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的歡喜,沒辭職的羨慕
9個月前,華為公司深圳總部職員梅學忠(化名)秘密組織了一個“圈子”,要求大家定期出來聚會討論,目的是匯總彼此掌握的信息,由此判斷公司正在執(zhí)行的辭職再返聘政策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職業(yè)前途和利益。梅學忠是華為公司的一名研發(fā)技術人員,有5年工齡。
此時在華為公司之外也是一片風雨之聲,華為“萬人辭職”事件被外界看作是這家知名高技術公司應對《勞動合同法》之舉。梅學忠和他的一些同事,剛開始有些吃不準公司此舉對他們是否有利,也不知道要是公司真的違反了《勞動合同法》,是否該利用法律為自己維權。
就在“圈子”成立半個月后,一位同事搞回一個“非常準確”的消息,他的一位同一學校畢業(yè)的師姐在提出辭職之后,通過重新競聘上崗,不僅獲得了一個比以前更好的職位,還獲得了一大筆補償金,這讓這位師姐很開心。據(jù)說這筆補充金至少相當于師姐一年的工資,不下20萬,關鍵是這筆錢“就像是白撿來的一樣”。
類似的消息不斷傳來,絕大部分的辭職老員工最后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而且公司承諾的補償金一分沒少。沒有人對公司的做法提出公開的反對,甚至連那些最后被辭退的人都沒有對公司提出勞動仲裁和訴訟。
梅學忠得到的消息是,那些最后沒有被繼續(xù)聘用的人,離開的時候拿到了比他們預想的更多的補償,“你說他們還會來和公司打官司嗎?”
于是,在外界已經(jīng)炒得熱火朝天的“萬人辭職”事件,在華為內(nèi)部最后變成了 “辭職的歡喜,沒辭職的羨慕”。不久,梅學忠和他的那幾個同事宣布“圈子”解散。
“工號文化”
華為內(nèi)部非但沒有對此事件提出更多異議,相反,老員工辭職后再返聘,等于他們工齡優(yōu)勢被徹底打破,很多人尤其是新來的員工對公司的這一政策非常歡迎。
兩年前就已經(jīng)從華為離職的童小松(化名)覺得華為這一做法值得稱道,“至少打破了那個已經(jīng)讓人非常討厭的工號文化!彼f。
童小松在華為非技術部門工作了兩年多時間,他對華為的“工號文化”記憶深刻。所謂“工號文化”,就是以某個人入職時間來確定他的工號,來得越早工號越靠前,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在公司的資歷越深。比如任正非過去的工號就是001,依此類推,工號越靠后,也就意味著資歷越淺。
童小松記得有一次他找到公司專門預訂機票的部門預訂機票。這個部門的服務員首先就是看工號,一看他的工號比較靠后,詢問信息時對他呼來喝去。而在此時,進來一位工號比較靠前的同事,這位服務人員立馬熱情異常。這讓童小軍松非常郁悶。
由于華為的工號已經(jīng)排到十萬序列,在華為“工號文化”盛行的時候,工號甚至成為人們猜測、識別來信者身份的一個線索。華為內(nèi)部郵件系統(tǒng)中,工號會出現(xiàn)在郵件中。公司員工每天都會接收眾多公司內(nèi)部郵件,回復原則是:部門內(nèi)同事的郵件要回復并處理。不認識發(fā)件者的郵件,工號靠前的,先查查對方有沒有配秘書,配了就是大領導,馬虎不得;沒配秘書的,出于尊重也會回復!岸ぬ柨亢蟮,如果不是熟悉的哥兒們,一律不予理睬!蓖∷烧f。
童小松認為華為采取辭職再上崗的方式,其實就是核心高管們已經(jīng)意識到“工號文化”的巨大危害!叭握且陨碜鲃t,也就沒有任何人敢提出異議。所以我覺得這一政策更多的目的是企業(yè)內(nèi)部自救式的改革而非只是為了規(guī)避《勞動合同法》的風險。”
“下一個8年工齡”之憂
梅學忠已經(jīng)注意到媒體對廣東省新出來的《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的解讀。他覺得媒體在解讀這部新規(guī)的時候,又拿華為“萬人辭職”事件說事,并以此判斷華為“萬人辭職”無效,是一種主觀臆斷。
直到現(xiàn)在,梅學忠也認為華為的做法沒有問題,新的《指導意見》似乎是在鼓勵已經(jīng)離職的員工向勞動部門申請仲裁,或者直接提出訴訟!拔椰F(xiàn)在不敢隨意臆斷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fā)生。但以華為所提供的平臺和待遇,讓我們員工與華為打官司甚至放棄這份工作,可能還沒有這個勇氣!彼f。
梅學忠和同事們現(xiàn)在反而有另一層的擔憂。3年之后,他和一批同事的工齡都達到8年。他不擔心會被企業(yè)要求辭職“工齡歸零”之后再上崗,而擔心等他到了第八年的時候,公司要他辭職再返聘,還會不會給一筆不菲的補償金。
“這個很關鍵,如果有,我一定會非常樂意地支持企業(yè)的這一政策,我這么年輕,誰也不能保證我會在這里干一輩子,所以工齡本身的意義并不大。如果沒有補償金,我們豈不是吃虧大了?”梅學忠說。
童小松覺得梅學忠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他認為,依《指導意見》,華為如果再次以這種方式來抹去員工的工齡,就是直接違反了這個新規(guī),必被勞動部門認定為無效。以華為決策層之精明,過去的辭職再返聘的辦法不會繼續(xù)實施,更不要說給補償金了。但是否會有其他變通的辦法來達到?jīng)Q策層的目的,還很難說。
華為內(nèi)部普遍認為,公司在員工的來去上,事情辦得很漂亮,鮮讓當事員工有話說。童小松舉例說,如果你同意辭職,華為公開說給你1萬元的補助,實際上,私下里給你的補助達到2萬甚至3萬,你說你還會對外抱怨不公嗎?
而對于出臺這部 《指導意見》的主管部門提出來的“對其他可能出現(xiàn)類似華為做法的企業(yè)予以警告”,童小松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覺得華為“萬人辭職”事件可能會讓其他企業(yè)借鑒,但不會成為樣本。他的理由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幾家企業(yè)有魄力和實力來模仿華為的做法”。(汪言安)
相關報道: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