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反壟斷法》終于向央企開刀了。
發(fā)改委公開、高調表示調查中國電信(微博)和中國聯通(微博)在寬帶市場的壟斷地位,這讓很多人拍手稱快。就像中國政法學院教授李曙光所言,這至少證明《反壟斷法》不是 “紙老虎”,而是“長牙的老虎”。
《反壟斷法》為何選擇在這個時機對電信和聯通的寬帶“亮劍”,令人有很多想象空間。
眾所周知,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產業(yè)和經濟屬國家所有,并在相關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在不少老百姓和消費者看來,這就是所謂的“壟斷”。比如:石油、電信、電力、鐵路等領域都由央企主導。
以電信行業(yè)為例,誰能經營基礎電信業(yè)務、誰能經營固定電話、誰能發(fā)展手機業(yè)務以及誰能發(fā)展寬帶均需要獲得有關部門的牌照和許可。正因此,中國移動(微博)才能夠在電信和聯通都沒有移動通信牌照的多年里,獲得手機業(yè)務的大發(fā)展并一舉成為最大的運營商,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中國移動進入固話和寬帶市場也被工信部嚴格限制,并下文通報。
如何界定壟斷是非常有爭議的話題。“這也是《反壟斷法》出臺過程中爭議最多的部分,因為無論是經濟壟斷還是行政壟斷,都會涉及到國有企業(yè)! 李曙光表示。
值得玩味的是,如果有消費者舉報中石油、中國移動壟斷或國家電網壟斷,發(fā)改委是否會同樣立案調查?現在看來,《反壟斷法》還遠未到那一步。這次發(fā)改委調查的反壟斷案,更多是電信和聯通在寬帶入口接入方面對其他競爭企業(yè)的壟斷,并非在消費者市場的壟斷。
至今,發(fā)改委仍未公布舉報方信息以及立案標準,這讓此次反壟斷調查的出臺過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不過,容易令人聯想到的是,目前正是廣電系統(tǒng)和電信系統(tǒng)爭奪三網融合的關鍵時期。據了解,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出臺時間一推再推,雙方陣營辯論最激烈的,就是寬帶帶寬和寬帶出口問題。廣電系運營商在寬帶市場一直難有作為,除了自身的網絡建設規(guī)模和水平有限之外,需要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繳納高額的網間結算費用也是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我國95%互聯網國際出口寬帶、90%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99%互聯網內容服務商,均集中在電信和聯通,形成雙壟斷格局。據工信部2010年9月的統(tǒng)計數據,全國擁有1.2億寬帶接入用戶,其中,電信占51%、聯通占39%、鐵通(中移動)占6%、廣電占4%。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為此提出 “第五次電信重組”的建議,目的就是打破寬帶產業(yè)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南北互聯網接入市場上各自獨家壟斷狀態(tài),解決電信、聯通受困于互聯網接入和“被接入”(內容流量提供商)的問題。
具體操作方案是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業(yè)務及內容運營分拆出來,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在寬帶接入領域引入競爭。不過,由于牽涉的利益方太多,這個方案在行業(yè)內并不被看好。
央視表示,據有關部門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夠推動市場上形成有效競爭,未來5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38%,至少為消費者節(jié)約上網費用100億~150億元。
而此次發(fā)改委對電信和聯通寬帶的反壟斷調查,至少可以幫助一直在寬帶市場舉步維艱的企業(yè)拓展市場,并以相對便宜的價格拿到寬帶資源。從這個意義上,對于促進市場競爭確實有一定好處。
在發(fā)改委高調宣布了對電信和聯通的調查之后,恐怕有壓力的,除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外,還包括主管部門工信部,雖然運營商可以自己制定市場政策,但相關的寬帶出口價格卻是由工信部指導定價。
目前,發(fā)改委是否會對兩家運營商真正罰款以及罰款多少成為媒體最關注的內容。但即便是發(fā)改委下了罰單,兩大運營商認罰,然后下調了相關寬帶接入的價格,所謂的“壟斷”格局仍不會得到改變。“這個錢是運營商賺了,就以國企利潤的形式上交,如果被發(fā)改委罰了,就是直接以發(fā)改委名義上交,其中有多少區(qū)別呢?”一位電信行業(yè)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