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IEEE802.3是由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制定的一種用于局域網(LAN)的協(xié)議標準,也稱為以太網標準。它是一種網絡通信協(xié)議,主要用于局域網(LAN)的網絡接口,可以實現(xiàn)多臺計算機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它定義了物理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的標準,可以支持不同廠家的設備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 IEEE802.3標準定義了以太網的物理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的標準,其中物理層定義了以太網的物理連接方式,可以支持各種類型的物理介質,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數(shù)據鏈路層定義了以太網的幀格式,以及以太網中的幀傳輸方式,它可以支持多種類型的網絡設備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 IEEE802.3標準支持的以太網網絡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也支持100Mbps的傳輸速率。它可以支持多種類型的網絡設備,如網卡、路由器、交換機等,它可以支持多臺計算機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可以實現(xiàn)多臺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共享、網絡游戲、視頻會議等應用。 因此,IEEE802.3標準是一種網絡通信協(xié)議,它定義了物理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的標準,可以支持不同廠家的設備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可以實現(xiàn)多臺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共享、網絡游戲、視頻會議等應用。它是局域網(LAN)中使用最廣泛的網絡協(xié)議,可以支持多種類型的網絡設備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是局域網(LAN)的重要組成部分。 IEEE802.3: 描述物理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的MAC子層的實現(xiàn)方法,在多種物理媒體上以多種速率采用CSMA/CD訪問方式,對于快速以太網該標準說明的實現(xiàn)方法有所擴展。早期的IEEE 802.3描述的物理媒體類型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網的物理媒體類型包括:100 BaseT、100BaseT4和100BaseX等。 IEEE802.3I: 原始IEEE 802.3規(guī)范的物理更改,它要求通過雙絞線網絡介質,使用以太網類型的信令。標準設定信令速度為10兆比特每秒,使用一個通過雙絞線電纜傳輸?shù)幕鶐帕顖D,該雙絞線電纜采用星形或延伸的星形拓撲。 IEEE802.3u: (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網的標準。100Base-T技術中可采用3類傳輸介質,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它采用4B/5B編碼方式。 IEEE802.3z: IEEE 802.3z千兆以太網標準在1998年6月通過,它規(guī)定的三種收發(fā)信機包括三種介質: 1000BASE-LX 應用于已安裝的單模光纖基礎上,1000BASE-SX應用于已安裝的多模光纖基礎上, 1000BASE-CX應用于已安裝的在設備室內連接的平衡屏蔽銅纜基礎上。 IEEE802.3幀格式(1983-1996) 在1980年最早的以太網規(guī)范與1983年第一個在IEEE802.3標準發(fā)布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幀格式的改變很小。IEEE802.3幀格式(作為標準從1983-1996年間存在)。幀格式幾乎與DIX以太網幀相同。 IEEE802.3幀中的所有域與DIX以太網幀格式都是完全相同的。歷史上,網絡設計者和用戶一般都正確地 把類型域和長度域使用上的差別作為這兩種幀格式的主要差別。DIX以太網不使用LLC,使用類行域支持向上 復用協(xié)議。IEEE802.3需要LLC實現(xiàn)向上復用,因為它用長度域取代了類型域。 實際上,這兩種格式可以并存。這個2字節(jié)的域表示數(shù)字值范圍是0到2的16次方-1(65535)。長度域的 最大值是1500,因為這是數(shù)據域的最大有效長度。因此,1501-65535的值都可以來標識類型域,而不會干擾 該域對數(shù)據長度的表示。我們只要簡單地保證類型域的所以值都包含在這個不會相互干擾的區(qū)間之內就可以 了。實際上,這個域的1536-65535(從0x0600-0xFFFF)之間的全部值都已被保留為類型域的值,而0-1500 的所有值則被保留為長度域的賦值。 在這種方式下,使用IEEE802.3格式(帶LLC)的以太網客戶之間可以通信,而使用DIX以太網格式(帶 類型域)的客戶之間也可以在同一個LAN相互通信。當然,這兩類用戶之間不能通信,除非有設備驅動軟件 或高層協(xié)議能夠理解這兩種格式。許多高層協(xié)議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DIX以太網格式。這種格式是TCP/IP、IPX 。∟et Ware)、DECnetPhase4和LAT (DEC的Local AreaTranspont,局部傳輸)使用得最普遍的格式。 IEEE802.3/LLC大都在Apple Talk Phase2、NetBIOS和一些IPX(Net Ware)的實現(xiàn)中普通應用。 IEEE802.3幀格式(1997) 在1995-1996年間,IEEE802.3x任務組為支持全雙工操作對已有標準作了補充。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開 發(fā)了流量控制算法。 