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串行接口的編碼技術

相關專題: 5G

串行互連接口的速率在過去幾年里得到了顯著提高,每線的速率從2.5Gbit/s提高到10Gbit/s,而每個接口可以容納1到32線。8B10B作為互連接口的一種編碼技術,設計簡單、性能出眾,因此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技術。然而,它的系統(tǒng)開銷高達25%,問題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者們一直在探尋改進的方法。本文就將介紹一些低開銷的編碼技術,并討論它們的優(yōu)勢與存在的問題。

編碼技術基礎理論

目前,高速接口正在被廣泛應用于包括SATA、SAS、高速PCI等多種標準中。這些接口的速率甚至可以達到并超過每線10Gbits/s。同時,所有主流ASIC和FPGA平臺也都支持這些高速接口技術。從結構上看,這些高速接口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電路部分(串行/解串行)
 物理部分(實現(xiàn)編碼)
 鏈路與協(xié)議部分(高層)

支持多速率、多協(xié)議的串行/解串行器已經(jīng)實現(xiàn)。以OIF(光互聯(lián)論壇)為例,他們已經(jīng)為兩組速率制定了電路規(guī)范,分別為5Gbits/s-6.375Gbits/s和10Gbits/s-11Gbits/s。OIF同樣為兩種應用距離制定了規(guī)范,分別為短距離(采用一個連接器,8英寸)和長距離(采用兩個連接器,40英寸)。串行/解串行器還可以被設計用來滿足更多的規(guī)范,包括不同的速率、距離、電路規(guī)格等等。

物理部分的主要任務是對數(shù)據(jù)進行編碼,以保證串行/解串行器的正常運行。這些編碼的目的包括:確保必須的變換(“1”到“0”和“0”到“1”的變換),保證穩(wěn)定的直流均衡(“0”碼與“1”碼的個數(shù)相當),以及滿足其它標準的要求(最大化信道帶寬利用率,提高對誤差的容忍能力等等)。

以Manchester編碼為例,這種編碼技術被廣泛應用于10Mbit/s以太網(wǎng)連接中。它的編碼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將“1”編碼為“01”,將“0”編碼為“10”。從編碼原理我們可以推斷出:

最大相同連續(xù)字符數(shù)為2(正常情況下連續(xù)出現(xiàn)兩個以上連續(xù)“0”或“1”是不可能的)。

保證穩(wěn)定的直流均衡(“0”的個數(shù)與“1”的個數(shù)總是相同的)。

具備1bit誤碼糾錯能力(“00”或者“11”是無效碼)。

高達100%的系統(tǒng)開銷。

擾碼技術是串行鏈路常用的另一種編碼技術。這種技術將偽隨機序列與原始碼流混合,以實現(xiàn)轉換、直流均衡等目的。偽隨機發(fā)生器由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產(chǎn)生的最長序列(m序列)構成1。此序列的周期為2n,其中n為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特征多項式的最高階。例如SONET/SDH的特征多項式為x7+x6+1,它的序列長度為27-1,即127。

擾碼器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邊擾碼器與自同步擾碼器。通常,邊擾碼器的寄存器狀態(tài)與發(fā)送數(shù)據(jù)異或構成它的下一個狀態(tài),這需要在輸入與輸出之間“重置/同步”擾碼器狀態(tài)。自同步擾碼器直接將輸入數(shù)據(jù)作為擾碼器狀態(tài),不需要重置和同步過程。

8B10B編碼技術

8B10B是應用最廣泛的編碼技術。它被用于串行連接SCSI、串行ATA、光纖鏈路、吉比特以太網(wǎng)、XAUI(10吉比特接口)、PCI Express總線、InfiniBand、Seria RapidIO、HyperTransport總線以及IEEE1394b接口(火線)技術中。

8B10B2將8bit代碼組合編碼成10bit代碼,代碼組合包括256個數(shù)據(jù)字符編碼和12個控制字符編碼(如表1所示)。通過仔細選擇編碼方法可以獲得不同的優(yōu)化特性。這些特性包括滿足串行/解串行器功能必須的變換;確保“0”碼元與“1”碼元個數(shù)的一致,又稱為直流均衡;確保字節(jié)同步易于實現(xiàn)(在一個比特流中找到字節(jié)的起始位);以及對誤碼率有足夠的容忍能力和降低設計復雜度。

8B10B中所有的編碼都具備3到10種變換。每個碼字確保:

