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分析師稱,蘋果的市場份額雖不占優(yōu)勢,但整個行業(yè)的利潤多數被蘋果拿走了。與蘋果的賺錢能力相比,其他手機廠商雖份額占多,但很多賠錢
■本報記者 馬 燕
一直以來,蘋果都將三星視為全球范圍內智能機最大的競爭對手。專利戰(zhàn)起于2011 年,雙方在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地相互訴訟對方侵權,目的都不是為了現(xiàn)金賠償,而是確保市場份額和限制對手發(fā)展。
雖然世紀審判蘋果完勝三星,但在中國智能機市場,蘋果的市場份額卻正在急速下滑。
中國智能機市場蘋果排第7
市場調查公司HIS iSuppli近日發(fā)布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三星電子以20.8%的市場份額,占據出貨量榜首。其后,依次是聯(lián)想、酷派、華為、諾基亞等4家廠商,而中興和蘋果則被擠出了前5名。
據報告,今年上半年,iPhone在我國出貨量為520萬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7.5%,僅排名第7。
相比之前排名第二的市場地位,蘋果在中國智能機市場份額快速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
“不可否認,蘋果的絕對增長仍較大,但來自安卓陣營的更大的增長使基數變大,稀釋了蘋果的市場份額比例。”華創(chuàng)證券券TMT高級分析師李怒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上述看法。
IHS iSuppli分析師凱文·王(Kevin Wang)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iPhone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大概是1000萬臺,今年預計應該有1500萬的銷量,大概會有50%的增長,已屬不錯。
但整體智能機的增長非?欤袊袌稣w智能機去年銷售了7000萬臺,今年最少也會有1.6億的銷售量,甚至可能到1.8億,達到2倍多的增長。IHS iSuppli還預測,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今后5年將擴大至約10倍。
蘋果堅稱只做最好產品
對于蘋果市場份額的下滑,業(yè)內人士多認為,價格是一大因素。
在《證券日報》記者與多位業(yè)內人士的交流中,他們普遍流露出“蘋果還是太貴”的看法。他們認為,對中國用戶來說,iPhone的價格過高。與美國不同,中國運營商對手機的補貼較少,因此iPhone等旗艦級產品的價格超出了普通用戶可承受的價格范圍。一位研究員略帶玩笑表示,“也不可能人人都去賣腎買蘋果”。
高盛此前曾宣布,亞非拉已經成為3G用戶的增長主體,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消費能力不及發(fā)達國家,因而高盛判斷,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整體價格必須下降去挖掘中低端市場。
但單從蘋果CEO庫克最近的表態(tài),尚看不出其改變高端路線的打算。庫克曾表示,蘋果沒有計劃推出簡化版iPhone,與廉價智能手機廠商競爭。庫克7月份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堅定地認為,與發(fā)達市場用戶類似,新興市場用戶希望獲得出色的產品。因此我們將堅持自己的方式,開發(fā)最好的產品。我們認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業(yè)務前景將一片光明!
不過,面對這一趨勢,蘋果其實并非無動于衷。
華創(chuàng)證券TMT高級分析師李怒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蘋果在價格梯度方面其實不像大家想得那樣做得一定很貴,蘋果不同規(guī)格和價格的產品已經形成梯度,比如iPhone的價格從 699美金到299美金,到199美金,甚至0元合約機,其形成的價格梯度還是能夠滿足市場高中低各個檔的需求。
蘋果賺錢能力仍最強
對庫克的上述表態(tài),李怒放解讀為蘋果是要保持其客戶體驗的領先。他指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的競爭是第一階段的競爭,即比拼客戶體驗、性能完整的階段,還沒有到比拼成本、售價的第二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蘋果市場份額不占優(yōu)勢,但整個行業(yè)的利潤絕大部分卻被蘋果拿走了。去年美國最賺錢十大公司的名單中,蘋果位列第三。李怒放告訴記者,與蘋果的賺錢能力相比,其他手機廠商,即使份額占多,很多也是賠錢,只有三星是微利。
他認為,在競爭的第一階段,蘋果只要緊緊抓住客戶體驗這個王牌,就能夠掌控整個行業(yè)的話語權。
但蘋果也在研判競爭第二階段什么時候到來,并有傳聞稱,蘋果準備將第三代iPhone重新推入市場,目前正在做節(jié)奏的判斷。
在李怒放看來,即使蘋果有意推出低價產品,其渠道與產品的不匹配也將成為制約蘋果的一個瓶頸問題。
蘋果沒有工廠,在渠道的掌控方面也不像三星和諾基亞等手機廠商那樣廣泛布局。蘋果不想花大力氣和大成本去建設渠道。它希望它的渠道走向社會化的網絡渠道,另一部分則交給運營商。而這些渠道所覆蓋的人群基本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產人群,中低端產品的目標人群,比如廣大的農村用戶,很難接觸到這些渠道,這就決定了中低端產品不能適應蘋果現(xiàn)有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