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解釋
B/S結構(Browser/Server結構)結構即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tǒng)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以目前的技術看,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絡應用,并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數據庫應用,相對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fā),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數據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臺和管理訪問權限,服務器數據庫也很安全 。目前我院內網(Intranet)、外網(Internet)和北京東方清大公司“案件、辦公管理軟件”就是B/S 結構管理軟件,干警在局域網各工作站通過WWW瀏覽器就能實現工作業(yè)務。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臺語言出現之后,B/S架構管理軟件更是方便、速度慢、效果優(yōu)。 一、B/S模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 B/S結構的優(yōu)點 (1)、具有分布性特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查詢、瀏覽等業(yè)務處理。 。2)、業(yè)務擴展簡單方便,通過增加網頁即可增加服務器功能。 。3)、維護簡單方便,只需要改變網頁,即可實現所有用戶的同步更新。 。4)、開發(fā)簡單,共享性強 B/S 模式的缺點 。1)、個性化特點明顯降低,無法實現具有個性化的功能要求。 。2)、操作是以鼠標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無法滿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3)、頁面動態(tài)刷新,響應速度明顯降低。 (4)、無法實現分頁顯示,給數據庫訪問造成較大的壓力。 。5)、功能弱化,難以實現傳統(tǒng)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二、C/S 模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 C/S 模式的優(yōu)點 1.由于客戶端實現與服務器的直接相連,沒有中間環(huán)節(jié),因此響應速度快。 2.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樣,可以充分滿足客戶自身的個性化要求。 3.C/S結構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事務處理能力,能實現復雜的業(yè)務流程。 C/S 模式的缺點 1.需要專門的客戶端安裝程序,分布功能弱,針對點多面廣且不具備網絡條件的用戶群體,不能夠實現快速部署安裝和配置。 2.兼容性差,對于不同的開發(fā)工具,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寫程序。 3.開發(fā)成本較高,需要具有一定專業(yè)水準的技術人員才能完成。 三、B/S架構軟件的優(yōu)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目前,軟件系統(tǒng)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C/S系統(tǒng)的各部分模塊中有一部分改變,就要關聯到其它模塊的變動,使系統(tǒng)升級成本比較大。B/S與C/S處理模式相比,則大大簡化了客戶端,只要客戶端機器能上網就可以。對于B/S而言,開發(fā)、維護等幾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務器端,當企業(yè)對網絡應用進行升級時,只需更新服務器端的軟件就可以,這減輕了異地用戶系統(tǒng)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如果客戶端的軟件系統(tǒng)升級比較頻繁,那么B/S架構的產品優(yōu)勢明顯——所有的 升級操作只需要針對服務器進行,這對那些點多面廣的應用是很有價值的,例如一些招聘網站就需要采用B/S模式,客戶端分散,且應用簡單,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瀏覽和少量信息的錄入。 。2)、系統(tǒng)的性能 在系統(tǒng)的性能方面,B/S占有優(yōu)勢的是其異地瀏覽和信息采集的靈活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系統(tǒng),只要可以使用瀏覽器上網,就可以使用B/S系統(tǒng)的終端。不過,采用B/S結構,客戶端只能完成瀏覽、查詢、數據輸入等簡單功能,絕大部分工作由服務器承擔,這使得服務器的負擔很重。采用C/S結構時,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能夠處理任務,這雖然對客戶機的要求較高,但因此可以減輕服務器的壓力。而且,由于客戶端使用瀏覽器,使得網上發(fā)布的信息必須是以HTML格式為主,其它格式文件多半是以附件的形式存放。而HTML格式文件(也就是Web頁面)不便于編輯修改,給文件管理帶來了許多不便。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務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統(tǒng),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3)、系統(tǒng)的開發(fā) C/S結構是建立在中間件產品基礎之上的,要求應用開發(fā)者自己去處理事務管理、消息隊列、數據的復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統(tǒng)級的問題。