在一行中不會產(chǎn)生超過四個連“1”或連“0”;

“1”與“0”的不平衡度(不平衡度指“0”的個數(shù)減去“1”的個數(shù))不會超過2個碼字(5個“1”/5個“0”,4個“1”/6個“0”或4個“0”/6個“1”)。

8B10B采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保證了編碼的直流平衡。在不平衡時,采用兩個10bit字符表示一個8bit字符,其中一個稱為RD-,表示“1”的個數(shù)比“0”多2個,另一個稱為RD+,表示“1”的個數(shù)比“0”少2個。選取合適的RD字符可以保證不平衡度不大于1。同時,采用只有在控制字符(K28.5,K28.1,K28.7)中才有的特殊字符可以保證同步定位的準確。

8B10B借助總共268個字符及它們的反轉碼,還可以檢測任何可能破壞不平衡的誤碼。但是,即使接收機接收到了正確的碼字,有時它們也有可能因為不平衡性而導致誤碼,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誤碼復制。8B10B編碼技術將8bit數(shù)據(jù)分成3bit和5bit兩組,因此可以看作是3B4B和5B6B編碼技術的組合。

改進傳統(tǒng)8B10B編碼技術的一種方法是,在編碼之前增加擾碼過程。有證據(jù)證明,特殊的模式3或差分群時延可能會導致重復模式產(chǎn)生不可預測的誤碼。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編碼之前對數(shù)據(jù)進行擾碼。

以上這些特點保證了8B10B編碼成為使用最廣泛的編碼技術。它最主要的缺點只有一個,就是高達25%的系統(tǒng)開銷。

低開銷編碼

最近,人們提出了幾種降低8B10B編碼技術系統(tǒng)開銷的改進方法。這些改進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基礎:一是隨著鏈路速率與數(shù)量的增加,25%系統(tǒng)開銷的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二是集成技術的進步,使得硬件復雜度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要。

在這些低開銷的改進技術中,有四個非常相似的技術脫穎而出,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64B66B編碼技術,應用于10G以太網(wǎng)4;
 OIF CEIP5;
 10GBase-KR6,應用于10GbE背板連接;
 Interlaken7。

這些技術的共同點是,都以提高硬件設計復雜度(門數(shù)目)為代價,換取了較低的系統(tǒng)開銷。

64B66B編碼技術。這種技術應用于10G以太網(wǎng)(10GBase-R),是一種編碼與擾碼相結合的技術。首先,數(shù)據(jù)被分成8個字節(jié)一組(總共64比特)。然后,這些字節(jié)采用自同步擾碼實現(xiàn)隨機化,其特征多項式為x58+x39+1。最后,如果這些8字節(jié)組是數(shù)據(jù)字符,那么會加上“01”標識;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字節(jié)是控制字符,那么就會加上“10”標識。
 


表1.  主要標準中的控制碼字使用
 


  在此編碼技術中,將8個字節(jié)的字符(由8B10B編碼定義,可能是數(shù)據(jù)或控制字符)編碼為64比特長字符的過程通常被稱為轉換代碼。GFP-T8為組合8B10B的8比特為64比特字符提供了標準方法。而10GbE為10G以太網(wǎng)和10Gbit/s光纖鏈路提供了相關子集的映射表。用于同步定位的“01”和“10”比特不參與擾碼過程。這是因為其它比特在擾碼后可能取任何值,只有同步比特“01”和“10”在經(jīng)歷長途傳輸后基本保持不變。同步比特還可以保證每隔66比特至少會發(fā)生一次轉換。

CEI-P編碼技術。這種技術由OIF定義。它的系統(tǒng)開銷與64B66B編碼相等,大約為3%。當然,它還有很多不同之處。

CEI-P采用邊擾碼,特征多項式為x17+x14+1。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可以有效防止誤碼復制的產(chǎn)生(擾碼的狀態(tài)不會受之前產(chǎn)生的誤碼影響),缺點是需要在發(fā)送與接收之間同步擾碼狀態(tài)。

當邊擾碼與線路誤碼無關時,如果發(fā)送數(shù)據(jù)與擾碼值相同(或恰好相反),那么擾碼器會輸出非常長的“1”或“0”序列。而這種非常長的擾碼輸出序列比短的序列對誤碼的容忍能力更強。

