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燚
文 / 劉燚
商業(yè)大了都是政治,但是,又不僅僅是政治;政治后面都是經濟,又不僅僅是經濟。這話很繞,但用在TD-LTE身上恰如其分。
一周來,聯(lián)通和電信都先后明確表達了一個意思,它們要參與TD-LTE建設,已經都在開始進行相關實驗準備,并且要求進行LTE FDD和TDD多模融合終端的準備。加上鐵板釘釘要上TD-LTE的中移動,中國三大運營商都會“參與”TD-LTE建設的大局已定。在這個大局下,最大的一種場景是:三家運營商默認都會優(yōu)先發(fā)放TD-LTE牌照,FDD牌照則會采用申請制;不確定的是,移動是否也可以申請FDD牌照,以及兩類牌照發(fā)放的時差到底是多少。
與3G時代的牌照發(fā)放規(guī)則相比,4G發(fā)放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經濟底片上的政治選擇。
現實經濟考量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把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牌照發(fā)放完全歸咎于政治選擇,更有甚者,僅僅按照技術的邏輯進行判斷。
最容易識別的是“唯技術論”。這種觀點認為,WCDMA是最好的技術,所以,三大運營商都應該建WCDMA網絡——這種論調是經不起推敲的。
比如,全球主要的CDMA2000網絡只剩下美國的Verizon、日本的KDDI和中國電信,它們建設3G的時候,并沒有選擇新建CDMA2000,而是升級CDMA網絡,這是很現實的經濟考量,重新建設一張網的成本要大得多。而在向4G升級的時候,Verizon和KDDI都選擇CDMA/FDD兼容的多模方式發(fā)展,也并沒有單純選擇WCDMA+FDD LTE。照此邏輯,中國電信選擇CDMA+FDD模式應該沒有任何障礙,就算是選擇 CDMA+FDD+TDD兼容,也不會有大的障礙——然,芯片和終端是主要問題。
就產業(yè)成熟度而言,TD-SCDMA產業(yè)鏈比 CDMA又略差一籌,但是二者的建設邏輯卻沒有本質的不同,不過是50步和100步的關系。迄今為止,TD-SCDMA產業(yè)鏈成熟度已經和CDMA接近,上游的芯片有高通、展訊、聯(lián)發(fā)科做主力,下游的主流廠商僅有iPhone缺席,而“中流砥柱”是老大哥中移動。目前三大運營商3G用戶中,中移動數量最多,聯(lián)通ARPU值最高,電信在弱勢產業(yè)鏈下也能做得風風火火,這恰恰是當初牌照發(fā)放時候的目標,也避免了中移動上WCDMA對其它2家摧毀性的打擊。
重新回憶一下,3G牌照發(fā)放的時候,幾大核心目的:第一,3G成熟后,快速推進中國的3G建設,目前中國的3G用戶數量高居全球第一,滲透率26%,滲透率略低,但是增速穩(wěn);第二,讓三大運營商競爭均衡,避免移動一家獨大,目前三者的3G用戶增速幾乎各占三分之一,目標基本達成;第三,客觀上扶植了國產產業(yè)鏈,借助TD,中興華為獲得了比WCDMA更大的設備份額,展訊主要借助TD成為全球前10的芯片設計廠商,中芯國際扭虧為盈,國產終端廠商中、華、酷、聯(lián)在全球的銷量都進入前10……
這三大目標的核心,都是經濟的,是整個決策的底色。
政治選擇智慧
唯技術論是沒有前途的,畢竟TD、CDMA和WCDMA最終日益殊途同歸,FDD和TDD的差異變得極小,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并在不斷融合;但是,“消費者視角”是有一定道理的,國家的傾斜政策,是否由消費者埋單了?很多人認為是,但是,這就是一筆精細賬了。
首先,TD-SCDMA的建網成本是否比WCDMA更高?從中移動的建設規(guī)模來看,是;但是,從每用戶的成本看,目前已經和WCDMA相差不大,早期實驗網建設是要大一些。
其次,我們看消費者是否承擔了更多的直接成本,移動的3G費用是否更高呢?事實上,基于3家有效的市場競爭,中移動的3G資費根本不敢比另外兩家高。反倒是因為缺少iPhone這款手機,流失了不少高端用戶。
第三,它確實為TD建設承擔了比WCDMA更高的成本,花的是“公家的錢”,這個成本去了哪里呢?網絡建設的主要成本無非是三大塊:第一塊,機房、挖溝等基建,使用哪個制式區(qū)別不大;第二塊,系統(tǒng)設備,主要流向了中興、華為、大唐等設備企業(yè),外企占據約30%的市場份額——區(qū)別在于,這些外企的TD研發(fā)多半也在中國,(而WCDMA則在海外),通過員工收入、稅收等多數又留在了國內;第三塊, TD終端中,中國企業(yè)的占比更高,留在國內的總價值占比更高了,而且,中移動在終端補貼上力度更大,等于回饋了消費者。
換言之,由于中移動采用了TD,等于國家將中移動的一部分錢,通過商業(yè)手段輸送給了中國的企業(yè)、普通的TD消費者,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這就是一種政治性安排了。當然,一部分消費者使用TD-SCDMA不如使用WCDMA爽,更換了運營商,這是市場性選擇。
至于說,這種政治+市場的二元性安排,是否完全實現了當初的目標,就見仁見智了。當初如果中移動和電信都選擇WCDMA,完全市場自由化,難道會更好?
適逢4G建設之際,FDD和TDD的差異性更小了,技術上可行;從經濟性上,3家都建設TD-LTE無疑會拉動本土產業(yè)鏈,要允許三家先建設TD-LTE;但是,政治選擇上,也不宜提前太久,導致最終移動重回壟斷地位,也要考慮愛立信、高通們的利益。
在技術可行的基礎上,在保持市場經濟底線的底片上,政治做了一定安排的情況下,中、華、酷、聯(lián),展訊、銳迪科、中芯國際們能不能更進一步,就得看企業(yè)家們自身了,國家只能幫你們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