這對應用開發(fā)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應用開發(fā)者投入很多精力來解決應用程序以外的問題。這使得應用程序的維護、移植和互操作變得復雜。如果客戶端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上,C/S結構的軟件需要開發(fā)不同版本的客戶端軟件。但是,與B/S結構相比,C/S技術發(fā)展歷史更為“悠久”。從技術成熟度及軟件設計、開發(fā)人員的掌握水平來看,C/S技術應是更成熟、更可靠的。 四、B/S、C/S結構軟件技術上的比較 其實,無論是B/S還是C/S,他們都不新鮮。C/S(Client rver,客戶端/服務器)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并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其結構經歷了二層C/S、三層C/S的更迭。B/S(Browser rver,瀏覽器/服務器)技術則是伴隨著Internet的普及而來的。有必要說明的是,B/S最早并不叫“B/S”,此類應用國外通常叫Web應用,是國內一些公司“創(chuàng)造”了“B/S”這個詞。 應該說,B/S和C/S各有千秋,他們都是當前非常重要的計算架構。在適用Internet、維護工作量等方面,B/S比C/S要強得多;但在運行速度、數據安全、人機交互等方面,B/S遠不如C/S。綜合起來可以發(fā)現,凡是C/S的強項,便是B/S的弱項,反之亦然。因此,問題也就因此而產生了,我們的ERP產品到底該用B/S還是C/S架構呢?一場關于C/S與B/S的口水戰(zhàn)也由此在ERP業(yè)界拉開了序幕。在互聯網泡沫盛行的2000年至2002年間,這場口水戰(zhàn)達到了頂峰。但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辯出誰是誰非。 事實上,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場口水戰(zhàn)不可能有勝負出現,因為B/S與C/S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與特點,他們無法相互取代。例如,對于以瀏覽為主、錄入簡單的應用程序,B/S技術有很大的優(yōu)勢,現在全球鋪天蓋地的Web網站就是明證;而對于交互復雜的ERP等企業(yè)級應用,B/S則很難勝任,從全球范圍看,成熟的ERP產品大多采用二層或三層C/S架構,B/S的ERP產品并不多見。 “B/S還是C/S”也就由此成了ERP的技術之痛。難道這個痛就無藥可救了嗎?是否有可能將B/S與C/S的優(yōu)勢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這幾年的發(fā)展中將B/S與C/S的優(yōu)勢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是說該平臺的應用系統(tǒng)能以B/S的方式發(fā)布運行,同時又具有C/S方式的極強的可操作性。這點從該平臺生成的商品化的網絡協(xié)同商務管理軟件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B/S、C/S結構軟件商業(yè)運用上的比較 管理軟件是為企業(yè)服務的,企業(yè)選用管理軟件不僅要從技術上考慮,還要從商業(yè)運用方面來考慮,下文將從商業(yè)運用的角度對兩種結構的軟件進行比較。 1,投入成本比較。B/S結構軟件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對于集團來講,有利于軟件項目控制和避免IT黑洞,而C/S結構的軟件則不同,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投資會連綿不絕。 2,硬件投資保護比較。在對已有硬件投資的保護方面,兩種結構也是完全不同的。當應用范圍擴大,系統(tǒng)負載上升時,C/S結構軟件的一般解決方案是購買更高級的中央服務器,原服務器放棄不用,這是由于C/S軟件的兩層結構造成的,這類軟件的服務器程序必須部署在一臺計算機上;而B/S結構(如e通管理系列)則不同,隨著服務器負載的增加,可以平滑地增加服務器的個數并建立集群服務器系統(tǒng),然后在各個服務器之間做負載均衡。有效地保護了原有硬件投資。 3,企業(yè)快速擴張支持上的比較。對于成長中的企業(yè),快速擴張是它的顯著特點。例如迪信通公司,每年都有新的配送中心成立,每月都有新的門店開張。應用軟件的快速部署,是企業(yè)快速擴張的必要保障。對于C/S結構的軟件來講,由于必須同時安裝服務器和客戶端、建設機房、招聘專業(yè)管理人員等,所以無法適應企業(yè)快速擴張的特點。而B/S結構軟件,只需一次安裝,以后只需設立賬號、培訓即可。 其次,隨著軟件應用的擴張,對系統(tǒng)維護人才的需求有可能成為企業(yè)快速擴張的制約瓶頸。如果企業(yè)開店上百家,對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就將是企業(yè)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之一。 拋開人力成本不說,一個企業(yè)要招到這么多的專業(yè)人才并且留住他們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采用C/S結構軟件必然會制約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另外,大多數C/S結構的軟件都是通過ODBC直接連到數據庫的,安全性差不說,其用戶數也是受限的。每個連到數據庫的用戶都會保持一個ODBC連接,都會一直占用中央服務器的資源,對中央服務器的要求非常高,使得用戶擴充受到極大的限制。而B/S結構軟件則不同,所有的用戶都是通過一個JDBC連接緩沖池連接到數據庫的,用戶并不保持對數據庫的連接,用戶數基本上是無限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B/S結構的管理軟件和C/S結構軟件各有各的的優(yōu)勢。而從國外的發(fā)展趨勢來看。目前,國外大型企業(yè)管理軟件要么已經是B/S結構的,要么正在經歷從C/S到B/S結構的轉變。從國內諸多軟件廠商積極投入開發(fā)B/S結構軟件的趨勢來看,B/S結構的大型管理軟件可能在將來的幾年內占據管理軟件領域的主導地位。
移動通信網 | 通信人才網 | 更新日志 | 團隊博客 | 免責聲明 | 關于詞典 |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