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通話免費"為何是趨勢

    原文標題:《我們距離“手機通話免費”還有多遠》

    文/蔡輝

    [輝常道]在香港舉行的2015全球移動寬帶論壇,HKT執(zhí)行董事Alex Arena一句“香港語音全免費”在內地通信圈一石激起千層浪——— 什么時候內地也語音免費呢?

    雖然說香港的通話免費只限于本地通話,某種程度只是個促銷手段,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可以體現運營商往“流量時代”更進一步了。

    但短期內,內地運營商通話免費幾無可能。

    首先最關鍵的,這畢竟是運營商幾十年歷史最大的現金奶牛。從去年三大運營商財報可以看到,語音業(yè)務占整體業(yè)務30%,繼續(xù)比去年再降10%,但繼續(xù)降幅這么大也是很難的了。更關鍵的是,語音業(yè)務的利潤率遠高于流量,雖然現在收入占比不如流量,但語音依然是主要的利潤來源。相比之下,香港的流量收入利潤已經超過了語音通話,這也是讓其可以做出語音免費的基礎。

    另一方面,“語音免費”就真的讓運營商“淪為通道”的論斷進一步坐實。在通話短信領域,運營商既做通道,也做產品,某種程度是自營類產品,利潤率更高也源于此。而在數據流量領域,運營商只是作為一個流量管道,沒有太強的疊加服務。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的世界是BAT的,運營商的互聯網轉型即使再成功,短期內也很難有統(tǒng)治級應用,而如果淪為管道,運營商的商業(yè)價值就會大大弱化。這又回到了運營商應該對股東利益負責還是對社會利益負責的辯論上。

    但語音免費絕對是趨勢。

    一方面,手機滲透率越來越高,流量使用頻次必然高于通話。比如說對于香港而言,手機滲透率超過了200%,每年數據增長量超過50%;同時另一方面,通話也逐漸互聯網化,諸如微信電話本、Skype等網絡電話已經日趨成熟,視頻通話等其他場景也在興起。運營商的通話產品已經沒有過去那么有號召力。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互聯網公司的語音通話都是相對排他性的,比如說微信電話本、阿里釘釘都是在雙方共同裝有APP且開通功能的情況下才能彼此通話,而運營商則需要考慮普及意義,不能單純商業(yè)利益優(yōu)先。

    在這個趨勢下,運營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創(chuàng)新流量業(yè)務來獲得新的增長點。比如說“用流量免語音”服務,即用戶購買一定流量可以獲贈語音,某種程度可以通過流量帶動語音,至少不會讓后者成為雞肋。

    這也是內地與香港不同之處。香港地方小,人口密度大,人均電信成本低,但內地地域較大,需要完成偏遠地區(qū)的信號普及,而這些網絡上網采用4G,語音則多采用2G網絡。因為前期基礎建設有一定生命周期,在其沒有報廢前,盡可能拉動其使用效率也是盈利的一種方式?傮w而言,運營商的改革還需要一步步來,既考慮短期的普及,也考慮歷史趨勢。

    同時,語音也可以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挖掘其新的增長點,比如現在輿論火熱的VoLTE的4G +高清通話技術,無需2G網絡的支持,減少了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其永不掉線的技術特點也可以疊加更多的服務,F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新的商業(yè)化出路。

    南都經濟評論員 蔡輝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