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 本詞語解釋貢獻者:heavenong
GSM系統(tǒng)為單載波系統(tǒng),它的一個符號周期即為一個burst的周期,時長為0.577ms,那么10%的符號周期時長即為0.577ms*10%=57.7us.
在GSM系統(tǒng)中, 在通信過程中,如移動臺在呼叫期間向遠離基站的方向上移動,則從基站發(fā)出的消息將越來越遲的到達移動臺.與此同時,移動臺的應(yīng)答信息也會越來越遲的到達基站.而時延過長會導(dǎo)致這樣一種情況:基站收到的移動臺在本時隙上發(fā)送的消息與基站在其下一個時隙收到的另一個呼叫信息重疊起來,而引起干擾,因此引入了時間調(diào)整(TA)的措施.我們可以通過TA的值來判斷信息的時延情況.
現(xiàn)網(wǎng)直放站應(yīng)用中,會遇到以下這種情況: 手機即可以直接收到基站A的信號,又可以收到被直放站放大的基站A的信號,雖然接收電平非常強,但是下行質(zhì)量卻非常差.這種質(zhì)量惡化其實就是由碼間干擾造成的.即手機直接收到基站A的信號通過路徑a到達,由于是直達,因此時延很小,假設(shè)為TA1;手機收到被直放站放大的基站A的信號通過路徑b到達,由于直放站會增大時延,假設(shè)為TA2,若TA2與TA1的差值超過該信號符號長度的10%時,就會產(chǎn)生碼間干擾,造成質(zhì)量惡化.(不考慮手機內(nèi)是否存在均衡器). 一個TA 比特的時長為3.7us, 因此TA2-TA1<57.7us/3.7us 即TA2-TA1<15.
因此,從不同路徑到達接收點的TA不能超過15,否則會產(chǎn)生干擾,質(zhì)量惡化的情況。
GSM小區(qū)的無線覆蓋半徑最大可達到35km,這個限制值是由于GSM定時提前的編碼是在0-63之間.基站最大覆蓋半徑算法如下:
3.7us/bit * 63bit * (3*108m/s) / 2=35km
3.7us/bit:每個比特的時長=0.577ms/156.7bit=3.7us/bit
0.577ms:一個burst的時長
156.7bit:一個burst的比特數(shù)
一般在城區(qū)由于基站會分布較密,所以TA都是1~2為宜,如超過3就需要引起注意。但在郊區(qū)外較空曠地方,TA可達5,6,除非是一些人跡稀少的地方,一般TA不會超過6,7的m。
掃碼付費即可復(fù)制
XWLAFLAG | WLAETIME | WKMODE | WK | WINADJSWITCH | WHETHERAFFECTSWAP | WETSET | WELONGI | WEEK | WATER_MASK | WARMSET | WaitSMLCLocationRespon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