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屆看似簡陋的奧運會上,新科技其實沒有缺席。除了電視轉(zhuǎn)播之外,電子發(fā)令槍、終點攝像設備都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康恩納將收藏的奧運海報裝裱在鏡框中,掛在墻上。
年輕時的康恩納照片(左)和他曾獲得的英國體育新聞獎證書。
1948年奧運會,電視轉(zhuǎn)播首次出現(xiàn)。由于買得起電視的人還很少,這個新媒體尚未顯現(xiàn)威力。然而,即使對于傳統(tǒng)的文字記者來說,最重要工具已經(jīng)變成了電話線,采訪之后搶電話是記者最重要的功夫之一。還要很多年,電話線才會變成網(wǎng)線,網(wǎng)線才會變成數(shù)據(jù)線,但科技對傳播模式的改變已經(jīng)不可阻擋。
【倫敦·1948】
首次進行電視轉(zhuǎn)播
1948年倫敦奧運會,英國廣播公司花費3000美元取得電視轉(zhuǎn)播權,首開收費電視轉(zhuǎn)播權的先例。這屆奧運會的轉(zhuǎn)播覆蓋半徑為50英里范圍,英國的BBC為倫敦奧運會進行了總計64小時零27分鐘的節(jié)目播出,當時約有50萬人通過全英國的8萬臺電視機收看了奧運會轉(zhuǎn)播。雖然首次進行了電視轉(zhuǎn)播,但實際上廣播仍然占據(jù)著傳播的主導地位。
國王的演講很簡單
1948年倫敦奧運會于7月29日拉開大幕,開幕式在著名的溫布利大球場進行,下午4時,英王喬治六世宣布大會開幕。這位喬治六世就是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中的那位“口吃”國王。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他并沒有進行激動人心的演講,而只是說了一句類似奧運會開幕之類的話。據(jù)傳聞,現(xiàn)場并沒有尷尬發(fā)生。事實上,由于長期吸煙,喬治六世當時已經(jīng)身患重病。四年后,他在睡夢中離世。
【世界·1948】
《世界人權宣言》獲通過
《世界人權宣言》于1948年12月10日提交聯(lián)合國大會表決通過!妒澜缛藱嘈浴防^承、吸取了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有關自由、平等、人權的一般觀念,特別是近現(xiàn)代西方國家有關人權的立法和實施經(jīng)驗,基本上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世界人民爭取、維護人權的強烈愿望和當時多數(shù)人的認識水平,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作出重大貢獻。
正式確定世界紅十字日
1948年,紅十字會協(xié)會在召開的執(zhí)委會會議上正式建議,以國際紅十字組織創(chuàng)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紅十字會協(xié)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批準了執(zhí)委會的建議,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從1962年開始,世界紅十字日每年都有一個主題,以便國際社會能圍繞主題開展活動。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于1904年,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lián)合會的成員。
【講述·1948】
現(xiàn)在寫稿,我說你記
講述者:特里·康恩納(英國),86歲,《每日郵報》體育記者。
最難忘——
當年愛國熱情
1948年7月里的一個早晨,22歲的特里·康恩納起了個大早,匆匆向地鐵站趕去。在熙熙攘攘的地鐵站,他跳上一列開往倫敦西北部溫布利體育場的列車。這個穿著襯衫、皮鞋锃亮的時髦小伙兒的脖子上掛著相機,還有一張印制著倫敦奧運會會標和大本鐘的證件。他是英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每日郵報》的體育記者。
在第十四屆倫敦奧運會上,年輕的康恩納報道了全部的游泳和拳擊賽事。64年之后,這位86歲的前英國體育記者協(xié)會主席,在自己位于倫敦南部郊區(qū)的寓所里,興致勃勃地回想起那些采訪奧運會的片段!坝2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參與了那屆奧運會的報道,”健談的老人打開話匣子,“那時都是通過電話傳稿。我們從早忙到晚,收工后還會聚在一起喝一杯!
