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集體宣布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這一變革的背后,是平臺經濟治理邏輯的升級,也是 AI 技術深度介入電商生態(tài)的必然結果。
“僅退款”政策的初衷是優(yōu)化消費體驗,但在實踐中卻逐漸異化為“薅羊毛”的工具。2024 年,全國電商投訴中“任意僅退款”占比高達 33.96%,商家因惡意退款導致的損失觸目驚心。
2024 年 7 月,淘寶率先優(yōu)化“僅退款”機制,對體驗分≥4.8 分的優(yōu)質商家減少平臺干預;同年 11 月,快手宣布終止“退款不退貨”服務;2025 年 3 月,阿里巴巴旗下 1688 平臺全面取消僅退款,改為“平臺補貼+商家自主處理”模式。監(jiān)管層面的推動更是加速了變革:2024 年底,市場監(jiān)管總局約談六大電商平臺,直指“僅退款”規(guī)則擠壓商家生存空間、助長低質低價競爭;2025 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明確提出“治理平臺濫用僅退款規(guī)則,保障商戶貨款安全”。
這種轉變既是對商家訴求的回應,也是平臺經濟從“流量至上”向“生態(tài)共建”轉型的信號。
在規(guī)則調整背后,AI 技術正重塑電商產業(yè)的底層邏輯。在風控領域,AI 構建起三道防線。首先,準入審核:通過 OCR 識別營業(yè)執(zhí)照、NLP 分析經營資質,AI 能攔截 90%以上的虛假商家注冊申請。其次,交易監(jiān)測:實時分析用戶行為數據,AI 模型可識別“批量申請退款”“異常登錄設備”等特征。最后,資金保護:結合區(qū)塊鏈技術,AI 可實現“貨款智能凍結”。
AI 的深度滲透還體現在運營優(yōu)化中。京東通過 AI 動態(tài)定價系統(tǒng),將商品價格波動預測誤差控制在 3%以內;菜鳥網絡利用 AI 調度無人配送車,使“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降低 40%。更值得關注的是,AI 正在重塑商家評價體系——淘寶的“真實體驗分”摒棄傳統(tǒng) DSR 評分,聚焦“首次品退率”“48 小時攬收率”等客觀指標,異常訂單不再影響商家信用,刷單行為失去生存土壤。
取消“僅退款”僅是第一步,構建長效治理機制需技術、規(guī)則、教育三管齊下。
在技術層面,AI 反制策略需持續(xù)迭代。2025 年,電商平臺普遍采用“對抗性 AI 訓練”,通過模擬羊毛黨行為生成測試數據,優(yōu)化風控模型。淘寶的“AI 鑒黃師”已升級為“AI 鑒詐師”,可識別“虛假退貨物流”“PS 支付憑證”等新型欺詐手段。快手電商則部署“圖計算技術”,通過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