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 張晉
據工信部統(tǒng)計,截至今年1月份,國內IPTV的用戶已經達到了1400萬。自2004年國內開始開通首個IPTV業(yè)務以來,IPTV已經被認為“運營商本來看好,但實際發(fā)展較慢”的業(yè)務之一。IPTV在我國的發(fā)展落后于預期,其原因主要是受限于內容資源瓶頸,以及廣電大力扶持互聯網電視市場帶來的沖擊,亟需政策加碼刺激市場發(fā)展。
今年兩會再提三網融合,給市場注入強心劑,此外在寬帶提速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下,三網融合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業(yè)務——IPTV如何突圍備受關注。據賽迪顧問的預測數據,2012年,中國IPTV用戶規(guī)模有望達到2110.2萬戶,較2011年增長751.7萬戶,增長率達55.3%;2014年,中國IPTV用戶數將達4042.4萬戶,相比2011年有近2倍的增長。
政策轉變促互聯網電視發(fā)展
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透露,互聯網電視一體機用戶數量在2011年底超過了IPTV用戶數量(1350萬),加上機頂盒用戶數約300萬,截至目前,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總數已經接近2000萬。
廣電總局自2010年初開始陸續(xù)發(fā)放了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而受制于網絡傳輸技術、內容資源及帶寬資源等因素,真正投入并運營互聯網電視的牌照方只有百視通、華數和南方傳媒。百視通、華數和南方傳媒作為最早落實運營互聯網電視的企業(yè),目前已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眾多視頻網站紛紛加快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的步伐。樂視、PPTV等與CNTV、華數等簽約,提供一年期的內容服務,試水互聯網電視。南方傳媒早在2011年年初即與優(yōu)朋普樂成立合資公司。2012年年初,騰訊也與CNTV成立合資公司。
廣電總局科技司有關人士表示,按照可預期的效果,互聯網電視在2012年底的用戶數量將達到3000萬。
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相關政策走向從簡單的封堵,到有條件地鼓勵發(fā)展,經歷了針對互聯網硬件終端的整治、針對互聯網電視內容提供商-視頻網站的整治、廣電的統(tǒng)一管理下的鼓勵運營三大階段。到了2011年12月,政策有了極大的轉變。國家廣電總局下發(fā)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廣辦發(fā)網字【2011】181號)文件顯示,廣電總局決定改變以往通過叫停規(guī)范互聯網機頂盒的“單純監(jiān)管”方式,轉而“鼓勵運營”引導該產業(yè)的發(fā)展。這是互聯網電視行業(yè)發(fā)展多年來的首次突破。
此項政策關閉了視頻網站與終端企業(yè)的直接合作機會,但同時結束了互聯網電視“無法可依”的灰色狀態(tài),給產業(yè)鏈帶來了新商機。由此,廣電總局通過對互聯網電視集成業(yè)務牌照持有者、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牌照持有者進行管理,即可達到管控電視機終端的目的。
廣電“一箭三雕”的策略
互聯網電視的政策轉變,對廣電而言有著重大的意義。通過開禁互聯網電視,廣電實現了一箭三雕的戰(zhàn)略目標。
第一,進一步強化了廣電在以電視機為主的視頻娛樂市場上的核心控制地位。渠道為王,掌控了集成播控平臺,廣電實際上掌握了這個產業(yè)的命脈。
互聯網電視的開禁,是在廣電掌控集成播控平臺前提下的開禁,同時,廣電掌控了牌照發(fā)放權(實際操作中,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清一色都是廣電系統(tǒng)的公司),讓互聯網的視頻網站公司和互聯網電視機生產商成為廣電的外圍附庸,只能通過廣電的集成播控平臺接入互聯網,這實際打造了非常有利于廣電的產業(yè)架構。
