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們登了不少電信詐騙的新聞,為的是提醒大家注意防范。但奇怪的是,這種事仍不見少。什么人容易受騙?他們不看新聞嗎?近日,大興又有幾起這樣的案子,記者請警方聯(lián)系這幾起案子、對他們“為什么會受騙”進行了一些分析,并給他們畫了個像:只顧生意的小店主、不看新聞的年輕人,獨自在家不關心外界的老年人,這些人是現(xiàn)在上當受騙的主體。
故事
險些聽了假民警的話
4月20日的中午,正在家中吃飯的馬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民警,稱馬某涉嫌洗黑錢,其中的非法所得85萬元不知去向,要凍結馬某的銀行賬號。急于澄清事實的馬某趕緊按照騙子的“指示”,翻出全部家當,找到村里的朋友幫忙開車直奔附近銀行。馬某的妻子勸阻不了,撥打了110報警尋求幫助。
接到報警的禮賢派出所民警馬上意識到馬某中了騙子的圈套,撥通了馬某的電話?神R某的手機不是正在通話中,就是故意不接聽。民警急忙聯(lián)系司機,然而還在和騙子通話、并深信不疑的馬某就像中了邪,執(zhí)意要去銀行匯款,并拒絕與民警直接通話。
民警將騙子的諸多疑點一一通過司機轉告給了馬某,經過長達30分鐘的耐心工作,馬某才慢慢意識到自己陷入騙局,最終掛斷了騙子的電話。
幸虧給警方打了電話
4月23日中午12時許,大興分局清源路派出所接到一位老太太報警,電話里,老人焦急地說:“我孫子被綁架了,警察同志快幫幫我們”。
老太太告訴民警,吃午飯時,家里座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孩子在他們手里,要20萬元錢打到指定賬戶,然后就掛了電話。在一旁的鄭先生馬上給兒子打電話,結果兒子的電話關機。鄭先生又按照來電顯示號碼給對方打了過去,在電話中隱約聽到兒子喊了一聲“爸爸救我”!鄭先生立馬哀求別傷害孩子,并把家里僅有的10萬元血汗錢都拿了出來,一邊給對方打著電話,一邊飛速地向銀行走去。看著鄭先生急匆匆趕往銀行匯款,老太太因為害怕,打電話報了警。
鄭先生的電話一直占線,民警立即帶著老太太開車到附近銀行查找。一路上,民警簡單了解了家里的情況。老太太說,家里條件一般,也沒有很復雜的社會關系,更沒有與什么人結怨。通過這些信息,民警更加確定這就是一起電信詐騙。
幾分鐘后,民警們來到離鄭先生家最近的建設銀行,果然發(fā)現(xiàn)鄭先生一邊手舉著電話,一邊在柜臺前填寫單子!皠e匯款,是電信詐騙!”民警趕忙沖上前去向他解釋。在民警和家人的反復勸說下,鄭先生將信將疑,發(fā)覺自己可能真的被騙了。此時,民警拿起鄭先生的電話再次給騙子打電話時,對方已經關機。沒多久,家人打來電話說孩子已回到家了,剛才跟朋友上山游玩,忘了帶手機。鄭先生此時一陣陣后怕,若不是民警及時趕到,10萬元錢就落入騙子的腰包了。
追問
按理說,這兩種電信詐騙類型并不算新鮮,不僅公安機關早有預警,媒體也曾廣泛報道。這么鋪天蓋地宣傳,怎么還會有人聽信呢?
哪一類人被騙最多
大興公安分局內保民警吳學欣專門負責電信詐騙案件的分析和回訪。她統(tǒng)計了今年1至4月的電信詐騙案件,從受害人年齡上講,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20%,中年人達到70%,超過55歲的老年人占10%。吳警官給受騙事主歸結為三大類:忙生意的小店主、不看新聞的年輕人以及獨自在家的老年人。
讓吳警官印象深刻的是,她回訪的事主幾乎都表示自己沒注意過媒體或警方作出的電信詐騙防范宣傳。有的說不愛看這類新聞,從沒關注過;有的說在銀行也不注意看提示和展板?梢哉f,雖然宣傳不少,但這些事主仍然毫無辨識詐騙的意識,直接上當受騙。此外,電信詐騙也有從城區(qū)向農村蔓延轉移的勢頭。
哪一種手段最能騙人
從詐騙手段來說,法院傳票類詐騙占了36%,假冒熟人詐騙占了近20%,刷卡消費詐騙、退稅詐騙等其他類型每種所占比例都不足10%。吳警官表示,電信詐騙中,利用貪便宜心理行騙的很少,大多受騙者是因為對公檢法機關有畏懼,為了避禍落入圈套;在冒充熟人詐騙中,則多是因為親友、朋友間幫忙的心理。
而且,騙子們的手段也越來越“高科技”,比如他們利用技術方式“套號”,讓事主從來電顯示中看到的電話就是公檢法機關的號碼,深信不疑。
有一位母親跟遠在國外的女兒網上聊天,按照女兒的要求匯了幾萬元生活費去,事后才知道,跟她聊天的根本不是女兒,騙子不知用什么方式套用了女兒的QQ號。這些技術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此外,在警方的指導下,現(xiàn)在銀行柜員攔截電信詐騙的意識都很強。騙子也知道了這一點,于是就要求事主通過ATM機或網銀匯款。根據(jù)統(tǒng)計,72%的事主都是在“無人”情況下匯了款。
怎樣才能避免被騙
吳警官介紹說,目前公安機關已經用盡了辦法防范,比如指導銀行柜員攔截、銀行門口設立滾動提示牌、ATM機加裝語音提示器、社區(qū)張貼宣傳警示、讓學生將宣傳品帶回家教家長。比較起來,媒體廣泛報道還是最有效的手段!2010年電信詐騙最高發(fā)時,媒體報道非常多,因此當時的發(fā)案數(shù)反而很快降了下來,不過宣傳了這么多年,媒體也‘審美疲勞’了,報道一少,上當?shù)娜司投嗔!?/p>
本報記者 孫瑩 宋溪 插圖
通訊員 王清濤 羅玉鵬