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隆輝
近期,DCCI互聯(lián)網數(shù)據中心發(fā)布了一份《中國寬帶用戶調查》。調查指出,中國的網民使用的寬帶速率未達運營商所標榜的寬帶速,并且國內的寬帶資費過高。我國的寬帶是否像報告所指的是“短斤少兩”的“假寬帶”?運營商的寬帶資費是否高的離譜,是香港的469倍?如何令中國的寬帶市場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對此記者采訪了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
寬帶為何總成眾矢之的?
日前,號稱以權威客觀為特點的獨立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互聯(lián)網數(shù)據中心發(fā)布的最新《中國寬帶用戶調查》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固網寬帶與3G用戶數(shù)累積達到1.5億與1.02億,但中國絕大部分互聯(lián)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所謂假寬帶,是指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超過半數(shù)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
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寬帶存在“短斤少兩”的現(xiàn)象,使用4兆寬帶的用戶中,理論上應享有每秒512KB的網速,實際上,平均速度在每秒400KB以下的超過九成,平均速度為每秒230多KB;使用2兆寬帶,理論網速是每秒256KB,實際上,平均速度在每秒200KB以下的超過80%,平均速度為每秒140多KB。此外,在寬帶費用方面,中國也高于韓國、美國等。報道一出,立即引來了權威專業(yè)人士的眾多質疑,包括DCCI調查數(shù)據的公正性等,并表示這完全是一次吸引眼球的炒作。
自沸沸揚揚的“寬帶反壟斷”事件發(fā)生以來,我國寬帶一直處于風口浪尖,寬帶速度慢、資費高成為一些媒體和機構炒作對象。在如今一片漲聲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寬帶資費年年在下降,但是還要時不時地成為眾矢之的,這是為什么?闞凱力教授風趣表示,目前的輿論環(huán)境是媒體能夠批評報道通信行業(yè),而不能報道對其他行業(yè)的批評意見,如電力、石油等,因為它們代表了上層更大的利益集團。所以消費者對于現(xiàn)在國家存在的許多行業(yè)壟斷、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現(xiàn)象不能夠及時“出聲”,于是拿電信行業(yè)出氣。他戲稱,早在十幾年前媒體就有說法:有新聞報新聞,沒新聞罵電信。
我國寬帶速度中等偏快
對于文中所指的中國絕大部分互聯(lián)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這種情況是否就是現(xiàn)在中國寬帶運營的真實寫照?
闞凱力教授對此給予了糾正,他認為這個說法絕對不符合事實,線路有多少速率那就是多少速率。但是現(xiàn)在用戶上網達不到應該要求的速度,主要是網站服務器的端口容量偏小,所以在高峰期的時候,用戶在網站的服務器那個地方堵塞了,這和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寬帶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也就是說,假如你使用的是4兆的寬帶,電信運營商確實給了你4兆的速度,但是你的速度在網站那邊受到限制,那和電信運營商沒有關系,所以那個網站的服務器應該擴容。他強調中國的網速是中等偏上的。
闞凱力還介紹,我國現(xiàn)在絕大部分都是用ADSL,而運營商提供的家庭寬帶多為共享寬帶(不是獨享寬帶)是各國普遍做法,共享寬帶,就是用戶購得的帶寬并非自己獨享,而是本棟居民樓同其他部分用戶所共享的。小區(qū)的寬帶,可能幾十、幾百用戶共用一個幾兆的帶寬。也就是說,用戶若購買了4M寬帶,其是和一定范圍內的其他用戶所共享的,其理論值可以達到512KB/s,但受制于共享的特性和用戶上網的時間、登陸網站服務器的帶寬質量等因素,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可能達到理論峰值速率。
DCCI調查認為,多數(shù)用戶辦理的固網寬帶帶寬為2M或4M,而2M帶寬下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42.2KB每秒,4M則為232.7KB每秒。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99.3KB每秒,與名義速度差異極大。事實上,從全球寬帶提速的發(fā)展進程中也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運營商能夠確保標稱寬帶帶寬能百分百實現(xiàn),實際寬帶速度能達到標稱帶寬的70-80%已屬不易。