互聯網電視的內容牌照和播控平臺由“廣電系”的7家內容集成商獲得,分別是: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的CIBN、湖南廣電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CNBN——央廣廣播電視網絡臺。2011年11月10日,央廣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中央銀河互聯網電視集成運營平臺正式通過廣電總局驗收,互聯網電視七大國有播控平臺已經布局完畢。
第二,順應互聯網電視的大潮,拓展廣電收入來源;ヂ摼W帶來眾多新的業(yè)務,也帶來了滾滾的真金白銀。互聯網電視市場蓬勃發(fā)展,如何在其中獲利的想法,最終戰(zhàn)勝了簡單的封堵策略。我國最初的互聯網電視業(yè)務,只是視頻網站和電視機生產商之間的合作,繞開了廣電。在互聯網電視新政策的框架內,電視機廠商必須通過廣電總局認可的牌照方提供的播控平臺,以保證平臺的合法性。在牌照制度的規(guī)范下,電視廠商要生產互聯網電視,必須和那7家牌照商合作,網絡視頻公司也需要和那7家牌照商合作,這構成了“終端制造商+內容平臺集成商+集成播控平臺提供商”的三方合作模式。由此,廣電深度介入的產業(yè)鏈的一環(huán),順利實現互聯網電視業(yè)務的收入分成。
第三,對運營商的IPTV業(yè)務進行遏制。在家庭視頻娛樂領域,廣電強勁對手是電信運營商的IPTV。廣電牢牢掌握IPTV集成播控權這個命門,對電信運營商進行遏制。在2010年7月國務院公布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中,新媒體的內容播控權被劃歸廣電。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電信運營商有時候會采取迂回策略,減緩廣電的遏制。
互聯網電視基于寬帶互聯網,寬帶網絡是電信運營商的優(yōu)勢業(yè)務領域,廣電難以在寬帶網絡領域和電信運營商競爭。廣電通過互聯網電視,讓競爭對手的寬帶網絡成為廣電控制的互聯網電視的實現手段;ヂ摼W電視和電信的IPTV具有高度的業(yè)務相似性,通過互聯網電視業(yè)務,廣電實現了對電信的“外線作戰(zhàn)”,將戰(zhàn)火引入了電信的寬帶網絡領域,進一步將電信運營商的優(yōu)質寬帶網絡管道化。
互聯網電視業(yè)務有眾多的視頻網絡公司和電視機生產商參加,通過行業(yè)政策,廣電和他們構成了同盟關系,從而彌補了廣電自身財力、物力、營銷能力的不足。更有利于遏制電信運營商的IPTV。
三網融合下IPTV發(fā)展如何突圍?
隨著今年國內寬帶普及率的持續(xù)提升,在需求拉動、技術推動、運營商業(yè)務轉型等多種因素驅使下,有機構預測,我國IPTV業(yè)務將得到快速發(fā)展。三網融合的擴容,雖然政策層面上令IPTV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更多家庭,但IPTV的發(fā)展還困難重重,如何打造成熟的合作模式將保障未來千萬量級的新增IPTV用戶規(guī)模的提升。
內容是核心。IPTV的內容不能僅僅依靠電信運營商來提供,以開放的合作方式,電信運營商可以聯合互聯網視頻公司、地方電視頻道,豐富IPTV的內容。電信運營商尤其要遏制自己做大自有內容的沖動,否則會影響到合作關系的穩(wěn)定。
網絡是關鍵。IPTV是建立在寬帶網絡的基礎上,高速優(yōu)質的寬帶網絡是優(yōu)質的IPTV視聽效果的網絡基礎。電信運營商早已開始打造高速的光纖網絡,用戶的寬帶接入速度得到極大提高。為了提高IPTV的品質,電信運營商可以采用智能網絡的相關技術,給IPTV優(yōu)先分配網絡資源。
推動“電視、電腦、手機三屏融合”,尤其重點推動TV、PC、平板電腦的融合。隨著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里面具有多部TV、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這給“三屏融合”提供了市場基礎,尤其是平板電腦的出現,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數碼消費方式。“三屏融合”更是電信運營商技術優(yōu)勢的所在,這是提升IPTV競爭力的重要領域。
可以嘗試“終端補貼”方式,電信運營商可以和液晶電視機生產商以及機頂盒生產商合作,采用類似手機終端補貼的方式,降低用戶消費IPTV的門檻。
結合高帶寬的寬帶接入業(yè)務,在更大范圍內采用捆綁方式,將IPTV打包進入電信產品包。
友好便捷的操作極其重要。iPad給我們做了榜樣,即使是小孩子,也能順利操作iPad。IPTV的操作界面(包括遙控器操作設計)一定要達到友好的境界,讓用戶不用看說明書,就可以順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