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相比 4G,從需求上來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高速率,大連接數(shù),低時延。那么所有新加入的技術(shù)一定是為以上三個需求服務(wù)的,好,我們來一個一個的捋。
首先,我們來看看 5G 相比 4G 少了什么技術(shù),答案就一個:Turbo 碼。
關(guān)注 5G 的同學(xué)應(yīng)該都知道這個新聞:
美國時間 2016 年 11 月 17 日凌晨 0 點 45 分,在 3GPP RAN1 87 次會議的 5G 短碼方案討論中,華為公司的 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zhàn)勝美國的 LDPC 和法國的 Turbo2.0方案,成為 5G 控制信道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編碼最終方案。這是國人在 5G 關(guān)鍵技術(shù)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至此,不論長碼還是短碼,Turbo 都被打敗了,不對,應(yīng)該說是法國人、歐洲人被打敗了。關(guān)于勝者,也就是 LDPC 和 Polar,下面會詳細介紹,這里就先按下不表了。
其次,我們來聊聊 5G 相比 4G 新加入的一些技術(shù)。
mmWave:也就是毫米波,頻率大約為。由于 3Ghz 以下的頻段已經(jīng)使用殆盡,沒有多余的頻段可供 5G 來使用,而且 5G 需要的帶寬動不動就幾百 M,所以只能往高頻方向發(fā)展了。但是頻率越高,損耗越大,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隨著頻率的升高,覆蓋性能會越來越差。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既能使用高頻率的毫米波,又能夠使覆蓋性能不降低、甚至增強呢?答案當然是:有,即 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MIMO 大家都知道,即多個天線端口同時收發(fā),這樣就帶來了分集增益, 4G 時代一般 4 天線、8 天線等用的比較多。那么大規(guī)模 MIMO 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就是很多天線同時收發(fā),這個“很多”多到多少呢?答案如下:
也就是說當使用 30Ghz 頻點時,基站最多可使用 256 個天線同時收發(fā)。使用 70Ghz 頻點時,基站最多可使用 1024 根天線。這么多天線,那效果比起 4G 那簡直杠杠的。不過對于終端來說,把這么多天線塞進巴掌大的終端里有點不現(xiàn)實,畢竟成本不便宜啊。所以估計在實際使用中會采用 MU-MIMO 的模式。
大規(guī)模 MIMO 是不是很屌啊,但是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我“當天線數(shù)越來越多的時候,波束將變得越來越窄,覆蓋區(qū)域會受到影響”,什么意思呢?請看下圖:
上面這幅圖中,從左到右分別是 1 個天線,2 個天線和很多(懶得數(shù))個天線時的波束。我們可以看到,當只使用 1 根天線時,其無線信號是向四面八方均勻覆蓋的,手機 1,2,3 收到的信號強度是均等的。使用 2 根天線時,信號覆蓋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正下方的信號覆蓋要強于左右和上方。而使用很多根天線時,波束變的更加集中,覆蓋區(qū)域變成了一條大寶劍(咦?感覺怪怪的)。這個時候 2號手機能夠得到更強的覆蓋,但是 1 和 3 號手機就收不到信號了。
那么有沒有辦法解決上面這個問題呢?答案依然是:有,請看 Beam Management。
Beam Management。這個翻譯成中文應(yīng)該叫波束管理吧。這個功能原理簡單:基站在各個方向上都發(fā)特定的類似參考信號的東西,終端檢測并給基站一個反饋,從而基站就知道了終端的方向。不過雖然原理簡單,但是這個實現(xiàn)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我們需要盡量快的確定每個終端的方向,關(guān)于波束管理的一些具體細節(jié),暫時還不能確定。
LDPC 編碼。前面我們說過,5G 摒棄了 4G 時所采用的 Turbo 編碼,換成了什么呢?就是這個 LDPC 碼。那么為什么要換?LDPC 碼相比 Turbo 碼好在哪?主要原因有兩個:1)最重要的原因是高通牛逼,人家說用啥就用啥,支持 Turbo的法國人慫了。2)由于 Turbo 編碼的引入了交織等操作,所以在碼長較長時,復(fù)雜度提升, 時延就會變得很大。然而開頭我們說了,低時延是 5G 的三個需求之一,所以 Turbo 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 LDPC 就不一樣,由于它的校驗矩陣的稀疏性,使得它的譯碼算法時延較短,在長碼時比 Turbo 有明顯優(yōu)勢。所以 5G 摒棄 Turbo 改用 LDPC 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有哪些東西是 4G 中已經(jīng)應(yīng)用,5G 拿來修改了一下接著用的。
UL Waveform。我們知道,在 4G 系統(tǒng),下行采用 OFDMA,上行采用
SC-FDMA。這是由于 OFDM 的峰均比高,對設(shè)備硬件要求比較嚴格,為了降低手機成本,大家商量后決定 4G 系統(tǒng)的上行傳輸不用 OFDM,而用 SC-FDMA的方式。那么 5G 時代,用什么多址方式呢?這兩年關(guān)于 5G 用什么多址復(fù)用方式的爭論很多,各個公司都變著法兒的炒作新概念。不過這個月 R15 協(xié)議出來以后,我發(fā)現(xiàn)這方面并沒有大的變化。一個較大的改變是上行支持 OFDM 和DFT-S-OFDM。另外,4G 中子載波間隔是固定為 15Khz 的,但是由于 5G 在高頻,可使用的帶寬很大,所以引入了一個新名詞:numerology(我還不知道咋翻譯,誰知道告訴我一聲)。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看下面這個表(38.211里面的表)就清楚了:5G 中,子載波間隔不像 4G 時代固定為 15Khz,而是可變的,但一個 RB 還是 12 個子載波,這個沒變。
Subframe Structure。我們知道,4G 中一個無線幀為 10ms,一個子幀為 1ms,一個 slot 為 0.5ms。到了 5G,無線幀和子幀的長度沒有變化,依然為 10ms 和1ms。但是 slot 長度變成了可配置的,其值依賴于兩個個參數(shù):μ和 slot configuration?聪旅娴膱D:
當μ為,0,slot configuration 為 0 時,1 個無線幀包含 10 個子幀,1 個子幀包含 1 個 slot,1 個 slot 包含 14 個 symbol。如下圖所示。
當μ為 1,slot configuration 為 0 時,就變成了下面的情況:1 個子幀包含兩個 slot,每個 slot 都有 14 個 symbol,也就是說 1 個子幀包含 28 個 symbol。
以此類推,當μ配成 5,slot configuration 配成 0 時,1 個子幀最多可以有32*14=448 個 symbol,比 symbol 多了 10 幾倍呢。這就給速率成倍提升帶來了可能性。
HARQ。5G 引入了 self-contained 子幀的概念,即 HARQ 周期從 4G 時代的最小 4ms,縮短為 1ms 之內(nèi)。這就為超低的時延提供了一些幫助。
5G無線通信的新技術(shù)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