實際上,運營商說的2M是指2048Kbps,報告測試用的KB。2048Kb/8=256KB,稍有常識都知道,名義上的256KB受物理線路、網絡路由、電腦處理能力、下載網站處理能力等的影響,實際達到199.3KB,這是非常正常的,已經達到了標稱帶寬的77%,已經相當難得?梢哉f我國的寬帶速度并不慢,這完全不能證明我國寬帶是假寬帶的觀點。
寬帶費用中等偏低
除了指責寬帶速度未達標外,這份報告中還提到,我國的這個固網寬帶用戶上網一兆帶寬,每個月實際費用折合下來是13.1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闞凱力教授說,我國的互聯(lián)網寬帶狀況,不是像這個調查報告所講的那么糟糕。事實上是中國的寬帶收費是中等偏低的,所以,說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尤其更離譜的說內地是香港的400多倍,這種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像美國,比如他的電信運營商標準一般都是1兆甚至幾百K,每個月就是差不多20美元,20美元的話那就是100多人民幣了。
依據該報告的數(shù)據,以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2來計算,我國內地1M寬帶每月價格約為83元人民幣。假如按報告所說的寬帶資費是我國香港的469倍,那么1M寬帶每月價格就只有不到一毛八分錢人民幣,試問,放眼全球,那個國家或者地區(qū)能有運營商可以實現(xiàn)。這種連數(shù)學理論都混淆不清,不負責任的調查報告已經喪失了基本的公正性。以制造噱頭、炒作為目的調查報告不僅欺騙了用戶的良知,也傷害了千千萬萬通信人的熱情,長此以往必將無益于國內寬帶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其實寬帶價格的對比不是按照公認的科學的對比方法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寬帶價格與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寬帶普及率、當?shù)鼐用袷杖胨健⒌赜虼笮《济芮邢嚓P,絕對不是僅憑絕對值橫向對比就能反應出發(fā)展效果的。隨著未來寬帶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速度的提升是必然趨勢,價格也會相應的降下來。比如韓國寬帶在1-2M速率時的每月價格為226元人民幣,但是其提升到50M速率時絕對不是簡單以50倍的226元來確定價格,相反的,因為發(fā)展的成果,其50M寬帶包月價格只有170元人民幣。
闞凱力教授指出,想要進一步的降低寬帶資費,更深層次的打破電信與聯(lián)通在互聯(lián)網上面的壟斷狀況,網速肯定可以進一步的提高,而價格可以進一步的降低。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寬帶2M是個坎,2M以上不能再用電話線,要重鋪光纖入戶。如果把全國平均帶寬從2M提升到4M,運營商的投入將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國土廣,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尚未全面完成光線入戶,寬帶高價的四要素同時出現(xiàn)。缺少任何一種要素都可以大幅降低運營商成本。因此要中國網速升級提速不提價,其實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要難得多。
所以,寬帶速度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是必然的趨勢,如今出現(xiàn)的問題,只能說目前寬帶速度升得不夠快,資費降得不夠低。但發(fā)展并不容易,寬帶發(fā)展需要龐大的基礎網絡設施的建設投入,需要國家政策扶持,更需要外界營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給予寬容和鼓勵。
闞凱力教授最后為我國的寬帶行業(yè)能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要增加互聯(lián)網骨干網運營商的數(shù)量。除中電信、聯(lián)通兩家外增加中移動、廣電,這樣競爭就比較充分了;其次,增加骨干網運營商的互聯(lián)互通的點,互相免費。在每個大區(qū)都來設置一個或者幾個互聯(lián)點,這樣既降低成本,又使得通過互聯(lián)互通的四家企業(yè)競爭更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