作為英國體育記者圈的“泰斗”,康恩納曾采訪過十二屆夏季奧運會,頗具幽默感的他解釋說,自己不曾經(jīng)歷過冬季奧運會是因為他“很怕冷”。三十年前,康恩納在他的太太——一位英國金發(fā)淑女去世后搬入目前獨居的兩層小樓。在這里,他將收藏的歷屆奧運會海報裝裱在鏡框中,掛在寬大的工作桌后的墻壁上。那是一段讓他驕傲,也讓來訪者充滿敬意的經(jīng)歷。
1948年倫敦奧運是老人采訪的第一屆奧運會。1946年,當倫敦被選為奧運會主辦城市時,當時因新聞媒體云集而聞名的“艦隊街”上的媒體老板們,開始擴充各自的奧運報道團隊。那一年,康恩納剛剛結束自己作為英國空軍隨軍記者的任務。熱愛板球和英式橄欖球的他轉(zhuǎn)型成為老牌報紙《每日郵報》的體育記者。
“1948年,倫敦沐浴在戰(zhàn)后最好的氛圍中。英國政府希望通過競技體育激發(fā)民眾的愛國熱情,媒體希望用奧運報道重塑人民的信心!倍嗄旰髴浧甬敃r的情景,老人依然有些“熱血”,“對于英國人來說,戰(zhàn)爭摧毀了家園,帶走了親人的生命,但奧運是一個契機,是重建生活秩序的開始。”
最難寫——
記錄外國人名
在康恩納的記憶中,當時《每日郵報》每天約有40至50個版面,其中的12個版用于報道奧運會近150場比賽,關注度高的賽事還會登上報紙頭版。不過,盡管各家媒體都鉚足了勁兒,這屆以“節(jié)儉”為特色的奧運會,并未給記者們提供如近幾屆奧運會那般舒服的工作環(huán)境。
除了新修的連接地鐵出口與賽場的道路,戰(zhàn)后的英國政府并沒有足夠的能力新建場館。為第一屆世博會,于1924年修建的老溫布利體育館成為奧運主賽場,而最“奢侈”的裝修莫過于為舊館上點兒漆,讓這些陳舊的設施看上去更新。
“那時沒有單獨設立的媒體村,場館附近的軍營被臨時指定為外國記者提供食宿。此外,政府鼓勵沒有VIP車證的記者們通過搭乘公共交通的方式前往賽場,”康恩納認為,“在戰(zhàn)后第三年,日用品和糧食按量分配仍然是生活的常態(tài),節(jié)儉辦奧運是理所當然。”
比賽期間,倫敦人康恩納每日搭乘地鐵往返于賽場與家之間。比賽場館旁設立了配備多部電話機的新聞工作室,康恩納的報道便是通過這些電話線實現(xiàn)的。每一天,他先將采寫的稿件記在本子上,然后再通過電話匯報給報館的編輯!拔铱偸潜M可能地將賽場氣氛、熱度與細節(jié)添加到報道中去。多虧了那些優(yōu)秀的錄入員,我才得以完成20多篇報道,”他回憶說,“最難的部分是和錄入員反復核對外國運動員的名字,那些名字太不常見了,真的很難拼寫……”
為通訊社效力的記者有著更細致的工作時間安排。他們將下午4點前結束的比賽稿件提供給各地早報,這個時間以后的留給第二日出版的晚報。相比報道政治或謀殺等社會新聞的記者,體育記者收入并不高,而富足的奧運版面讓不少體育記者在奧運期間收入大增。
這位英國老人忘不了那段高強度工作后聚在一起喝酒的歡樂時光!爱敃r組委會的新聞主管時常召集大家在工作后喝一杯,”說到此,他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1948年,英國體育記者協(xié)會在“艦隊街”上正式成立?刀骷{成為其中一員,并在1960年代憑借在報道板球和橄欖球上的出色表現(xiàn)當選協(xié)會主席。
最難得——
搶到獨家新聞
為了更清楚地向記者講述1948年的往事,康恩納用圓珠筆寫了好幾頁筆記。他很少使用電腦,因此對于記者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從北京聯(lián)系上他,希望采訪一事頗感“神奇”。不過,在他的記憶中,六十多年前的報道方式與今日并無太大區(qū)別,比如,在體育賽事中,獲得金牌的勝利者始終是媒體追逐的焦點。
在那屆奧運會上,共有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隊、共4104位運動員(北京奧運會為11526人)參加了比賽。一些參賽國不僅派來了選手,也運送來大批物資。荷蘭運來新鮮蔬菜,丹麥帶來一批雞蛋,愛爾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則送來大量礦泉水!霸1940年代,運動員們多為來自富裕階級的業(yè)余選手,因為那時候窮人是沒有錢和設施進行訓練的,”他強調(diào)說。
田徑并非康恩納的主項,但讓他印象最深的明星依然是荷蘭女子田徑選手布蘭克爾斯·科恩。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位運動員獲得了女子100米、200米、80米欄和接力賽四枚金牌。“她總是媒體的焦點,關于她的報道鋪天蓋地,”他講道,“當然我也采訪了她好幾次。我認識她的丈夫,當時他是她的教練,后來他也成了一名記者,并與我頗有交情!
在1948年,媒體間的新聞大戰(zhàn)雖不及如今這般激烈,但康恩納與他的同事們也了解爭奪獨家新聞的重要性。
善于社交的康恩納不會放過任何專訪的機會,“這樣的時機往往發(fā)生在運動員訓練時。”他說,有一次,他在熱身場地逮著了一位“紅得發(fā)紫”的英國運動員,并將準備好的問題拋出,試圖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運動員”。不過,這段談話進行時,一個路透社記者跑了過來,“悲劇,獨家新聞泡了湯!
“不過,倫敦奧運會最有趣的一點是,雄心壯志的東道主隊僅獲得三枚金牌。其中一枚還是由一匹叫做‘獵狐者’的馬匹在跳躍展示項目上獲得的,”老人展現(xiàn)出英國人喜歡自嘲的一面,說道,“這聽起來多像是一個笑話!”
隨著2012年奧運會的臨近,康恩納更容易回憶起年輕時在賽場奔波的日子。有時他還會寫一些關于板球和橄欖球的文章。如今,雖然他依舊會精心打扮,穿戴體面,并開著老款奔馳在路上飛奔,但他并不靈活的腿腳已經(jīng)不允許他再像六十多年前那樣,搭乘地鐵去賽場了。不過,比賽期間,與他住在同一個街區(qū)的兒子一定會帶著威士忌前來,與父親一起看轉(zhuǎn)播,重溫那些關于奧運的往事。
晨報記者 張鑫
本期策劃 張大天 王旭浩 閻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