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至 12 日,2025 全球 6G 技術與產業(yè)生態(tài)大會在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旨在推動 6G 技術的發(fā)展和產業(yè)生態(tài)的構建。
在同期舉辦的“網絡彈性”平行會議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所主任盧丹發(fā)表了題為《強化設備安全能力建設,夯實 6G 網絡彈性基礎》的主旨演講。她指出,網絡彈性是 6G 愿景中的重要關鍵詞,其核心要義是安全性、適應性和自主性。未來的網絡需要根據(jù)用戶和應用的安全需求實現(xiàn)動態(tài)編排、彈性部署,將安全能力靈活調度,以提升網絡效能、靈活性和安全韌性。
盧丹表示,6G 安全技術是保障 6G 網絡彈性的重要支撐,當前全球正處于 6G 安全能力構建的關鍵期;仡 5G 安全技術發(fā)展,6G 網絡也將分階段、迭代式開展網絡安全架構、核心安全技術和融合應用安全技術等攻關工作。其中,設備安全是整個 6G 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設備是網絡的基礎單元和實體,其安全保障是網絡彈性的基礎性能力。例如,網絡安全及彈性能力要求需通過網元等設備落地實施,加密、完保都需要各個網元實現(xiàn);設備安全及恢復能力決定網絡防御基線;安全性薄弱的設備易成為網絡攻擊的切入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單個設備的防御能力是基礎,但是 6G 網絡彈性機制也有助于提升設備安全。例如,網絡中如果有多路徑傳輸、分布式存儲等冗余備份機制,在設備遭到破壞后,不至于影響大網正常運行,為設備安全提供支持;網絡多層防御能機制,能夠協(xié)助設備盡早發(fā)現(xiàn)攻擊行為;網絡靈活調度能力,能充分協(xié)同不同設備安全能力,實現(xiàn)設備安全從被動轉向主動。
盧丹介紹,基于 5G 時代設備安全能力構建的經驗,6G 時代的設備安全存在四大挑戰(zhàn)。第一,6G 海量異構終端設備將可能面臨“低算力-高威脅”難題。第二,6G 網元設備安全檢測認證體系仍待持續(xù)演進。第三,6G 分布式網絡架構下跨域設備安全信任體系缺失。第四,6G 內生安全架構進一步提高對設備安全能力要求。
面對上述挑戰(zhàn),盧丹建議,首先要前瞻謀劃內生、彈性、智能的 6G 網絡安全體系。其次,加強構建 6G 終端設備分級分類安全能力。第三,推動完善全球統(tǒng)一的移動網設備安全標準體系。第四,構建面向跨域場景的分布式網絡設備互信能力。
“設備安全始終是移動通信網安全的重要基礎,需要提前謀劃考慮!北R丹強調,構建具有全球共識的統(tǒng)一、科學、客觀、可驗證的設備安全標準是有效路徑,同時推動面向 6G 網絡典型場景,創(chuàng)新探索、逐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