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日本經濟新聞》10月14日報道, “減輕手機話費等家庭支出負擔成為重要課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的發(fā)言掀起了波瀾。從表面看,這番發(fā)言似乎是繼要求企業(yè)加薪之后,安倍再次發(fā)聲介入民營企業(yè)的經營,不過3大通信運營商在日本國內的移動市場上的壟斷狀態(tài)確是事實。首相的“一聲令下”能否促使日本家庭的通信費負擔有所減輕呢?
“3大通信運營商一直處于壟斷狀態(tài)。希望創(chuàng)造有利于競爭的環(huán)境”。
10月11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的經濟財政咨詢會議上,安倍對官房長官菅義偉和總務相高市早苗如此表示。
被安倍和菅義偉視為問題的是手機話費在日本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日本總務省的家庭支出調查顯示,2人以上的日本家庭的消費支出中,手機話費所占比重在2004年為3.6%,而到智能手機趨于普及的2014年則增長至4.4%,增長了約20%。
日本3大通信運營商2014年開始面向智能手機推出的語音通話定額套餐費均在每月2700日元(不含稅,約合人民幣142.7元)左右。不展開價格競爭是壟斷的典型現(xiàn)象。據(jù)日本運營商之一的KDDI表示,事實上“不少聲音認為收費過高”。
在美國,相關行業(yè)的壟斷也已被視為問題。日本總務省對全球7個城市的智能手機通信費進行了統(tǒng)計調查。結果顯示,對物價水平的差異進行調整后月通信費最高的城市是紐約,為1萬601日元(約合人民幣560元)。2014年因美國當局的反對,日本軟銀旗下的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對T-Mobile US的收購案未能成功。通信費之高也反襯出運營商的壟斷局面。
不過,“3大運營商壟斷”的日本為7022日元(約合人民幣371元),比美國便宜30%。雖然比低價位智能手機企業(yè)新涉足這一業(yè)務后導致“價格市場混亂”的巴黎(5000日元)貴,但比倫敦(7282日元)略微便宜。
事實上,從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PI)的角度來看,日本的手機通信費這10年下滑了10.8%。
盡管如此,為何日本家庭的負擔仍在加重?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分析其中原因稱,“雖然單價下滑,但使用量卻在增加”。隨著照片、視頻及云服務不斷普及,智能手機通信量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
日本每戶家庭的通信費用負擔增加主要是因為很多人擁有2部手機,并且智能手機已開始面向老年人和兒童普及。截至2015年3月底,手機和PHS加在一起的日本國內簽約數(shù)量(包括法人用戶)已突破1.55億件,普及率超過人均1.2部。
日本總務省還將商討制定一些制度,比如用戶更換手機中插入的“SIM卡”后可以更換手機運營商等。
不過,“擁有2部手機”以及視頻等通信“流量”的增加的情況今后也將持續(xù)。即使政府較為罕見地介入致使“價格”下降,在“流量”持續(xù)增加的背景下,立即減輕家庭負擔似乎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