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特約評論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IT是年輕人的世界,但是侯為貴卻總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顯示出姜還是老的辣。日前,中興通訊在全世界矚目的中國移動TD-SCDMA招標中獨奪53%份額之后,兩年前業(yè)界對這位中興掌門人侯為貴的評語——“溫和的機會主義者”被舊事重提,雖然有人將“溫和”誤作“溫柔”,將“機會主義者”誤為“機會主義”,但一切似乎無傷大雅。
這位已經(jīng)64歲、被屬下員工親切地稱作“老頭”的總裁,精神矍鑠得勝過許多年輕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中興通訊在2003年全球電信市場低迷中,除繼續(xù)握住了小靈通、CDMA、國際市場、通信終端消費品的機會后,還成功地切入了TD-SCDMA市場,洞悉市場的能力令同城的華為老總任正非也不由得嘆為觀止。
侯為貴的成功,在于他使中興幾乎抓住了中國電信業(yè)近幾年來每一個新的市場機會。這正好印證了一個業(yè)界廣為流傳的說法:侯為貴是一個“溫和的機會主義者”,低調、果敢與穩(wěn)健,但從不放過市場機會,依靠“先期跟蹤,彈性投入”的策略,使中興巧妙地抓住了通信市場的數(shù)次機遇,完成了資本積累。
從戰(zhàn)略的角度,業(yè)界大都認可華為和中興是較同質的公司,二者的差異只在于具體的戰(zhàn)術層面,而此次中國移動TD-SCDMA招標結果也再次顯示出這一區(qū)別。當初,當任正非將賭注押在WCDMA市場時,侯為貴則將賭注押在了TD和CDMA上,中興在CDMA和小靈通商機上的把握,再加上如今對TD的把握,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侯為貴決策的遠見和睿智,中興經(jīng)營的低調務實、很能把握業(yè)內走向。
與中興在TD方面的獲得的成績相比,華為顯得有些失落了,在此次中國移動TD招標中,沒有直接參與競標的華為一再聲稱,代表華為的鼎橋在TD競標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最終鼎橋只取得了13%左右的市場份額。鼎橋是西門子通信集團與華為于2005年共同組建的全外資企業(yè),其中西門子占51%股份,華為占49%股份。目前華為關于TD設備的研發(fā)和銷售統(tǒng)統(tǒng)由鼎橋來負責。
對于華為此次在TD招標中的失意,與其在業(yè)界的形象大為不符。此前,市場一直對華為參與中國移動百億TD-SCDMA測試設備招標的情況猜測種種。
華為首席營銷官徐直軍表示,鼎橋參與了移動的TD接入網(wǎng)招標,鼎橋的參與就代表了華為的參與,按照華為與西門子雙方就組建合資公司鼎橋所達成的協(xié)議,華為和西門子作為母公司,不再從事TD-SCDMA無線接入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而是全力投入和支持鼎橋做TD-SCDMA無線接入系統(tǒng)。
然而,在華為網(wǎng)站上既看不到任何關于TD-SCDMA解決方案的介紹,也看不到合資公司的鼎橋的任何鏈接,在華為最新的新聞是關于自己最擅長的領域——CDMA2000和WCDMA技術產(chǎn)品的市場拓展。不過依照任正非的風格,一度失去小靈通等發(fā)展機遇的華為不可能放棄TD-SCDMA,但可能放棄鼎橋。
因為此前,西門子已經(jīng)將其在鼎橋的股份(西門子在鼎橋占有51%的股份)轉移至諾基亞西門子公司,這也意味著,鼎橋的合資方將變成4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的諾西和華為。除了鼎橋,諾西還與普天合資了另外一個TD廠商——普諾,不過普天在此次招標中取得的份額更少,僅為3%。在諾西內部,鼎橋與普諾的地位平衡問題可能導致這次競標的最終結果。
業(yè)內人士認為,某種程度上鼎橋是華為缺乏資金投資TD研發(fā)的產(chǎn)物,而諾西正式的運營有可能是華為尋求變化的一個原因,因為華為與諾西競合關系十分微妙,由于華為在鼎橋中只占49%的股份,其在鼎橋問題上的發(fā)言權有限。而在TD展開競標時刻,西門子將其在鼎橋中的股份轉移至諾西,在客觀事實上,無疑對華為的TD戰(zhàn)略造成了不利影響。
所以此間又傳出“華為有可能加入到大唐集團內部重組之中,與大唐移動進行技術或股權上的合作”的消息,后被華為否認。但可以肯定,華為確實在追求變化,尋求在已經(jīng)啟動的TD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是非不分”、“以和為貴”成為流傳民間對任侯二人的善意調侃的經(jīng)典。論及二人的個性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企業(yè)文化,坊間多有評述。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雖然二人低調而沉默,但任正非個性張揚,不循常理;相反,侯為貴溫柔敦厚,善于平衡。
侯為貴對投資風險的把握一直十分審慎:“3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拐點在哪?也不好說哪一年是拐點,說不定什么時候4G就來了,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為大的收益市場之前,這種預測不是太準確的!
任正非則強調:“全球通信業(yè)已從最賺錢的行業(yè)逐漸轉變成賺錢不多的窮行業(yè),要繼續(xù)保持高增長,華為遲早要從對手手中獲得份額。這樣,華為就要放棄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從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獲得相應的份額!
對3G以及小靈通市場的時勢判斷,最為顯著地突出了兩家公司的性格差異:民營企業(yè)的華為對認準的戰(zhàn)略方向,在執(zhí)行上更為執(zhí)著和投入;上市公司的中興則行事更能審時度勢,兼顧長短期利益。業(yè)界評價,在大是大非面前,任、侯兩人的選擇多不謀而合,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對某些趨勢的判斷有所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兩家企業(yè)的不同取舍。
侯為貴始終對市場的靈敏嗅覺和機遇的把握能力,一直強調以“現(xiàn)金流第一、利潤率第二、銷售收入第三”的價值鐵律,完成了資本積累,并且順利搭上國際資本快車,使中興通訊在面對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顯得更加從容。
任正非則把華為打造成為中國企業(yè)里面走技術發(fā)展路線最徹底的公司。據(jù)說,華為每年用于研發(fā)的投入超過銷售額的10%,其中三分之一的研發(fā)費用投入到了3G當中,難怪有人說中國最杰出的通信工程師都在華為。技術路線也讓華為嘗到了甜頭,但華為幾千名優(yōu)秀的工程師也常常累得連血都吐不出來。
現(xiàn)在,擺在侯為貴面前的最大挑戰(zhàn)應該是TD設備的供貨問題了,而任正非也不會就此善罷干休,也許正在謀劃更大的TD盤算。還是那句老話,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不過,在通信設備市場這句話是否也能如此靈驗尚不得而知,更多是類似小孩子“三歲看到老”。因為雖然首輪TD招標的總金額并不大,但是由于運營商的網(wǎng)絡擴容升級大多會采取原設備供應商的設備,首輪招標往往最為重要,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各設備供應商未來在國內TD市場所占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