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解釋
光纖到戶(Fiber To The Home,FTTH,也稱Fiber To The Premises)是一種光纖通訊的傳輸方法。 是直接把光纖接到用戶的家中(用戶所需的地方)。具體說,FTTH是指將光網絡單元(ONU)安裝在住家用戶或企業(yè)用戶處,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纖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戶的光接入網應用類型。FTTH的顯著技術特點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帶寬,而且增強了網絡對數據格式、速率、波長和協議的透明性,放寬了對環(huán)境條件和供電等要求,簡化了維護和安裝。
FTTH的優(yōu)勢主要是有5點:第一,它是無源網絡,從局端到用戶,中間基本上可以做到無源;第二,它的帶寬是比較寬的,長距離正好符合運營商的大規(guī)模運用方式;第三,因為它是在光纖上承載的業(yè)務,所以并沒有什么問題;第四,由于它的帶寬比較寬,支持的協議比較靈活;第五,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包括點對點、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還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纖到大樓,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纖到路邊,FTTSA(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光纖到服務區(qū)等等。
將光纖直接接至用戶家,其帶寬、波長和傳輸技術種類都沒有限制,適于引入各種新業(yè)務,是最理想的業(yè)務透明網絡,是接入網發(fā)展的最終方式。
雖然現在移動通信發(fā)展速度驚人,但因其帶寬有限,終端體積不可能太大,顯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們依然追求性能相對占優(yōu)的固定終端,也就是希望實現光纖到戶。光纖到戶的魅力在于它具有極大的帶寬,它是解決從互聯網主干網到用戶桌面的“最后一公里”瓶頸現象的最佳方案。
這種光纖通訊方式及策略與FTTN(fiber to the node)、FTTC(fiber to the curb)、HFC(hybrid fibre-coaxial)等也不同,它們都是需要依賴傳統(tǒng)的金屬電線,包括雙絞線及同軸電纜等,作“最后一公里”的資訊傳輸。
光學部分
光纖網絡目前有多種競爭中的技術可供使用。
導向光纖(Direct fiber)
最基本的光纖網絡。
共享光纖(Shared fiber)
把多個用戶的光纖在電信交換中心合在一起使用。使用這方式的技術需配合主動式光纖網絡(AON)或被動式光纖網絡(PON)。
主動式光纖網絡(Active optical network)
被動式光纖網絡(Passive optical network)
電信網絡節(jié)點的元件可分為〝主動式(Active)〞與〝被動式(Passive)〞 兩種。〝被動式〞元件不用電源就可以完成信號處理,就像家里的鏡子, 不需要電就能反射影像。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為被動式光網絡,即光纖網絡除了終 端設備需要用到電以外,其中間的節(jié)點則以精致小巧的光纖元件構成。 以新一代網絡(New Generation Network)通信觀念,電信網絡可以粗分 為核心網絡(Core Network)與接取網絡(Access Network)兩部份。核心 網絡相當于傳統(tǒng)的中繼及長途線路。接取網絡則有光纜環(huán)。核心網絡與接取 網絡的功能不同,其傳輸型態(tài)也不同,因此PON 的應用又可分為核心網絡的 PON 及接取網絡PON 兩大類型。前者以分波多工(WOM)為主,后者光分歧 器與分波多工元件均用到。
電學部分
當光纖連接到電腦時,最終也要以電脈沖的訊號,供電腦使用。
障礙一:缺乏滿足FTTH接入的寬帶信息內容
