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武漢大學舉行的小米6x發(fā)布會上,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發(fā)布了一個重要的數(shù)字:5%。
雷軍表示:“小米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yè)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后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不乏質疑的聲音,懷疑雷軍所說的這個5%是一種作秀和營銷。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雷軍的5%到底指的是什么,這5%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1. 5%不是手機的邊際利潤率
對于雷軍所說的5%,一種常見的錯誤理解是將它簡單的等同于手機單品的利潤率,比如小米今年3月上市的MIX 2S,售價3299元,如果簡單的按照5%的利潤率計算,也就是每賣出一臺MIX 2S小米可以賺到164.95元。這其實是混淆了邊際凈利潤率和綜合凈利潤率的概念。

邊際利潤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利潤,也就是所舉例子中的每賣出一臺MIX 2S能賺多少錢。邊際利潤反映了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小米增加的收益。而綜合稅收凈利潤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由小米硬件業(yè)務總的營收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包括研發(fā)、銷售、廣告等,這個概念更接近于小米硬件業(yè)務的毛利率。
因此,簡單的拿著小米手機的售價乘以雷軍所說的5%并不能得出小米準確的邊際利潤,前者是總體性的概念,要計算的結果卻是具體到每一臺手機的。
2. 5%很低了嗎?
據(jù)中國企業(yè)家雜志報道,目前智能手機整體利潤率還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蘋果達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國產手機低一點,平均凈利率大約為10%。
與國產廠商10%的平均凈利率相比,5%的確很低了。但對于主打性價比但小米來說,5%更大的意義在于未來,根據(jù)此前曝光的一份Pre-IPO融資推介材料,小米2016年硬件業(yè)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小米硬件業(yè)務的綜合凈利潤率其實并沒有達到5%,因此,雷軍此時說出的這個5%,是在給未來的小米定下一個目標,一個利潤率增長的上限。
小米目前的手機業(yè)務,依然是薄利多銷的策略。比如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銷量最高的手機單品中前四名均為蘋果三星的旗艦手機,而售價599元的紅米4A銷量也排到了第五名。這種“小米模式”在印度也獲得了成功,數(shù)據(jù)顯示,先于國內上市的紅米Note5在印度開售1秒鐘就賣出了25萬臺。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了三星,達到了23.9%,成為印度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因此,雷軍提出5%的上限,也有助于小米繼續(xù)保持這種高性價比、通過爆款迅速占領市場的優(yōu)勢。

3. 5%不僅是手機業(yè)務的上限,也是生態(tài)鏈產品的上限
在內部信中,雷軍特意說明硬件業(yè)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相比手機,5%對生態(tài)鏈產品來說是一條更嚴格的紅線,一塊更容易觸頂?shù)奶旎ò濉?/p>
以空氣凈化器為例,這種“風扇+濾網”的設備利潤空間很大,據(jù)第一財經報道,一位空氣凈化器生產商透露,空氣凈化器產品價格普遍虛高,部分品牌產品即使是降價60%之后依然有利潤,但實際上目前市面上空氣凈化器的產品差異并沒有價格顯示的那么大。在北京霧霾嚴重,空氣凈化器需要搶購的那一段時間里,淘寶上有不少商家索性直接兜售濾芯,配合視頻教程,用戶買到之后配合風扇就可以自制一個簡易的空氣凈化器。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小米的那款699元的空氣凈化器很快就成為了爆款,小米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小米空氣凈化器銷量為200萬臺,在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中銷量排名第一。
掌握了生態(tài)鏈產品定價權的小米,通過這個5%的紅線確保了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提供的產品也有很強的“小米屬性”。無論是空氣凈化器還是小米手環(huán),這樣的定價使得“小米百貨”每推出一個新產品,幾乎就決定了這一品類的最低價格(在同等質量和易用性的前提下)。
4. 小米在IPO前夕通過“5%”向資本市場“喊話”
如果是平時雷軍提出小米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對小米用戶的承諾。但這個時間點非常特殊,距離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所以雷軍在這個時段提出5%,更多的是在向資本市場“喊話”。
在這之前,關于小米上市最大的爭議是小米的估值,目前較為合理的數(shù)字普遍認為是在1000億美元左右。而從大量質疑小米估值的聲音中,不難找出背后的原因:大部分人質疑的是小米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小米最終能不能達到高估值還要乘上一個合適的PE值(市盈率)。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幾家公司的PE值:蘋果,最賺錢的手機廠商,2016年手機業(yè)務的毛利率高達36%,2017年的PE值約為16倍。而對于互聯(lián)網公司BAT來說,蘋果這樣的市盈率就不算高了,騰訊和百度市盈率分別達到了33倍和30倍。講好小米硬件業(yè)務的故事不足以支撐起小米的估值。
在這個背景下,雷軍公開表示硬件業(yè)務的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背后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小米不是一家依仗硬件賺錢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為了IPO,為了估值,小米需要講好小米是互聯(lián)網公司的故事,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盈利能力。
根據(jù)Pre-IPO融資推介材料,與小米硬件業(yè)務2.8%的凈利潤率相比,小米2016年互聯(lián)網服務業(yè)務的凈利潤率超過了40%。而且小米正在擴大互聯(lián)網服務業(yè)務收入比例:在小米2016年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于硬件,21%來自于互聯(lián)網服務業(yè)務。2017年,預計小米收入為176億美元,其中硬件業(yè)務的收入占比為68.3%。預計到2019年,互聯(lián)網服務業(yè)務的收入占比將超過硬件收入。這份材料也披露了小米互聯(lián)網服務的盈利來源,其中最賺錢的是游戲和廣告業(yè)務。
“我們不是一家純粹的硬件公司,我們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這或許才是雷軍的5%想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