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民上網使用的寬帶成了“打假”的對象。
12月22日,國內獨立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中國互聯(lián)網數(shù)據中心)發(fā)布了一份《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報告稱,中國絕大部分用戶正在使用“假寬帶”。寬帶還有真與假之分?這讓廣大網民覺得新鮮。
按照DCCI的說法,所謂“假寬帶”是指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帶寬速率。根據報告所述,國內使用4M寬帶的用戶平均網速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寬帶的用戶平均網速在200KB/S以下的占83.5%;而使用1M寬帶的用戶平均網速在100KB/S以下的則占67.6%。而理論上,使用4M、2M、1M寬帶的用戶網速應達到512KB/S、256KB/S、128KB/S。此外,在最為普遍的2M和4M套餐用戶中,平均上網速度分別為142.2KB/S、232.7KB/S,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平均網速僅為199.3KB/S。
報告還指出,在寬帶費用方面,內地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由于擔心會被曲解,DCCI表示,本次報告調查取樣方式暫不對外公布。
不但“假”,而且貴,“假寬帶”問題一經披露,廣大網民直呼傷不起。有網友表示,即便寬帶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假”,但“短斤缺兩”恐怕也是事實。不過,對于中國的寬帶被扣上“假冒”這頂帽子,很多業(yè)內人士卻不以為然。有人認為,這完全有可能是一次吸引眼球的炒作。
知名電信專家項立剛解釋,通常所說的4M寬帶,并不是指傳輸速度肯定保證達到4M, 而是指運營商允許你達到最高的速度是4M。影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服務器、切換器,甚至屋內的布線都有可能對網速產生影響。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也認為“假寬帶”這個說法不符合事實,F(xiàn)在用戶上網達不到應有速度的原因,主要在于網站服務器的端口容量偏小,所以在高峰期,用戶在網站的服務器那個地方堵塞了,這和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寬帶并沒有關系。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運營商能夠確保標稱寬帶帶寬能百分百實現(xiàn),實際寬帶速度能達到標稱帶寬的70%~80%已屬不易。而針對我國寬帶資費偏貴一說,闞凱力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該報告為了制造噱頭,不負責任,喪失了基本的公正性。他表示,事實上,中國的寬帶收費并不算高。闞凱力教授認為,要想進一步降低寬帶資費,提高網速,就要打破壟斷,引入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
數(shù)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固定互聯(lián)網寬帶接入用戶為1.55億,3G用戶1.19億,IPTV用戶1100萬,手機視頻用戶超過4000萬,而我國互聯(lián)網帶寬的排名在世界居第71位。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將從明年起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的目標是,到2015年年末,城市家庭上網帶寬達到20M,也就是可以同時傳送兩部高清電視節(jié)目,農村家庭上網帶寬達到4M。
推薦理由:
DCCI發(fā)布的這份《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引起不小的風波,也讓“假寬帶”一詞迅速躥紅互聯(lián)網。目前,這場爭論仍在繼續(xù)。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演變成公眾關注的話題,暴露出互聯(lián)網行業(yè)管理方面的兩點不足。一方面,對于帶寬的理解用戶與運營商不同,說明行業(yè)內信息并不透明。另一方面,既然公眾對寬帶是“真”還是“假”有了疑問,相關管理部門就應該及時給出權威及讓人信服的答案。其實,無論寬帶是“真”還是“假”,廣大網民最期待的是,國內互聯(lián)網寬帶的網速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