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網常見干擾分析

相關專題: 無線 5G


  在移動通信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的今天,新技術不斷得到應用,新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日益發(fā)展,射頻資源日趨緊張,各種潛在的干擾源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產生。原有的專用無線電系統占用現有頻率資源、不同運營商網絡配置不當、發(fā)信機自身設置問題、小區(qū)重疊、環(huán)境、電磁兼容(EMI)以及有意干擾,都是移動通信網絡射頻干擾產生的原因。目前已有的移動通信體制占用的射頻資源全部在2.5G以下,這一頻帶的特點,就是干擾與被干擾的關系,因此,移動通信網絡必然存在射頻干擾問題。解決干擾問題,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適當的工具,才能快速準確地搜索出干擾源。


  干擾,本質上是指未按頻率分配規(guī)定的信號占據了合法信號的頻率,造成合法信號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對頻域的分析過程,就是解決干擾問題的過程,也是移動通信網絡優(yōu)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干擾問題,不僅要對移動網絡常見干擾有深刻的認識,還必須對現有移動通信制式的頻率分配了如指掌。


  鑒于移動通信信號自身特點,可將其所受干擾按如下方法進行分類。


  從頻段上分,可分為上行干擾與下行干擾。上行干擾定義為干擾信號在移動網絡上行頻段,移動基站受外界射頻干擾源干擾。上行干擾的后果是造成基站覆蓋率的降低。物理上看,手機在無上行干擾的情況下,基站能夠接收較遠處手機信號。當上行干擾出現時,手機信號需強于干擾信號,基站才能與手機聯絡,因此手機必須離基站更近。


  下行干擾是指干擾源所發(fā)干擾信號在移動網絡下行頻段,手機接收到干擾信號,無法區(qū)分正;拘盘,使手機與基站聯絡中斷,造成掉話或無法登記。


  由于基站下行信號通常較強,對GSM來說,當某一下行頻點被干擾時,手機能夠選擇次強頻點,與其他基站聯絡。而CDMA本身即自擾系統,因此上行干擾的危害比下行干擾更嚴重。


  從頻點上分,可分為同頻干擾與非同頻干擾。同頻干擾廣義上是指干擾源占用的頻率恰好與正常信號頻率相同,上行下行都存在。但在移動通信網絡中,同頻干擾特指GSM制式中不同基站同一頻點的下行信號在同一小區(qū)出現,使手機無法區(qū)分不同的基站,形成干擾。由于GSM制式采用多頻點復用,相鄰小區(qū)不會用同一頻點。但遠處小區(qū)功率控制出現問題時,遠處小區(qū)同頻點信號可能干擾到本小區(qū)。干擾信號與正常信號頻譜完全相同,很難直接從頻譜上判斷同頻干擾的存在。因此要想測試同頻干擾,一種方法是中斷本小區(qū)被干擾的頻點,若頻譜上仍然在該頻點有信號,就能確定同頻干擾的存在,并進一步定位出同頻干擾基站。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路測系統的測試手機,解讀BSIC碼,從而確定同頻干擾的存在。這種方法無須中斷業(yè)務,可以快速定性。


  同頻干擾還可能因為多徑傳輸而產生。這種情況下,中斷業(yè)務時,多徑信號同時中斷,BSIC碼也相同,給測試造成難度。我們只能利用定向測試,發(fā)現該信號除在基站方向外的另一較強的方向,再通過分析地理環(huán)境作進一步判斷。


  對CDMA和WCDMA由于共同占用相同頻率,不同扇區(qū)靠PN(CDMA)和擾碼(WCDMA)區(qū)分,有可能形成系統內部的干擾,需對PN或擾碼進行分析。


  從干擾源分,可分為固定頻率干擾、隨機寬帶干擾、強信號對弱信號的干擾以及互調干擾等。


  固定頻率干擾是指具有固定頻率的干擾源工作于移動通信頻段。這種干擾頻率幾乎不變,或小范圍抖動,上下行都可能存在;隨機寬帶干擾,是指具有寬頻帶或頻率隨機變化的干擾源工作于移動通信頻段,這種干擾幅度起伏不定,頻率隨機飄動,主要存在于上行;強信號對弱信號的干擾,是指合法的信號占用合法的頻率,由于功率過強,造成鄰近頻段接收設備阻塞;蛴捎趶娦盘栯s散輻射過寬,造成對鄰接頻段的干擾;互調干擾,是由于外部一個或多個無線信號源由饋纜進入接收裝置的非線性放大器產生的。


  凡是能對無線電頻率進行分析的儀器都能測試干擾。通用的測試儀為頻譜儀、測試接收機、場強儀等。針對移動通信網絡,路測儀、移動基站本身的網管系統也具有發(fā)現干擾的能力;緶y試儀、天饋線測試儀是測試基站自身問題的手段。各種測試工具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具備排它性。測試干擾所用的手段越齊全,越有利于干擾的查找。


  
摘自《人民郵電報》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業(yè)界最新資訊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