CEI-P編碼采用幀同步取代定位同步。64B66B采用同步比特實現(xiàn)定位,而CEI-P將24個64比特碼字看作一幀,這樣用1個比特就可以實現(xiàn)數(shù)據(jù)或控制字符的判定。附加的24比特用于誤碼校驗與信令。其中誤碼校驗使用20比特,采用fire-code技術,可以糾正長達7比特的突發(fā)誤碼串。

10GBase-KR編碼技術。這種技術的系統(tǒng)開銷與CEI-P一致,都是3%,主要的不同在于幀的長度是32個碼字,而不是24個碼字。這樣一來糾錯碼長度就是32比特,可以糾正比CEI-P更長的突發(fā)誤碼串。而它采用的擾碼規(guī)則與10GbE相似。只不過它的擾碼多項式與10GBase-R一致,寄存器采用的初始序列為“010101……”,而且每一幀重置一次。

Interlaken PHY編碼技術。Interlaken編碼技術的系統(tǒng)開銷為4.5%(64/67)。它的碼字基于64比特。與其它低開銷編碼技術相比,Interlaken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

同步信號為3個比特,其中兩個比特用于區(qū)分數(shù)據(jù)與控制,一個比特用于標識數(shù)據(jù)是否轉化。數(shù)據(jù)轉化比特的目的與8B10B類似,都是為了保證直流平衡;

Interlaken采用與10GbE相同的邊擾碼特征多項式實現(xiàn)擾碼。這樣可以避免因采用自同步擾碼器所導致的誤碼復制問題。一個同步碼字用于傳遞擾碼器狀態(tài),而且它非常長的擾碼長度保證不會出現(xiàn)很長的連“0”或者連“1”;

表2.  編碼技術的對比

整個鏈路采用CRC32循環(huán)冗余校驗方式保證誤碼校驗。

表2對比了以上討論的幾種編碼技術的異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實際采用情況;
 系統(tǒng)開銷;
 轉換密度與直流平衡;
 同步定位;
 誤碼(保護、校驗、復制);
 硬件復雜度(門數(shù)目)。

雖然8B10B編碼行之有效,而且被廣泛采用,但是它高達25%系統(tǒng)開銷的缺點在未來數(shù)百吉比特鏈路與系統(tǒng)應用中顯得越來越突出,F(xiàn)在已經(jīng)有若干種低開銷的編碼技術,它們具備不同的優(yōu)勢與缺點。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低開銷技術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繼8B10B之后被廣泛采用的首選技術。不過,本文所提到的幾種技術都以提高硬件復雜度為代價,以滿足低開銷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PN Sequence Generator, http://www.mathworks.com/.
2. A. X. Widmer, P. A. Franaszek, “A DC-Balanced, Partitioned-Block, 8B/10B Transmission Code,” IBM J. Res. Develop., Vol. 12, No. 5, Sept. 1983.
3. Andrew W. Moore, et al., “Explaining Structured Errors in Gigabit Ethernet,” Inte Research Report, IRC-TR-05-032, 2003.
4. IEEE 802.3 Standard, 2006.
5. CEIP, “Common Electrica I/O - Protoco (CEI-P)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 IA# CEI-P-01.0, OIF March 2005.
6. 10GBase-KR draft 3.0, http://www.ieee802.org/3/ap/.
7. Interlaken Protoco Definition, version 1.03, July 2006, http://www.cortina-systems.com.
8. ITU-T G7041/Y.1303, pp. 30-32, December 2001.
 

作者:Med Belhadj,Cortina Syste   來源:《光波通信》2007年4/5月
微信掃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掃碼關注5G通信官方公眾號,免費領取以下5G精品資料
  • 1、回復“YD5GAI”免費領取《中國移動:5G網(wǎng)絡AI應用典型場景技術解決方案白皮書
  • 2、回復“5G6G”免費領取《5G_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2022_03-21
  • 3、回復“YD6G”免費領取《中國移動:6G至簡無線接入網(wǎng)白皮書
  • 4、回復“LTBPS”免費領取《《中國聯(lián)通5G終端白皮書》
  • 5、回復“ZGDX”免費領取《中國電信5GNTN技術白皮書
  • 6、回復“TXSB”免費領取《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圖解
  • 7、回復“YDSL”免費領取《中國移動算力并網(wǎng)白皮書
  • 8、回復“5GX3”免費領取《R1623501-g605G的系統(tǒng)架構1
  • 本周熱點本月熱點

     

      最熱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