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解釋
一塊主板上的32位 PCI 擴充插槽
Power Mac G4中的64位 PCI擴充插槽
外設互聯(lián)標準(或稱個人電腦接口,Personal Computer Interface),實際應用中簡稱為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一種連接電子計算機主板和外部設備的總線標準。一般PCI設備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直接布放在主板上的集成電路,在 PCI 規(guī)范中稱作“平面設備”(planar device);或者
安裝在插槽上的擴展卡。
PCI 總線常見于現(xiàn)代的個人計算機中,并已取代了ISA和VESA 局部總線,成為了標準擴展總線。PCI 總線亦常見于其他電子計算機類型中。PCI總線最終將被PCI Express和其他更先進的技術(shù)取代,這些技術(shù)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用于最新款的電子計算機中。
PCI 規(guī)范規(guī)定了該總線的物理尺寸(包括線寬)、電氣特性、總線時序和協(xié)議。該規(guī)范可從美國PCI-SIG協(xié)會購得。
PCI 標準的開發(fā)于1990年前后開始于英特爾公司。1992年6月22日,英特爾發(fā)表 PCI 1.0 標準,該標準僅限于組件級規(guī)范。1993年4月30日,PCI-SIG 發(fā)表了 PCI 2.0 標準,這個標準第一次建立了連接器與主板插槽間的標準。
PCI 標準被立即應用于服務器中,取代了先前的MCA及EISA,成為服務器擴展總線的不二選擇。在主流個人計算機中,PCI 標準則緩慢地取代著 VESA 局部總線(VLB);直至1994年后期第二代奔騰 PC 推出后,該標準方得以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的市場突破。1996年,VLB 徹底退出了個人計算機市場,制造廠商甚至將 PCI 標準應用于486計算機中。EISA 標準則與 PCI 標準共存使用至2000年。蘋果電腦在1995年中期將 PCI 標準應用于專業(yè)產(chǎn)品 Power Macintosh 電腦中(而取代了 NuBus ),而消費者產(chǎn)品 Macintosh Performa 則于1996年中期完成了換代(取代了 LC PDS)。
后續(xù)版本的PCI標準不斷加入了新的功能與性能提升,包括 66MHz/3.3V 標準,133MHz PCI-X以及適應多種主板板型等。2004年,串行總線標準PCI Express面世后,主板制造商逐漸減少了傳統(tǒng)PCI插槽,而引入PCI Express接口。雖然這兩種接口還會同時并存,但是傳統(tǒng)的PCI總線將會慢慢的消失。
33.33 MHz clock with synchronous transfers
一張PCI-X的千兆以太網(wǎng)卡
PCI 2.2 允許66MHz的信號傳輸(需要在3.3伏特的信號,傳輸速率峰值為533MB每秒)。
PCI 2.3允許使用3.3伏特和通用標識符,但在5伏特的情況不能下使用。
PCI 3.0 是PCI總線的最后一個官方版本,徹底取消了對使用5伏特的設備的支持。
PCI-X 稍稍的改變協(xié)定并增加了資料傳輸速率到133MHz(傳輸速率峰值為1066MB/s)。
PCI-X 2.0 指定了266MHz(傳輸速率峰值為2133 MB/s)和533MHz 速率,擴充可規(guī)劃空間至4096 bytes,增加了16-bit的可變總線并且允許1.5伏特的電壓訊號。
微型PCI是PCI 2.2版中的新要素,主要用于筆記型電腦的內(nèi)部。
Cardbus是32位33MHz的PCI,是PCMCIA的要素。
緊湊型PCI, uses Eurocard-sized modules plugged into a PCI backplane.
PC/104-Plus是一種利用PCI總線連接多個連接器的工業(yè)總線。
高級電訊計算體系(ATCA)是電訊工業(yè)下一代總線。
主條目:PCI Express
PCI Express,即PCI-E(舊稱3GIO/Arapaho),是一種利用PCI的規(guī)劃概念,利用一系列物理層協(xié)議和不同的連接器的新型界面。PCI-E是PCI及其衍生的AGP接口的取代品。
Width 0.6 in, Depth 6.9 in, Height 4.2 in
ISA
EISA
MCA
NuBus
VLB
AGP
PCI Express (PCI-E)
設備帶寬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