FTTH接入方式能為用戶提供超高速帶寬,特別適合為用戶提供各種增值業(yè)務服務。在國外,最為普遍增值業(yè)務有: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新聞、博彩等,其中VOD都以成人節(jié)目為主。在發(fā)達國家,點一次VOD往往收費幾十美金,折合人民幣上百甚至幾百元。這種對增值業(yè)務的高收費大大縮短FTTH運營商的投資回收周期,這對如今投資仍非常高昂的FTTH接入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撐,使運營FTTH接入變成有利可圖。目前在發(fā)達國家推廣的FTTH能贏利的運營模式幾乎都基于增值業(yè)務。但是,在我國恰恰無法提供上述FTTH賴以贏利的運營模式的增值業(yè)務,因為上述信息內容在我國受法律和政策嚴格限制,這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實際上,近幾年轟轟烈烈發(fā)展的數字電視業(yè)務,也同樣由于增值業(yè)務信息內容的嚴重缺乏,使數字電視運營商至今還沒有找到能贏利的運營模式。
障礙二:我國特有的媒體和通信行業(yè)壟斷
FTTH接入另一顯著優(yōu)點就是可以為用戶提供集寬帶、CATV和電話的三網合一接入。提供多種業(yè)務接入也是縮短FTTH投資回收周期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國CATV經營權沒有開放,而且在未來10年或20年也不太可能開放,電信運營商無法通過FTTH接入網絡向用戶提供CATV接入業(yè)務。同樣,目前國內CATV運營商也無法獲得電話業(yè)務接入的經營權。因此,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電信或CATV運營商能夠在FTTH網絡上單獨提供寬帶、CATV和電話的三網合一綜合接入服務,我國現階段特有的媒體和通信行業(yè)壟斷使得FTTH接入方法缺乏多種業(yè)務支撐,使FTTH接入的能贏利運營模式更難以實現,無論電信運營商還是CATV運營商對FTTH投入熱情普遍不高。
障礙三:國人電信服務消費能力低下
目前我國主流寬帶接入技術是ADSL,其占90%以上寬帶市場份額,主要滿足用戶普通的上網需要,帶寬為512K至2M,月使用費在30至100元人民幣不等,其中東部發(fā)達城市,如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是100元左右每月,而內地城市則在50元每月。當前ADSL的月使用費基本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FTTH接入帶寬高達100M,是ADSL的近100倍,是不是說FTTH的月使用費就可以是ADSL的100倍或至少10倍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根據市場經濟規(guī)律和人們已形成的消費習慣,FTTH寬帶月使用費必須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已形成的消費習慣相適應,也就是說,FTTH的月使用費必須與ADSL目前月使用費相當。大約2年前,武漢東湖一小區(qū)在全國率先實現FTTH商用接入,開始時月使用費為1000元,遭住戶的強烈抗議后,2個月內降為200元,成為業(yè)界一個笑話,據說現在其月使用費已與ADSL相差無幾。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國人電信服務消費能力還比較低下,接入網使用費還較低,相對高昂的FTTH接入網絡的投資(目前約為每線3000元人民幣以上),區(qū)區(qū)幾十元人民幣的月使用費根本無法為FTTH接入運營商提供能贏利的運營模式,更不要談投資回收期。目前在發(fā)達國家,FTTH接入月使用費普遍折合人民幣在500元以上,該費率無疑與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經簡單計算分析,500元的月使用費能使FTTH接入網絡投資回收周期縮短為4年左右,再加上其他增值業(yè)務收入,在發(fā)達國家的FTTH接入是完全可以實現贏利的。這就是為什么在日本和美國FTTH能得到較快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亞洲
香港
在2007年11月4日,香港電訊管理局發(fā)表[1],香港的FTTH及FTTB的普及率已達21.2%,超越韓國和日本,成為全球之冠。
日本
在日本,FTTP通常被稱為FTTH,1999年首次引入。在2001年以前未能吸引大量用戶。
平均的FTTH速率在全日本是66Mbit/s,在東京是78 Mbit/s。
韓國
中國
臺灣
臺灣發(fā)展終端設備多以VDSL(VDSL2)為主,到了FTTH以下的架構則采用EPON,主要是對于以太網路的熟悉及訂單影響。
歐洲
中東
南美
北美
加拿大
美國
大洋洲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有關FTTH及FTTN的政治爭議
光纖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