美國加州召開了新品發(fā)布會,推出了全面屏設計的iPhone X、支持無線充電的iPhone 8、iPhone 8 Plus等產品。
蘋果中國官網顯示,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將于10月27日開始預購,11月3日開始發(fā)售,國行版售價為8388元起;而新一代iPhone 8系列則于9月15日開始預購,9月22日開始正式發(fā)售,其中,iPhone 8國行售價5888元起、iPhone 8 Plus國行售價6688元起。
根據以往iPhone產品表現,在開放預購30分鐘后,“預約至店內購買”選項就會顯示不接受預約,這是由于在線預約人數已經超過線下直營店備貨量導致。但根據北京商報記者9月15日的預約情況顯示,今年iPhone 8系列產品的備貨量較為充足,9月15日下午選擇“至店內購買”時,北京還有三家門店可供選擇,記者選擇了往年人氣較高的黑色iPhone 8 Plus 256G機型。根據9月19日蘋果官網最新消息顯示,上述型號已不接受預約購買,將于9月23日上午8時重新開放預約購買。
除了蘋果官方渠道,國內各大電商平臺也做足準備。在天貓9月新品季活動中,上架了一款針對iPhone新品的12期免息券,使用時間限定在9月16日-30日。京東平臺9月22日8時之前均可進行預約。
另外,由于iPhone國行售價比中國香港、美國、日本等地高,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代購,不少在美國、日本等地的留學生因此做起了代購生意,消費者也會托朋友出國旅游時幫忙購買。
線下
中關村門店冷清
讓消費者欣喜的是,在國美、大中等線下賣場渠道,不僅接受iPhone新機預售,還推出了以舊換新政策,購買成本直接降低。
相比“正經”的銷售平臺,線下電子商城和代購團隊也是消費者的選擇之一,消費者張先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每年都是花高價第一時間購買蘋果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多個平臺上已經有黃牛在炒作銷售iPhone新機,9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中關村多個電子產品銷售地后發(fā)現,在iPhone新品還沒有正式上市階段,還沒有任何一個商家貼出iPhone新品的宣傳廣告。中關村鼎好大廈內的一個商家稱,雖然目前iPhone新品還未出貨,但如果想第一時間拿到新機器可以加錢購買,iPhone 8系列的售價比較穩(wěn)定,加價幅度在500元左右,而iPhone X系列多在2000元左右。該商家還表示,如果不著急可以等到店內代購的香港和日本的水貨機,售價相對低廉。
不少商家均表示可以在9月22日首發(fā)當天開始拿到現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表示,今年iPhone 8的市場比較冷清,更多消費者都想選擇更有科技含量的iPhone X,所以很多商家都選擇從iPhone X上做文章。業(yè)內專家認為,iPhone X系列由于生產難度較大,良品率較低,可能出現備貨不足的現象。
觀察
新機周期縮短 市場日趨平靜
繼2007年iPhone 2G在美國正式推出,到近日iPhone 8即將發(fā)售,蘋果手機在這十年間掀起波瀾無數。毫無疑問,蘋果公司在粉絲培養(yǎng)上做得很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用戶希望做第一批購買者。隨著新產品熱點周期縮短,通常一年過后剝掉“糖衣”的蘋果也只是一部手機而已。曾經盲目追求新機者,逐漸發(fā)現新款手機熱度會轉瞬即逝,而為了隱私考慮,家里堆積的電子垃圾也越來越多。
業(yè)內人士指出,在新品發(fā)布時賺足話題熱度,引來購買小高峰,一兩個月后銷售下滑,市場回歸平靜,這幾乎每年都要在蘋果公司循環(huán)上演。目前蘋果手機在國內的消費熱度已大不如前。一方面,就蘋果手機自身來說,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少,功能豐富性未有大提升。另一方面,國內手機市場競爭越發(fā)激烈,華為等國產高端手機的許多性能逐漸超越蘋果,蘋果的生存空間遭到了擠壓。
據國際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蘋果手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為14.4%,較2016年四季度下降了1個百分點,而蘋果手機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則為16.2%,較上年同期下滑了3.8%。據蘋果公司2017財年第二財季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利潤為110.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但iPhone銷售量卻低于分析師預期,大中華區(qū)曾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但是已經連續(xù)第五個季度呈現下跌態(tài)勢,2017財年第二財季蘋果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07.2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4%。大中華區(qū)也成為蘋果海外市場中惟一下滑的區(qū)域,報告期內,美洲部門營收增長11%,歐洲部門營收增長10%,日本部門營收增長5%,亞太其他地區(qū)營收增長20%。
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指出,蘋果手機憑借觸摸屏、廢除鍵盤等變革性創(chuàng)新在手機市場異軍突起,近年來創(chuàng)新因素卻越來越少,產品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弱。企業(yè)的核心價值在于創(chuàng)新,而近年來蘋果手機的升級主要集中在提升CPU、全屏設計等方面,這些技術實際上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不大,獨特魅力難以繼續(xù)保持。
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認為,蘋果乃至所有手機品牌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產品突破性的變革越來越少,企業(yè)的研發(fā)、設計壓力很大,不斷升級的新功能事實上并沒有打動消費者。目前國內品牌越來越重視研發(fā),很多技術、性能很有吸引力,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蘋果自然要面臨銷售量下滑、市場份額減少的局面。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陳韻哲 徐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