幀格式方面的最大變化是:MAC控制協(xié)議使用DIX以太網風格的類型域來唯一區(qū)分MAC控制幀與其他協(xié)議 的幀。這是IEEE802委員會第一次使用這種幀格式。只要該任務組把MAC控制協(xié)議對類型域的使用合法化,他 們就能把任何IEEE802.3幀對類型域的使用合法化。IEEE802.3x在1997年成為IEEE通過的協(xié)議。這使原來“ 以太網使用類型域而IEEE802.3使用長度域”的差別消失。IEEE802.3經過IEEE802.3x標準的補充,支持這個 域作為類型域和長度域兩種解釋。兩者都是“IEEE802.3格式”,類型域和長度域的不同解釋正如本節(jié)前部所 述。作為類型域用法標準化的一部分,IEEE承擔了為類型域設定惟一值的則任(Xerox從1980年已開始對類型域賦值)。千兆以太網使用了這種混合的幀格式。 以太網幀 該幀包含6個域:前導碼(preamble)包含8個字節(jié)(octet);目的地址(DA)包含6個字節(jié);源地址(SA)包含6個字節(jié);類型域包含2個字節(jié);數(shù)據域包含46-1500字節(jié);幀效驗序列(FCS)包含4個字節(jié)。
IEEE802.3: 描述物理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的MAC子層的實現(xiàn)方法,在多種物理媒體上以多種速率采用CSMA/CD訪問方式,對于快速以太網該標準說明的實現(xiàn)方法有所擴展。早期的IEEE 802.3描述的物理媒體類型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網的物理媒體類型包括:100 BaseT、100BaseT4和100BaseX等。 IEEE802.3I: 原始IEEE 802.3規(guī)范的物理更改,它要求通過雙絞線網絡介質,使用以太網類型的信令。標準設定信令速度為10兆比特每秒,使用一個通過雙絞線電纜傳輸?shù)幕鶐帕顖D,該雙絞線電纜采用星形或延伸的星形拓撲。 IEEE802.3u: (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網的標準。100Base-T技術中可采用3類傳輸介質,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它采用4B/5B編碼方式。 IEEE802.3z: IEEE 802.3z千兆以太網標準在1998年6月通過,它規(guī)定的三種收發(fā)信機包括三種介質: 1000BASE-LX 應用于已安裝的單模光纖基礎上,1000BASE-SX應用于已安裝的多模光纖基礎上, 1000BASE-CX應用于已安裝的在設備室內連接的平衡屏蔽銅纜基礎上。 IEEE802.3幀格式(1983-1996) 在1980年最早的以太網規(guī)范與1983年第一個在IEEE802.3標準發(fā)布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幀格式的改變很小。IEEE802.3幀格式(作為標準從1983-1996年間存在)。幀格式幾乎與DIX以太網幀相同。 IEEE802.3幀中的所有域與DIX以太網幀格式都是完全相同的。歷史上,網絡設計者和用戶一般都正確地 把類型域和長度域使用上的差別作為這兩種幀格式的主要差別。DIX以太網不使用LLC,使用類行域支持向上 復用協(xié)議。IEEE802.3需要LLC實現(xiàn)向上復用,因為它用長度域取代了類型域。 實際上,這兩種格式可以并存。這個2字節(jié)的域表示數(shù)字值范圍是0到2的16次方-1(65535)。長度域的 最大值是1500,因為這是數(shù)據域的最大有效長度。因此,1501-65535的值都可以來標識類型域,而不會干擾 該域對數(shù)據長度的表示。我們只要簡單地保證類型域的所以值都包含在這個不會相互干擾的區(qū)間之內就可以 了。實際上,這個域的1536-65535(從0x0600-0xFFFF)之間的全部值都已被保留為類型域的值,而0-1500 的所有值則被保留為長度域的賦值。 在這種方式下,使用IEEE802.3格式(帶LLC)的以太網客戶之間可以通信,而使用DIX以太網格式(帶 類型域)的客戶之間也可以在同一個LAN相互通信。當然,這兩類用戶之間不能通信,除非有設備驅動軟件 或高層協(xié)議能夠理解這兩種格式。許多高層協(xié)議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DIX以太網格式。這種格式是TCP/IP、IPX 。∟et Ware)、DECnetPhase4和LAT (DEC的Local AreaTranspont,局部傳輸)使用得最普遍的格式。 IEEE802.3/LLC大都在Apple Talk Phase2、NetBIOS和一些IPX(Net Ware)的實現(xiàn)中普通應用。 IEEE802.3幀格式(1997) 在1995-1996年間,IEEE802.3x任務組為支持全雙工操作對已有標準作了補充。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開 發(fā)了流量控制算法。 幀格式方面的最大變化是:MAC控制協(xié)議使用DIX以太網風格的類型域來唯一區(qū)分MAC控制幀與其他協(xié)議 的幀。這是IEEE802委員會第一次使用這種幀格式。只要該任務組把MAC控制協(xié)議對類型域的使用合法化,他 們就能把任何IEEE802.3幀對類型域的使用合法化。IEEE802.3x在1997年成為IEEE通過的協(xié)議。這使原來“ 以太網使用類型域而IEEE802.3使用長度域”的差別消失。IEEE802.3經過IEEE802.3x標準的補充,支持這個 域作為類型域和長度域兩種解釋。兩者都是“IEEE802.3格式”,類型域和長度域的不同解釋正如本節(jié)前部所 述。作為類型域用法標準化的一部分,IEEE承擔了為類型域設定惟一值的則任(Xerox從1980年已開始對類型域賦值)。千兆以太網使用了這種混合的幀格式。 以太網幀 該幀包含6個域:前導碼(preamble)包含8個字節(jié)(octet);目的地址(DA)包含6個字節(jié);源地址(SA)包含6個字節(jié);類型域包含2個字節(jié);數(shù)據域包含46-1500字節(jié);幀效驗序列(FCS)包含4個字節(jié)。
抱歉,此頁面的內容受版權保護,復制需扣除次數(shù),次數(shù)不足時需付費購買。
如需下載請點擊:點擊此處下載
掃碼付費即可復制
終端機 | 寬帶通信網 | S-CPICH | P-CPICH | qq網名 | FPT | 過載 | ABTS | 軟光纖 | SWI | 光收發(fā)器 | DB2 |
移動通信網 | 通信人才網 | 更新日志 | 團隊博客 | 免責聲明 | 關于詞典 |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