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舒文瓊
近日,筆者偶遇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記者,因此前對于臺灣地區(qū)的無線城市多有聽聞,故特向其打聽是否經常使用“無線城市”網絡,不料該記者的回答出乎意料,她表示,她經常使用的都是公共場所的免費熱點服務,對于收費的無線城市很少使用。
無獨有偶,不久前美國Devicescape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免費Wi-Fi是一個重要的流行趨勢,當問及會在家和辦公室以外使用哪種Wi-Fi服務時,76%的受訪者表示咖啡店的免費Wi-Fi服務是他們的選擇。
盡管上述兩個調查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免費的Wi-Fi模式已經深入人心,收費的Wi-Fi并不十分受用戶歡迎,而這對于我國的WLAN建設也有一定啟示意義。
眾所周知,WLAN在我國起步較早,國內運營商多推廣“3G+WLAN”的上網模式,進一步將WLAN從試驗推向了商用。而在WLAN資費方面,運營商的策略可謂五花八門,有的免費、有的收費、有的搞優(yōu)惠。參考Wi-Fi在許多較成熟地區(qū)的商用情況,筆者認為,運營商在WLAN的市場定位和資費制定上需要特別設計。
WLAN作為3G的補充毋庸置疑,因為3G和WLAN各有特點,3G網絡覆蓋廣泛,但是速率不夠穩(wěn)定,易出現網絡擁塞的情況,WLAN作為一種輔助的無線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即使用戶歡迎免費的WLAN服務,一刀切地采取全免費策略也是不可取的。北京郵電大學一位教授曾做過一個測算,如果用Wi-Fi網絡覆蓋北京地區(qū),則需要在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設1萬個Wi-Fi基站,建設總費用就需人民幣1億元,耗資如此巨大運營商必須考慮如何收回成本投資。對于咖啡店、機場、商場、書吧等公共場所,運營商可以把費用轉移給商家而免收用戶費用,商家提供增值的上網服務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此也樂于承擔Wi-Fi費用;在另外一些公共場所,運營商可以爭取由政府出資補貼,方便市政建設,增加市民福利;不過大部分的場所和地區(qū),代用戶出資的渠道少之又少,因此WLAN上網的費用也就無可避免地會落在用戶身上。
即便必須向用戶收費,具體的收費方式也需考慮周全,“3G+WLAN”一攬子包月收費就較為可取。因為用戶大多認同免費的WLAN服務,所以如果運營商在資費套餐中特別注明WLAN的時長和3G時長各是多少,不僅會引起用戶的反感,而且會增加計費的難度;WLAN和3G統一計費則既方便了用戶也方便了運營商自己,同時也淡化了WLAN收費的色彩,不會遭到用戶的刻意抵制。
此外,如果采取一攬子包月收費,運營商在服務質量上也要保證一致性和統一性,因為無差別的收費對應的是無差別的服務,無論是Wi-Fi上網還是3G上網,只有上網體驗一樣地流暢,才能讓用戶認為一攬子收費是合理做法。
- ←←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 版權申明:部分文章轉載或來源于投稿,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
- 上篇文章:“細說”上海電信博物館
- 下篇文章:上海電信成立戰(zhàn)略發(fā)展咨詢委員會
-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