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與專家討論如何解決手機涉黃

  新華社記者劉菊花、何宗渝

  去年底以來我國打擊色情網站、管制手機“涉黃”的一系列舉措引發(fā)兩會代表委員與一些專家的熱烈討論。他們認為,手機“涉黃”滋生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對青少年群體的負面影響屢見報端,手機安全隱患已成為信息安全和青少年教育的新課題。

  一禁了之?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長尚慶蓮認為,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多。比如上課時間玩游戲、發(fā)信息,一些黃色信息借助手機短信流入校園等。這些 “拇指族”的學習精力被分散,造成學業(yè)質量下降和價值觀迷失。

  “根據我們的調查,幾乎所有老師都反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園內用手機!敝貞c市少年宮副主任趙孟建議,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應由家長身份證辦理入網,學校應加強校園使用手機管理,可禁止或限制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趙孟的說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認為,高科技信息手段的誕生給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娛樂帶來了方便和快捷,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質量。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新生力量,對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接受和使用更超過成人。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夠適度、合理地通過新的信息平臺獲取知識、技能,進行娛樂、休閑等。

  治標更要治本

  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副局長王建文認為,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就像禁止孩子們上網一樣,既難以操作,更難以奏效。簡單地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手機進行交流和溝通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要從“黃、毒”的根上解決問題。

  手機安全專家林宇認為,有關主管部門應及時制定相關的安全軟件標準,從源頭上管理、剪除“黃、毒”隱患。中國作為手機應用大國,不但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更應該為世界范圍內的手機用戶提供更廣泛的手機安全范例。 “禁止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手機綠色屏障讓我們的孩子享受人類高新技術的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呂新萍是來自寧夏基層的中學教師,對手機“涉黃”給青少年帶來的危害深感擔憂。“現在不少中小學生躲在被窩里用手機上網瀏覽黃色頁面,白天上課就打瞌睡。依靠學校和家庭來控制未成年人不看黃色網頁難以實現。必須加強網絡監(jiān)管,治標更要治本!”

  建立長效機制

  國務院新聞辦網絡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月10日,中國已關閉淫穢色情和低俗網站1.6萬多個,關閉未備案網站13.6萬余個,清查域名總量1350多萬個,暫停1.2萬個涉黃域名的解析。受3G業(yè)務推廣的影響,我國手機網民數量迅速增長,規(guī)模已達2.33億人,其中10至29歲年齡段占手機網民的73.2%。

  林宇表示,從本土手機安全服務商網秦披露的發(fā)展數據推斷,中國將快速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安全服務市場,屆時包括青少年用戶在內的活躍群體將很快超過1億!氨Wo青少年不受手機‘黃、毒’影響,必須從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建立長效機制!

  呂新萍代表建議,有必要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從根本上打擊、杜絕這些不法行為。

  據了解,工信部、北京郵電大學、電信運營商以及我國主流手機操作系統(tǒng)廠商、手機安全服務商已聯合發(fā)起成立“中國綠色手機文化建設聯盟”,旨在從通訊產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強調手機信息安全,保護下一代免遭“黃、毒”侵害。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