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日電 今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法律領域主席、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法律研究部主任李海英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時透露,國際上1G流量大概折合50-60元人民幣,我們的4G資費其實比國際要低。不過,虛擬運營商的引入,必將帶來流量資費的下調空間。
資費一向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李海英表示,我國的4G資費比國際要低些,國際上1G大概要50-60人民幣。但隨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正式下發(fā),她認為未來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業(yè)務模式來做資費的套餐。比如說三家運營商可能是一種傳統(tǒng),流量就是在套餐里,大概包含多少流量這種資費的形式,這種轉售商如果和它傳統(tǒng)業(yè)務打包的話,很可能用它的某一項其他的業(yè)務,比如,免費贈送一定流量等等。所以說根據新的業(yè)務模式的出現,我想流量的資費也是會有一定下降的空間的,只不過也許它不是在移動,這個領域去賺錢,而是在其他領域去賺錢,來進行一些交叉補貼這樣一些形式。
除了流量資費的下降外,還可能帶動通話資費的下滑。李海英表示,現在大部分套餐里面,因為大部分資費都是以套餐形式,通話是多少錢已經不是特別明顯了,而且很多運營商,以后轉售商它可能也不是靠通話來賺錢,它也是會有一些新的模式,那么整個資費結構也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有一些新的一些資費的套餐模式,或者是和其他模式結合的這種套餐模式的出現,對于通話的資費和流量是類似的,也會有一定下調的空間。(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