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侵權員工被抓是資本亂了人心嗎?

相關專題: 華為

近日,一則“華為六名中高層被抓泄露內部資料給樂視酷派”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消息稱華為消費者終端業(yè)務的六名前中高層領導,帶了內部資料到樂視、酷派,一個月前進看守所,已于17日批捕。

華為方面并未對此作出官方回應,但華為終端部門對媒體稱涉事人員非公司高管,此次事件主要涉及知識產權侵權問題。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隨之也向媒體表示資本市場的鼓動,亂了人心。

這次事件讓人想起了多年前李一男與華為的恩恩怨怨,這次事情會如何收場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侵權被抓是怎么回事?

對于這件事情,華為是通過內部網站公告公布的。具體內容是“消費者BG硬件工程架構設計部高級工程師李某,因涉嫌侵犯知識產權被檢查機關批捕,目前羈押于龍崗看守所。該名工程師于2006年3月入職華為,2015年3月離職。”

而有媒體接觸到的一名消息人士表示,此前部分骨干工程師在內部進行研發(fā)并申請了一些概念性專利,之后在終端的項目審核中并未獲得通過,隨即選擇離職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內容也與專利內容有關,但華為認為這是公司專利,個人只是擁有專利的署名權,于是發(fā)起侵權訴求。

這次涉案的六名員工,有曾經華為終端的老將,如眾思科技副總裁吳彬。而吳彬在加盟眾思科技之前,曾為上海藝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

具體的過程大致是,華為前員工離職創(chuàng)業(yè),成立上海藝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做智能手表的研發(fā),而華為認為前員工的手表研發(fā)設計華為的知識產權。

劉江峰離開華為在短暫的沉寂后成為眾思科技的CEO,而眾思科技是樂視投資控股的公司。

之后劉江峰又成為酷派的CEO,所以這次事件傳言是涉及樂視與酷派。而實際上,侵權問題是上海藝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智能手表的時候暴露出來的。和酷派、樂視沒有直接的關系。

上海藝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Kido智能兒童手表。產品總監(jiān)正是華為內部通報中被羈押于龍崗看守所的李某。

有消息稱,公安初步認定K1兒童智能手表一項兒童智能手表天線專利對華為涉嫌構成侵權。目前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二、資本攪動的人才流失

各個行業(yè)內,因為人才流動帶來的商業(yè)資源流動是很正常的。雖然《刑法》規(guī)定侵犯商業(yè)秘密行為和侵犯其他知識產權行為量刑最高為7年。但是這個商業(yè)秘密和其他知識產權的定義不是很明確。

銷售人員的客戶資源算不算商業(yè)秘密?離職高管個人通訊錄涉及企業(yè)客戶,算不算商業(yè)秘密?工程技術人員熟悉的源代碼算不算商業(yè)秘密,算不算其他知識產權?

所以,行業(yè)跳槽雖然很多,但是以涉及刑事訴訟的案例比例并不高。

像這次華為以離職創(chuàng)業(yè)員工研發(fā)產品涉及專利和知識產權報案抓人的事情更是鳳毛麟角,極其罕見。

當年李一男做港灣網絡,當華為的直接競爭對手,真是用了華為大量的人員和技術,最后華為也是擠垮招安,人員給重回華為的機會。

這次直接抓人,一方面說明今天的華為不是當年的華為,另外一方面也說明華為是真急了。

華為有自己一套完備的人力和薪酬體系,員工廣泛持有虛擬股,長期加班多年,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員工不僅僅可以獲得高薪,還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分紅。華為連續(xù)多年快速發(fā)展,這種分配機制功不可沒。

而資本大潮興起后,離職創(chuàng)業(yè)或者去資本快速發(fā)展的公司,依靠上市公司的估值迅速成為千萬億萬富翁對華為這套按部就班的分配體系沖擊很大。

對于技術骨干來說,在華為多年辛苦加班換來的酬勞,比不上去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者玩資本的公司拿股份等融資的受益。辛苦多年按部就班的收入,不如幾年奮斗就財務自由,享受生活的誘惑。

于是,這些年華為不少人離職,消費者BG的高層走了多位,下層員工、工程師更多。在這些流動中,華為的一些東西就被帶了出去。所以華為說資本亂了人心,華為選擇用非經濟手段進行震懾。

三、適可而止,和為貴

商業(yè)競爭確實是你死我活,但是競爭中總有一定的明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即使是戰(zhàn)爭,美軍在擊落山本五十六座機前,還考慮過刺殺對方軍事首領是否道德的問題。

挖人也好,保護自己人員不被挖也好,都應該有一定的規(guī)矩。不能無限制使用各種辦法來達到目的,否則今天你是得意者,明天你就會是受害者。

震懾手段可以震懾在職員工,但是對于真想走的員工,他們只會想辦法回避可能的風險。在職專利有一年的敏感期,那就離職超過一年再公布嘛。

而對于未來準備加入華為的人才來說,華為的這種做法是不會加分的。人們津津樂道的是OPPO和騰訊離職依然給發(fā)年終獎,中秋節(jié)依然給月餅的做法。要人心,震懾未必是最好的辦法。

動用非經濟手段,涉及到國家強力部門甚至保密部門的商業(yè)競爭,房地產行業(yè)有不少案例,而IT、互聯(lián)網行業(yè)并不太多見。但是這種東西一旦開口子成為常態(tài),那必然是各路神仙大顯神通,華為也未必就能打贏每一場戰(zhàn)役。

這種競爭只會讓各個企業(yè)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多承擔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江湖險惡,希望大佬適可而止,以和為貴。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