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總裁鄭葉來微博
新浪科技訊 6月29日晚間消息,華為云總裁鄭葉來今日在個人微博發(fā)文談及云計算行業(yè)的開源和自主可控問題。他表示,國家非特定保密領域就應該鼓勵開放而不是鼓動所謂的“自主可控”,“如果這么強調自主可控,就應該勇敢宣布不支持OpenStack接口,不使用開源代碼!
鄭葉來此次的表態(tài)疑似在喊話阿里云。不過華為云方面表示,該評論不針對特定公司。
今年4月,阿里云副總裁李津在云棲大會上表示:“中國只有兩種云,一種是拿來主義的云,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崩罱蚍Q,目前中國云計算呈現出兩種發(fā)展路徑:一種是從底層操作系統(tǒng)開始自主研發(fā),比如阿里云的飛天;一種是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軟件搭建,比如騰訊云和華為云。但最近的中美爭端向所有企業(yè)敲響警鐘,扼住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正是底層技術是否自主可控。
李津的言論引發(fā)了另一家國內云計算廠商青云的炮轟。該公司當時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fā)文,要求阿里云收回“兩種云”言論,并向包括青云在內的云計算企業(yè)道歉。
鄭葉來此次也在文章中稱,所謂開源和自主可控問題,是個“中山裝和西裝”式的問題。他表示,從應用的連續(xù)性出發(fā),相當長時間政府和企業(yè)都會使用混合云解決方案,也就是私有云+公有云。全球F500公司接近一半已經基于各種OpenStack發(fā)行版建立了私有云,剩下的私有云市場被Vmware,MS等瓜分,即使如此,幾乎所有的廠家,甚至包括存儲和網絡產品都發(fā)布基于Openstack插件來支持接入。
“華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是源于相同的管理架構,是指我們盡量遵從OpenStack的原生API接口!但內部實現都不盡相同,也不會全部開源出去,我們只將影響第三方應用接口部分進行開源,一方面是保護用戶已有的投資,另外一方面是堅持一個開放的架構,防止我們的用戶被lock in!
此外,鄭葉來還認為,國家非特定保密領域就應該鼓勵開放而不是鼓動所謂的“自主可控” ,只有敢于開放才會強大,只有在國際市場上自由競爭獲得相對競爭優(yōu)勢才是值得尊敬的。他還炮轟稱,“如果這么強調自主可控,就應該勇敢宣布不支持OpenStack接口,不使用開源代碼,包括用my sql改呀改呀,呵呵!
實際上,作為云計算行業(yè)重要的兩個玩家,華為云與阿里云此前也曾因競爭陷入掐架之中。2017年底,國稅總局公開招標的形式采購周期為三年的公有云服務。經過角逐,華為以1050萬元拿下該項目,但阿里云發(fā)起了投訴,指責華為軟件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最終財政部發(fā)布的公告稱,該投訴證據不足,投訴事項缺乏事實依據。因此,對此投訴予以駁回。公告還稱,“華為軟件投標文件中提供的部分認證證書不符合招標文件有關要求,扣除相應得分后,華為軟件仍排名第一,不影響中標結果!(張俊)
以下為鄭葉來文章全文:
互聯網公司真是善于轉移矛盾的焦點,我們學不會啊!
所謂開源和自主可控問題,本不想回應這個“中山裝和西裝”式的問題,但考慮到很多人已經被攪糊涂了,分享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從應用的連續(xù)性出發(fā),相當長時間政府和企業(yè)都會使用混合云解決方案,也就是私有云+公有云。
全球F500公司接近一半已經基于各種OpenStack發(fā)行版建立了私有云,剩下的私有云市場被Vmware,MS等瓜分,即使如此,幾乎所有的廠家,甚至包括存儲和網絡產品都發(fā)布基于Openstack插件來支持接入。
華為在使用開源上有一個原則,“源于開源,強于開源,回饋開源”,沒有誰是直接使用開源代碼進行商業(yè)部署的,使用開源的人都知道“只有掌握了開源的每一行代碼才會放到商用系統(tǒng)中去,否則出了問題誰去定位?”。
按照下面的邏輯,包括redhat(紅帽)公司在內的所有的linux系統(tǒng)都不能用啊,呵呵
2、華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是源于相同的管理架構,是指我們盡量遵從OpenStack的原生API接口! 但內部實現都不盡相同,也不會全部開源出去,我們只將影響第三方應用接口部分進行開源,一方面是保護用戶已有的投資,另外一方面是堅持一個開放的架構,防止我們的用戶被lock in。
3、“中山裝和西裝”,哪個穿的舒服就穿哪個,我一直認為,國家非特定保密領域就應該鼓勵開放而不是鼓動所謂的“自主可控” ,只有敢于開放才會強大,才可能強大,只有在國際市場上自由競爭獲得相對競爭優(yōu)勢才是值得尊敬的!
4、如果這么強調“自主可控”,就應該勇敢宣布不支持OpenStack接口,不使用開源代碼,包括用my sql改呀改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