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高居國產品牌投訴榜首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7月30日,深圳消費者委員會(簡稱深圳消委會)發(fā)布了《手機投訴分析》報告,統(tǒng)計了從2011年初至今年上半年的手機投訴情況。在品牌投訴數量排行中, 蘋果 、 諾基亞 、三星占據前三位,國產品牌中,華為手機投訴量最多。同時,深圳消委會稱,由于國內手機質量專業(yè)鑒定機構比較少,導致部分手機質量問題的責任認定存在盲區(qū)。消費者和廠商各說各的理,糾紛不斷。
“中華酷聯”成投訴大戶
在深圳消委會公布的數字中,華為的投訴量為172件,中興為161件、聯想和酷派同為為158件,而其余的國產品牌投訴量皆不足百件。這四家也是目前風頭最勁的國內手機廠商。
“可能我們的基數比較大”,一位華為手機終端人士稱,“實際上,我們在上海這邊,每月的各種網絡制式的手機維修量在4000臺左右,比其他一些廠商還要低”。
不過,從記者接觸的情況來看,用戶對華為手機的投訴不在少數。李女士所在單位去年參加了某運營商的合約套餐,可以優(yōu)惠購買華為某款定制機。但是使用時間還不足一年,購買了這款手機的同事中,近六成都反映手機出了問題,李女士手機也出現觸摸屏部分失靈的狀況。
華為人士對此表示,“每款產品出廠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包括屏幕的擠壓、跌落和溫度測試等等,通過了才能出廠。”不過他同時表示,每款產品都有一定的故障率,控制在限值內就行。
“中華酷聯”這四家廠商同運營商合作關系緊密,深圳消委會投訴咨詢部魏先生對《IT時報》記者表示,“我們有曾約談過運營商,希望他們加強對定制機質量的管控!
缺乏“裁判”,廠商用戶互不服
手機出了故障,但是對于故障的原因、何方來擔責,廠商和用戶屢屢產生對立。
用戶曾先生反映,他6月份購買了華為MATE手機,一個月后他在更換SIM卡的時候,發(fā)現不能識別。于是他就將MATE手機送至華為指定維修點維修,但維修人員告訴他,故障原因是因為手機進水,要維修必須付費。而曾先生認為,自己平常小心,手機不可能進水。
類似的例子不是個案,用戶王先生使用的是華為C8812手機,會莫名關機,送修時被告告知手機進水,要維修必須付300元。用戶張先生則在微博上吐槽,自己使用的華為手機屏幕失靈,維修時也被告故障乃人為進水所致。
在用戶看來,不管什么故障表現,都能歸咎于手機進水,而不能免費維修,這讓他們非常不解和憤懣。
一方說進水,一方說沒有進水,責任到底該如何認定?“我們這邊也接到不少這樣的投訴,比較頭痛”,魏先生說道,現在國內比較權威的手機質量問題檢測機構是泰爾實驗室,但是檢測費用比較高,“據我們了解,費用大概要500-2000元”,而且時間有些長,用戶即使手機出了問題也不樂意去送檢。
“我們現在已經打電話和泰爾那邊聯系過,但還沒有具體商談,想把檢測的門檻降低下來”,魏先生表示。
國產品牌投訴數量排行:(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
排名 品牌 投訴量(件)
1 華為 172
2 中興 161
3 酷派 158
3 聯想 158
5 金立 77
6 小米 73
7 天語 65
8 魅族 38
9 OPPO 24
10 步步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