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飆
最近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針對華為和中興的調查報告公布之后, 華為和商務部都做出了強烈反應, 認為報告缺乏事實依據(jù), 是在利用政治偏見, 借國家安全之名行貿(mào)易保護之實; 確實, 在選戰(zhàn)正酣之際發(fā)表這樣的報告, 難免讓人懷疑是在挑逗選民對外部威脅的莫名恐慌來撈取政治利益, 也不排除競爭者乘機游說鼓動, 大塞貿(mào)易保護私貨。
不過, 中美兩國在國際關系上的對立局面, 和美國民眾由此而產(chǎn)生的疑懼, 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 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有所減弱, 因而涉及安全敏感領域的貿(mào)易投資活動, 引發(fā)對方的猜疑和不安, 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無論是否喜歡, 這都是相關企業(yè)不得不長期面對的現(xiàn)實, 要做那里的生意, 就必須學會克服這個障礙。
這次華為應對國會調查和聽證的過程, 看來是一次失敗的經(jīng)歷, 它做了大量準備, 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顯然沒有減少對方的疑慮, 甚至可能還有相反的效果, 它沒有將重點放在論證或解釋為何自己不會做出對方所憂慮的那些事情, 卻不太明智的去質問對方?jīng)]有拿出他果真那么做了的確鑿證據(jù), 用商務部發(fā)言人的話說, 報告做了有罪推定。
委員會到底有沒有掌握確切證 據(jù), 因為無緣閱讀報告秘密部分, 無從判斷, 問題是, 國會在處理此類事情時,并不需要遵循無罪推定原則, 因為外企原本就不具有國民待遇, 國會所擁有的立法權限讓它隨時可以阻止外企在境內(nèi)做生意, 而無須以定罪為前提; 雖然WTO要求成員國給予對方企業(yè)以國民待遇, 但事實上這條很少得到各國政府認真遵守, 特別是當國家安全之類大旗被扛出來時, WTO原則馬上就靠邊站了。
那么, 華為若要消除美國民眾和政府的疑慮, 能做些什么呢?顯然, 僅僅證明自己是一家真正的私營企業(yè), 與政府不存在法律上的隸屬關系, 也沒有通過正式的契約關系承擔政府所賦予的特殊任務, 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很容易想到, 這種關系不需要公開正式的契約也可以建立。
當然, 指出上述事實并非對企業(yè)的指責, 實際上,各國企業(yè)都缺乏拒絕政府要求的勇氣, 華為在沒有明文限制的情況下始終難以打入美國市場, 便清楚表明了各大電信運營商對政府的忌憚. 即便在美國, 谷歌那樣喜歡對抗政府的企業(yè)也不多見。
既 如此, 真正的問題就變成: 你忌憚的是哪個政府?要減輕美國政府的疑慮, 首先就要讓它相信: 你至少也很忌憚它, 程度不亞于其他政府, 而讓它相信這一點, 國籍、 文化和價值觀背景都只是次要考慮, 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 將你足夠大的利益部位暴露在他的火力范圍之內(nèi)。
所 以華為現(xiàn)在有兩個選擇, 要么干脆放棄美國的敏感業(yè)務, 但這樣它就永遠留下了這個疑慮, 而這個問號會始終伴隨著它, 成為在其他國家, 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拓展業(yè)務的障礙, 比如加拿大政府在美國國會報告發(fā)布后就立刻做出響應, 要求在政府項目中排除華為產(chǎn)品, 今年三月, 澳洲政府也將華為排除出一個政府招標項目。
要么像聯(lián)想那樣, 盡快將自己的資產(chǎn)在全球分散配置, 后一選擇可以通過在美國市場拓展非敏感業(yè)務來實現(xiàn),這大概需要一些大型并購才能做到, 最終它還需要變成上市公司, 因為只有上市公司的透明化程度, 才能讓人看清并相信它的資產(chǎn)和利益究竟是如何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