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網速慢、網費貴”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fā)展、百姓生活因素之一。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各自提速降費方案,資費最高降幅35%以上。但大量網民不買賬。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上,媒體更應該積極理性看待提速降費工作,給予消費者適度引導。
提速降費,消費者與運營商存在認知鴻溝
網速慢、網費貴”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fā)展、百姓生活因素之一。根據(jù)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評估,發(fā)達國家固定寬帶資費占月平均收入的比例為1.5%,而我國無論網速還是網費都有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術使用與普及水平等方面處于全球第80名左右。
從4月中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提網速、降網費”,到此后工信部會議對加快4G建設、大幅提升網速等工作部署的多次表態(tài),再到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城市寬帶要免費提速40%以上”等五項舉措,官方一系列動作讓廣大網民看到了“提速降費”的希望。
此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各自提速降費方案,資費最高降幅35%以上。
雖然有運營商稱這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資費調整”,但大量網民不買賬。一項調查顯示,6.5萬名受訪網友,78.7%的人認為,三家運營商都沒誠意。近日,人民日報刊文再促“提速降費”,大批運營商與民意相背鞏固不了壟斷地位,更是讓民意對運營商的怒氣越燒越旺。
實際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更何況運營商龐大的計費系統(tǒng)調整及相關人員培訓都需要時間,本來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在提速降費方面就存在認知鴻溝。如何彌合這道斷層,應該成為業(yè)界探討的焦點,而不應讓運營商獨自承擔所有冤屈。
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上,媒體更應該積極理性看待提速降費工作,給予消費者適度引導。
千夫所指,運營商有點冤
實際上,運營商一直都在一直積極推動提速降費工作。由于運營商移動客戶群體龐大,系統(tǒng)結構比較復雜。每次推廣新資費舉措需要大量的上線準備工作,包含:業(yè)務規(guī)則梳理、系統(tǒng)改造開發(fā)、系統(tǒng)調測準備、客服文檔完善、客服人員培訓,因此需要分階段推出資費方案。
再加上運營商在實施寬帶提速降費的過程中,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難題,例如在“最后一公里”光纖入戶上遭遇物業(yè)阻礙;營收和利潤考核非常嚴格,被要求不斷降低營銷成本、提升利潤,而寬帶提速降費又面臨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的難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既然網絡是關乎全民的,單憑運營商的力量是難以實現(xiàn)“提速降費”的,可是運營商的“提速降費”方案出來后,所有的矛頭還是指向了運營商。
有媒體評價:總理猛踩油門,大快了網民的心,大家都翹首以盼!耙粸a千里”的網速和“白菜價”的網費,方案出來后運營商可謂“千夫所指”,誰也不體諒運營商踐行計劃的艱辛,還真是冤!
既然是“提速降費”從國家層面提出來的,政府層面首先應該有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而不是把所有的重擔都壓在運營商身上;其次,應該為“提速降費”計劃掃清道路,譬如物業(yè)開口要高價物業(yè)費的障礙。
持續(xù)推進,運營商下半年動作多
實際上,根據(jù)相關政策規(guī)劃,從6月下旬到年底,三大運營商還將推出一系列寬帶、移動網絡優(yōu)惠方案,并繼續(xù)推進寬帶提速有關工作。
據(jù)記者了解,中國移動已經推出了5至7月流量資費優(yōu)化舉措詳細的落實計劃,具體如下:
5月17日,已在移動商城上線話音短信包月套餐的預約功能。6月15日,已經完成48個國家和地區(qū)30/60/90國際漫游包天不限量套餐的上線工作。6月20日,將在端午節(jié)期間上線10元1GB的假日套餐。關于超套餐后的安心服務,目前,已經有26個公司完成套外10元/100MB套外安心包的上線工作,有14個公司完成了套外60元/1GB的系統(tǒng)開發(fā)工作,7月1日全網將完成系統(tǒng)改造工作。7月,將落實50元2GB的4G流量卡、10元1GB的夜間套餐以及“訂購50元以上流量套餐贈送夜間套餐”舉措。
此外,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也在積極推進提速降費工作。事實上,截至6月上旬,中國電信集團下調100Mbps和50Mbps的寬帶資費,向部分符合條件的用戶免費提供百兆寬帶,上海、江蘇、安徽、廣東等發(fā)達省份已經開始實施免費提速方案。中國聯(lián)通已有超過200萬用戶辦理了15元6G的視頻流量包。
在5月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工信部負責人曾承諾:到今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的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提至20Mbps,其他城市提至10Mbps。同時,要力爭年底前手機流量平均資費水平和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同比下降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