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2月4日電(記者 陳剛)擁擠或者不擁擠的公交車上,忙碌或者不忙碌的工作間隙里,常見的景象是,人們端著各自的手機,上網、看書、或者玩游戲。發(fā)達的通信和網絡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卻在有意或無意間,占據了眾多欣賞風景和與人交流的機會。
曾有友人說起,與朋友聯絡,短信可以一個接一個發(fā),見了面卻只是三言兩語;又有同事提及,從手機渠道獲得的資訊越來越多,卻漸漸疏于現實的體驗和交流。是的,手機幾乎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一日不帶在身邊,就會焦躁恍惚、心神不寧。
手機確實有眾多好處,它可以交流信息、閱讀新聞、欣賞音樂、放松心情,還能在吵鬧擁擠時獨辟清靜,在安靜孤獨時消磨光陰。可是,如果形成慣性而整日端詳不停,甚至變成依賴而人不離機,那么,這樣的好工具也極易讓我們錯失身邊最美的風景,正如旅游時只顧不停趕路照相留影的人,忙碌中卻忽略了體驗身邊的好山好水。
說到底,個人的“手機世界”是個相對沉默的小圈子,與繽紛多彩的大世界相比,終究容量與內涵有限。越來越先進的現代技術在提升手機工具性能的同時,也在考驗個人的使用和自制能力,善用者如魚得水,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質,不善者則易被工具所累,反而擠壓了生活的空間,弱化了個人的主體地位,極端者甚至隨工具亦步亦趨,沉溺為工具的“奴隸”。
我們要做的,是讓手機始終為我所用,成為生活的“加分項”,而不是任其沖淡生活的色彩。在必要時使用,在必要時放手,讓機器降降溫,也讓目光轉向自然和人群。少看點手機,騰出時間多觀賞窗外的藍天白云;少看點手機,騰出精力多關注冬雪皚皚和春暖花開;少看點手機,騰出心思多與家人朋友交流談心;……
少看點手機,多看點“風景”,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體驗現實生活的精彩。如果你也有同感,現在開始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