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網(mscbsc)訊 10月18日消息,“華為、中興事件警示與啟示”研討會昨天在北京召開。既本周一計算機學會舉辦的“為什么美國國會發(fā)難華為中興”特別論壇之后,再度聚焦美國國會針對兩家中國通信企業(yè)華為、中興的調查事件。
本次研討會由數字論壇、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聯合主辦,邀請了包含博客中國創(chuàng)始人方興東、中國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本富、《21世紀商業(yè)評論》執(zhí)行主編吳伯凡、北大法律碩士胡鋼、著名通信專家項立剛以及資深媒體人孫永杰、資深博客司馬平邦等人在內的數十位行業(yè)專家學者、意見領袖以及名博名記參與研討。
在會議上,方興東公開了美國國會針對華為、中興調查報告的中文版,并對此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本次報告中并未披露任何實質性的“干貨,”而通過此次報告反而說明了中國企業(yè)在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方面已對美國的領軍企業(yè)構成威脅,也同時說明了全球高科技力量正在發(fā)生轉移。從目前數據來看,思科在美國的市場收入占到60%,美國之外的收入只占40%,而華為是中國市場大概占30%,海外市場收入占70%,由此可見華為更全球化。此外,思科的毛利率達62%,利潤率是17%,華為的利潤率僅9.1%,思科高出華為近2倍。由此可見,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勢必會對思科的高額利潤產生較大影響,這也是思科不惜代價抵制華為的根本原因。雖然,目前中國高科技和美國并不能完全相提并論,但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隨后,呂本富、吳伯凡、項立剛、胡鋼等人也對此紛紛發(fā)表了看法。專家們一致認同,此次事件可稱之為轉折點,對比十年前,中國高新技術確實有飛躍的發(fā)展,也因此贏得了更多國內媒體和知識分子們的尊重和支持。而越來越多的國際挑戰(zhàn),對于思科、華為甚至中國企業(yè)來講都是個很好的促進。
隨著中國企業(yè)的壯大和發(fā)展,未來騰訊、百度等更多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yè)走出去,一定會面臨相同的問題,而此次華為、中興事件也帶給我們幾點啟示:第一,盡管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依然要堅持開放、公平,更加創(chuàng)新,才能崛起;第二,中國需要建立對等的安全審查制度,從戰(zhàn)略上重視中國高科技企業(yè),保護我們的自有品牌和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