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東莞消費者投訴遭遇當地廣電運營商“不買指定品牌高清電視機或者機頂盒,被斷高清信號”涉及“霸王條款”一事(詳見6月15日南方日報《3C周刊》),東莞有線運營商日前約見南方日報記者“喊冤”,東莞廣電網絡傳媒發(fā)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賴江紅稱,指定品牌主要出于“統(tǒng)一技術,方便后續(xù)服務”的考慮,并且是東莞有線數字電視轉網的“成功經驗”;而此前“鬧別扭”的T CL市場部人士昨晚獨家透露,已經與東莞有線運營商達成合作協(xié)議,T C L向東莞有線購買480元的付費節(jié)目包和IC卡,東莞有線承諾向其提供一體機的數字電視信號。
據悉,創(chuàng)維、康佳等知名品牌也有望借此重新進入東莞有線電視市場。盡管如此,仍有很多消費者表示,廠商出于利益之間的博弈,不該捆綁消費者正常收看高清電視的合法權益。更有消費者指出,廣電運營商和電視廠商合謀,吃虧的始終是消費者。記者同時證實,當前即使東莞有線開放數字信號,購買了數字一體機的消費者仍然無法實現包括免費的數據廣播功能在內的多個互動功能。賴江紅稱,“我們只能要求合作的一體機廠商盡到對消費者的告知義務,消費者自愿選擇買還是不買。”
東莞有線:“統(tǒng)一品牌方便后續(xù)服務”
由于目前東莞有線指定的電視一體機以及機頂盒是由東莞本地企業(yè)佳彩生產的,此前有消費者和其他品牌廠商質疑其中是否存在商業(yè)維護和利益關聯(lián)。東莞有線方面大呼“被冤枉”。
東莞廣電網絡傳媒發(fā)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賴江紅介紹說,東莞有線進行數字電視轉網時,經過多方考察,出于“統(tǒng)一技術,方便后續(xù)服務”的考慮,決定統(tǒng)一品牌。據她回憶,當時共有包括T C L、創(chuàng)維等在內的9家廠商進行招投標,之所以選擇佳彩,“轉網時我們是免費贈送機頂盒的,以700元/臺,東莞全市轉網共需100萬臺計,需要超過6個億的資金,當時我們拿不出這么多錢,佳彩承諾可以由東莞有線在五年內分兩次付款,并提供五年免費維修”。
從市場的角度,限定品牌,讓消費者失去了自由選擇不同品牌產品的權利,對于其他機頂盒、一體機廠商來說也有失公允,但為東莞有線節(jié)約了大量的后續(xù)升級和維護成本。這被東莞有線視為成功經驗,據稱有不少外地省市還專門前來考察學習。賴江紅介紹,最近的一次數字電視軟件升級,東莞全市140萬臺機頂盒兩天完成全部升級,“同樣的升級,在廣州,兩個月才只能解決一個品牌機頂盒的升級問題”。
彩電廠家:增加成本只能由消費者買單
目前,我國不同地區(qū)所采用的數字電視C A方案各不相同,目前全國至少有十幾種C A方案,即便同一種C A方案的不同運營商要求也不一致,缺乏統(tǒng)一標準。由于加密手段不同造成即便硬件大同小異,在不同地區(qū)也無法實現同樣的收視功能,這要求機頂盒和數字一體機硬件廠家需要與廣電運營商進行技術方面的對接。
按照目前的情況,針對不同的機頂盒,需要不同的升級軟件和程序,這對廣電運營商來說,增加了相當一部分運營成本,有廣電運營商就表示,“我們不靠機頂盒掙錢,也不希望機頂盒需要我們額外花錢”。
東莞廣電網絡傳媒發(fā)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鄭克章坦言,“我們是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歡迎不同硬件廠商來洽談合作的,但前提是要在廠家吃透當地數字電視標準、主動實現兼容的基礎上!彼硎荆瑬|莞有線方面甚至可以免費提供購買的相關軟件供廠家去進行后臺業(yè)務的兼容對接。
只是,這項兼容對接工作的成本,數字一體機廠家也不愿意承擔。記者從相關廠家了解到,同一廠家生產的數字一體機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如果在不同地區(qū)都被要求進行后臺業(yè)務的兼容對接,需要針對不同地區(qū)銷售的一體機單獨進行技術改造。這位業(yè)內人士也坦言,機器本身的成本雖然不高,但改造手續(xù)繁瑣,此外,發(fā)生故障時,配件也無法統(tǒng)一,都造成后續(xù)管理成本增加,導致數字一體機廠家在這個問題上不愿意向廣電運營商讓步。
消費者:“有錢也沒法選擇”
在這場利益的博弈之中,廣電運營商和數字一體機廠家互不妥協(xié),最后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記者獲悉,東莞有線已經與數字一體機廠家T C L率先達成合作。據T C L方面透露,與東莞有線的合作借鑒此前廣州的模式,T C L向東莞有線購買480元的付費節(jié)目包和IC卡,東莞有線向其提供一體機的數字電視信號。T C L方面對合作表示滿意。據悉,此后其他數字一體機品牌與東莞有線的合作都將參照這一方式。
關于數字一體機廠家購買付費節(jié)目的成本,雖然此前接受采訪的彩電廠家都語焉不詳,或含糊表示由廠家自己承擔,但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堅信,“肯定在數字一體機的市場價格里有所體現,等于還是要消費者自己買單”。負責此次合作的T C L內部人士的擔心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這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付費節(jié)目包其中包括了4個付費高清頻道節(jié)目一年的收視,但與廣州購買160-230元半年付費節(jié)目相比,絕對額太大,擔心消費者未必能夠接受。”
居住在莞城的陳先生,之前“趕時髦”購買了一臺高清數字一體機,放在家里當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擺設,他表示,如果花錢能夠讓這臺一體機和其他用機頂盒的電視機一樣使用,這個錢他愿意出。但實際情況是,即便陳先生愿意花錢,也無法享受完全等同的數字電視服務。
記者從東莞有線了解到,即便開放數字信號,由于一體機沒有實現后臺業(yè)務的兼容對接,包括免費的數據廣播功能在內的多個互動功能仍然無法實現。賴江紅表示,“我們只能要求合作的一體機廠商盡到對消費者的告知義務,由消費者自愿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