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通過重耕800MHz頻段建設4G網絡,中國電信在4G網絡建設上全力追趕,憑借在技術研發(fā)和人員積累方面的優(yōu)勢,中國電信的后發(fā)實力被業(yè)界看好。
在4G方面全力追趕,那么在面向未來的5G方面中國電信情況如何?在6月13日召開的2017年IMT-2020(5G)峰會上,中國電信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表示,中國電信在5G標準化活動中表現非常積極,對于商用,中國電信計劃從2019年開始建設部分預商用網絡,到2020年實現商用網絡部署,提供商業(yè)服務。
中國電信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副主任 楊峰義
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談起5G標準化進展,中國電信可能并不是媒體聚焦的重點,但實際上,中國電信在5G標準化活動方面表現非常積極,幾個數字可以說明情況:在3GPP當中中國電信推動了6項與5G相關的標準,向3GPP提交了160多項5G提案,申請了60多項專利。
楊峰義介紹,中國電信還建立了完整的5G評估體系和評估平臺,中國電信也是惟一一家向3GPP提交高頻共存系統仿真結果的運營商。
在IMT-2020(5G)推進小組,中國電信也表現積極。楊峰義稱,中國電信過去3年在IMT-2020(5G)推進組中提交了110多篇5G提案,尤其是在超密集組網等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也積極參與到IMT-2020(5G)推進組的5G測試和驗證工作中。
標準的推動,離不開中國電信在研發(fā)方面的積累。據悉,中國電信在2016年9月正式成立5G開放實驗室,以推進產業(yè)合作,加大設備制造商、垂直應用的合作,推進新技術、新產品與新應用的成熟和孵化。中國電信的5G開放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上海3個地方。其中,北京主要聚焦于5G網絡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如NR、EMC、網絡切片等;廣州主要聚焦于5G融合網絡以及研究與測試評估、終端等;上海聚焦于業(yè)務層面、業(yè)務模型等,開展5G網絡與垂直行業(yè)的合作。
據悉,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建立了統一的測試和驗證的環(huán)境,同時聯合創(chuàng)建了平臺,與產業(yè)鏈各方及垂直應用進行深度合作,同時開始對各種技術和原型做評估。
“我們做5G評估,希望最后在3GPP當中能夠獨立提交中國電信可以輸出的5G評估結果”。楊峰義稱。
楊峰義還透露了中國電信的5G試驗和部署規(guī)劃:2018年之前重點跟蹤工信部和IMT-2020(5G)推進組的試驗,包括集團和各實驗室的人員將重點參與相關測試軟件的工作當中;從2019年開始建設預商用的網絡,2020年實現網絡商用部署,提供商業(yè)服務。
研究核心技術,為5G探路
楊峰義還提到了中國電信對5G關鍵技術的思考。
第一個是Massive MIMO,該技術將為未來網絡建設形態(tài)帶來巨大改變。中國電信在此方面建立了仿真體系,通過對性能進行評估,中國電信認為Massive MIMO在實際組網環(huán)境下的性能還值得商榷。此外,在數;旌霞軜嬒,Massive MIMO的實現方式以及什么情況下能夠達到性能最佳,目前尚無結論。
第二是SDN和NFV,中國電信基于SDN/NFV提出了三朵云網絡架構,基本特征是功能模塊化、軟件接口、接入控制、C&U分離,這個方式是IMT-2020(5G)網絡架構的基礎,與和3GPP的SBA架構也是一致的。中國電信提出了CTNET2025規(guī)劃,希望到2025年絕大部分網絡可以實現SDN/NFV,未來5G網絡有望嵌入到CTNET2025規(guī)劃。
第三是Multi-RAT,多接入網的融合。多種場景下用戶對多種業(yè)務的連續(xù)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希望多種接入網能夠實現融合。中國電信兩年前已經推動了LTE和WLAN聚合,面向5G,將繼續(xù)推進Multi-RAT的工作,重點推動LTE接入到NGC網絡,以及LTE網絡向eLTE演進,同時與5G NR實現互操作。
第四是MEC,中國電信近年來持續(xù)推進MEC工作,而不是等到5G成熟再動手。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在一個汽車小鎮(zhèn)實際了MEC現網的覆蓋。
第五,將PON作為5G傳輸技術。未來5G頻段很高,室內覆蓋是個大難題,中國電信嘗試PON模式在特殊區(qū)域實現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