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埋GPS“定位”樹葬先人

  作者: 熊佳焰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熊佳焰) 清明假期陽光燦爛,不少將先人實行樹葬的市民,紛紛來到白云山思園緬懷拜祭。據(jù)悉,廣州自1989年推行樹葬(即骨灰還林),至今已有23年。而從1999年起,因樹木飽和而取消“一樹一人”,只進行挖坑深埋。有不少市民怕認錯先人,有的偷偷補種小樹苗加以辨識,或在樹上結紅絲帶、刻字來做記號,甚至有人還在地里埋下GPS系統(tǒng)進行衛(wèi)星定位。

  對于市民的這些做法,殯葬管理部門大為頭疼,呼吁市民“認園不認樹”,并提倡不要在園內焚燒紙錢香燭,以免引發(fā)山火,希望避免讓生態(tài)林園變相成為免費墓園。

  先人樹葬后人漆樹綁絲帶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于永泰地鐵站附近的白云山思園。一進園內,就看到兩個集中式焚化池上方涌出陣陣濃煙,空氣內有一股嗆人的味道。不少市民將香燭插滿焚化池的周圍,并在池內焚燒紙錢元寶,包括手表、房子、汽車、鞋子等各種祭品。而半山的樹木下,則有不少市民在先人下葬處的樹木前擺放鮮花、燒雞、燒肉和糕點、水果等祭品。前來拜祭先人的任先生一家七八人來到樹下,擺放祭品后,他們還用塑料袋接水,給先人下葬處的一棵小樹木澆水。

  記者不禁疑惑,因為按照廣州市殯葬業(yè)相關管理規(guī)定,從1999年開始,因樹木飽和,樹葬早已取消“一具骨灰植一棵樹”的做法,為什么任先生仍能找到先人所葬的樹木呢?“不瞞你說,其實這里除了殯葬部門種植的樹木外,有市民還偷偷在先人下葬的位置栽種小樹來辨認。”思園一名工作人員說。

  記者在思園內看到,市民擺放祭品的位置除了普通大樹外,還有不少是一米不到的小樹苗,或者是一些類似芭蕉葉的低矮植物。據(jù)悉,當中有些是市民偷種的。記者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人在樹上做不同類型的標記,如在樹上畫不同圖案的紅色油漆,或用紅絲繩結掛,也有人干脆在樹上畫上紅藍白三色油漆,讓一片綠色中多了些奇怪的色彩。

  記者從思園一工作人員處獲悉,1999年后樹葬只能在已有的樹木下或樹木間挖坑深埋,甚至有人為了怕拜祭時認錯祖先,在地下埋了GPS系統(tǒng)進行衛(wèi)星定位。

  殯葬部門憂其成免費墓園

  廣州市殯葬部門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推行樹葬是為了讓骨灰生態(tài)還林。但一些市民做記號標記的做法,其實是變相讓生態(tài)林園變成免費墓園!耙驗闃湓崾枪婷赓M性質,一開始是希望市民只認園不認樹,每年清明也歡迎后人進入園內緬懷,用鮮花等文明拜祭,改變殯葬觀念。但受傳統(tǒng)殯葬文化觀念影響,不少市民還是攜帶香燭、祭品、紙錢前來祭拜,留下不少安全隱患!

  有市民提出,先人骨灰還林后,園內是否能設立一個集中標記和祭拜的去處,方便后人寄托哀思。記者注意到,進入思園后會看到大型的石刻碑,左邊一側刻了不少名字,而右邊一側則有埋葬于此的先人黑白頭像!拔覀冎胺謩e試行過幾年刻名和刻像標記留念的做法,但都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問題!睔浽岵块T一工作人員說,拿刻名來講,遇到重名的家屬有意見,如果刻像,曾有家屬對老人遺像旁放個妙齡少女遺像感到不滿,這讓工作人員不知如何處理,“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探索合適的標記方式。”

  預計今日進園將達上萬人

  據(jù)該園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清明假期前兩天,思園內共迎來三四千人次的拜祭人流,今天是“正清”,預計將迎來拜祭最高峰,進園人數(shù)預計達到上萬人!袄蠈嵳f,我們投放兩個集中焚化池是出于無奈,因為不放的話害怕市民在樹木下點燃香燭引起火災,現(xiàn)在每天有三四十名護林隊員和公安人員包括大學生義工巡邏,發(fā)現(xiàn)私下焚燒紙錢都會加以勸阻,但我們人手有限,防火壓力很大。我們還是希望市民文明拜祭,不要燒紙,最好用鮮花拜祭!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wǎng)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wǎng)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lián)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NTN技術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wǎng)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取《R1623501-g605G的系統(tǒng)架構1
  •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