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報1個月免費體驗啦!”、“恭喜你,免費贈送彩鈴3個月,開通即送20元話費”,接下來就是“體驗,請回復××××”,甚至以“同意體驗的無需回復,本月內即可開通”強塞予消費者消費。這類形形色色的免費體驗、免費試用體驗短信,已成為通訊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不少好奇的消費者抵擋不住連番“轟炸”的免費、贈送誘惑,成為“免費”體驗和試用的被坑群體。
據(jù)了解,在消費者使用免費體驗、試用服務時存在三個消費風險:一是到期不提示,被自動轉為訂制。推銷服務時,銷售員或短信會溫馨地提示“如您不滿意,可到營業(yè)廳或發(fā)短信取消該服務”?纱蟛糠窒M者根本就不會去計算免費試用期限到何時為止,通常都會忘記到期取消,結果被訂制套牢。二是不主動查話費,稀里糊涂被扣費。大部分消費者沒有主動查詢話費的習慣,被訂制了包月服務幾元或10幾元的零星費用,即使查了也不太注意,即使發(fā)現(xiàn)也不愿費口舌追究。對于從不看短信或查詢話費的老人家,收到無需回復即可開通的霸王短信,更是不明不白地一直被無辜扣費。三是訂制容易取消難。消費者要取消這類被訂制的服務,就得到營業(yè)廳或發(fā)短信取消。去營業(yè)廳要排隊等候,發(fā)短信取消也不容易,有些業(yè)務并非發(fā)一條取消短信就可取消,還得按提示短信步驟一條接一條的幾個短信來回才可取消,甚至發(fā)了數(shù)條短信后,仍取消不了的情況屢見不鮮,最終可能是消費者在無奈之下放棄取消或投訴。
對此,工商部門提醒,免費體驗、試用,消費者應該了解該服務是否是自己所需。同時,在嘗試免費服務前要弄清楚相關問題。例如,免費期滿時,是否會自動取消。到期后,主動查詢是否被訂制,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和方法取消定制。
本版撰文/整理 高薇
本版攝影 曾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