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日,手機實名制正式實施。按照該政策出臺的初衷,手機實名的好處至少有三個:有效杜絕垃圾短信;為攜號轉網做準備;健全個人信用體系。
一年過去了,關于垃圾短信這一點,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沒有根本改變垃圾短信滿天飛的情況;攜號轉網一事,至今仍沒有大面積推廣的消息;至于手機實名制對于個人征信體系的健全能起到多大作用,暫無定論。今年人民銀行有關方面就表示,因運營商欠費信息管理不夠規(guī)范,不建議個人信息體系中采集手機欠費信息。
運營商沒有執(zhí)行動力
手機實名制為何遭遇尷尬?有人士分析稱,首先,在手機實名制政策推出后,沒有相應的配套法規(guī)跟進。其次,對于運營商來說,沒有執(zhí)行手機實名制的動力。尤其是在社會銷售渠道,代理商是運營商重要的圈地途徑,從利益角度考慮,運營商怎會下定決心進行有效監(jiān)管?或許,將手機實名制上升到法律層面,對銷售者和購買者的違規(guī)行為及懲罰進行明確規(guī)定,才可能形成強大的約束力和威懾力。
實際操作不夠人性
手機實名,有諸多好處。但有時由于運營商的服務不夠人性化,也給用戶帶來了不便。
兩年前,謝小姐在消費過程中獲得一部商家獎勵的手機和號碼。幾天前,手機不慎遺失。她趕到營業(yè)廳補辦,工作人員要求必須提供機主身份證原件。謝小姐這才記起,當初獲得獎勵的手機和手機卡并沒有過戶到自己頭上,因此無法提供。她表示,可以提供該手機完整的通話記錄,結果還是被營業(yè)廳工作人員拒絕了。難道服務就不能再人性化一點么?無獨有偶,朱先生從原工作單位離職了,想換手機號,但是被營業(yè)廳工作人員告之,必須出具其原工作單位的公章才能銷戶換號,手續(xù)十分繁雜,因此只能繼續(xù)用原號……類似的現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有專家認為,手機實名制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用戶隱私,減少垃圾信息,實現手機實名制除了運營商自覺自律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運營商監(jiān)管,從源頭上進行管理。而運營商在嚴格執(zhí)行手機實名制的同時,對可能出現的個別現象也應有預案,人性化地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但總體來說,手機實名制利大于弊,除了防止商業(yè)廣告的騷擾外,未來電子商務、位置服務都需要用戶的身份識別,有了實名制后有管制地開放這些信息,將更好地推動手機網的發(fā)展。成都商報(微博)記者 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